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经济活动分析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4-07 10:57:19  浏览次数:

【摘 要】经济活动分析,是以客观的经济活动为对象,以经济理论为指导所进行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活动。它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为指导,以计划指标、会计核算数据、统计资料以及调查研究所掌握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对某部门、单位或某地区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从而做出正确评价的财经业务工作。本文重点探讨了经济活动分析的步骤、方法和作用,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经济活动分析的研究内容及注意事项。

【关键词】经济活动分析;步骤;方法;作用;研究内容;注意事项

一、经济活动分析的步骤

(一)比较找出差距

一般情况下,通过比较找出差距是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起始点。在实践中,作为比较标准的主要有:预定目标和计划、上期或历史最好水平、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时用到的指标数据可以是绝对数,但多数情况下是用相对数或相关比例数。在运用对比找差距方法时,必须注意经济现象或经济指标的可比性。

(二)研究查明原因

在找出差距的基础上,研究查明差距产生的原因,这是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重要一环。 每项经营活动的结果,都可能由很多原因造成,或者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原因或因素有些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其内在联系,经过逻辑判断和推理,确定经济指标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形成固定的公式,在分析中加以运用。

(三)计算确定影响

查明影响经济指标的原因之后,计算各种因素的变动对经济指标的具体影响,以明确其影响的方向(有利或不利)和影响程度。确定各种因素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便于在进行决策和制定措施时抓住主要矛盾,有重点地解决问题。在实践中,计算影响常常是和查明原因同时进行的。

(四)总结提出建议

根据分析的结果,总结企业的工作,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作为进行决策、制定措施的参考,以充分发掘企业的潜力,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因此,总结提出建议是整个分析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经济活动分析的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它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基础(时间、内容、项目、条件等)上具有可比性的数字加以比较,借以确定比较对象之间的差异,并根据比较结果来分析探究经济活动状况及差距成因的一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时用到的数据一般是相对数,如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运用这种方法,常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比计划

即用本期的实际指标和计划指标相比较,以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找出差距,分析造成差距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求挖掘潜力,完成,甚至超额完成计划。

2.比历史

即以本期实际指标,与前期完成指标或历史最高水平、历史最低水平、平均水平相比较,揭示经济活动的发展速度或变化趋势,以求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经济效益。

3.比先进

即以本地区或同类型的先进企业有关指标相比较,找出差距,明确目标。这种比较可以拓宽视野、激励干劲,有益于同类企业之间开展竞争。

运用比较分析法,必须注意指标之间的可比性,通常需要对指标的含义、计算口径、范围等进行审核,使之在时间、计量标准、指标构成内容、计算方法等方面保持一致,否则将导致错误结论,甚至产生不良后果。

(二)因素分析法

所谓因素分析法,就是将分析对象或综合指标分解为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这是一种化整为零的分析方法。它着重于事实的说明和特点、成因的剖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运用因素分析法,可以较为深入地剖析构成某种经济现象的各个因素,探究各因素的发展变化对经济现象总体的影响。

运用因素分析法要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辨清主要、次要因素,抓住具有本质意义的决定性因素做重点分析,不必面面俱到;二要善于抓住带有倾向性的因素;三要既重视客观因素又重视主观因素的分析,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以客观因素掩盖主观因素,也不能以主观因素代替客观因素。

(三)预测分析法

预测分析法也叫趋势分析法或动态分析法,它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大量经济现象,以发展眼光分析预测发展趋势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分析了解经济活动的发展速度、过程及发展趋势、规律,预测发展前景,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预测分析方法还可以细分为:

1.经验预测分析

即对过去经济活动中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进而推测未来。这种方法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2.统计预测分析

即根据以往经济活动的实际统计资料的计算和分析,推断经济活动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它往往按时间先后将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段的数值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数列,通过对数列的分析,探索发展变化的趋势、规律。动态数列可以分为绝对动态数列、相对动态数列和平均动态数列三种。

3.计划预测分析

即参照上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指导性计划,来预测具体部门或单位经济发展的趋势。

4.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又叫综合评价法,它是对各项经济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比较、计算和评价,从整体上权衡利弊得失,全面判断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例如,某个商业性批发企业,在分析利润和利润率时,就要对商品流转额、劳动效率、费用、资金占用等多项经济指标进行综合比较、计算和评价。如果单纯为了减少占用资金,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利息支出,而片面地、不合理地压缩商品库存,就会导致商品流转额的减少。而商品流转额减少,必然影响企业进货和市场供应,带来总体利润的减少。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全面可靠,但在运用中应力避主观性、片面性,要注意防止把非主要因素当作主要因素,把偶然因素当作必然因素。

5.调查分析法

调查分析法是通过集体座谈、个别交谈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收集充分、必要的数据和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对指标数据的分析结果加以验证、纠正和补充。

以上几种分析方法通常需要结合起来运用,从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奠定基础。

三、经济活动分析的作用

(一)对企业的作用

经济活动分析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企业发展生产,改善经营,加强管理,寻求合理、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途径,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在优质、低耗的条件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主要包括:指导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方针,提高经营决策水平;督促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完成国家计划,提高自觉执行政策和计划的水平;促进企业完善以经济责任制为主的各项经营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水平。简言之,经济活动分析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作用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供决策的依据

经济活动分析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一项重要方法,在分析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往往要联系企业的素质,从经营决策、指挥调度、人员设备保证方面,研究其对取得生产经营成果和效益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业素质。经济活动分析注重用数据和科学管理知识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例如,通过计划指标和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可以检查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调节生产,促进计划全面完成;同时为下一步制定计划提供重要依据,使计划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通过财务状况分析,可以检查、评价企业管理经营的基本状况,分析原因,降低成本,挖掘潜力,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2.促使生产经营计划的全面完成

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做好了,就能及时发现管理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推动企业各项基础性工作的发展和完善;就能促使企业从原始记录、计量定额、统计分析,到数据的传递、整理,贮存、使用等—整套基础管理工作的加强,使管理走上科学化的轨道;就能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全面改善,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调发展。尤其是通过对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可以促使企业的各部门和职工加强计划观念,提高执行计划的自觉性,提出完成计划的保障性措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能够顺利执行;还可以了解企业在制定和执行计划中,是否存在预测不准、计划不周、执行失控、监督不严等现象,借以总结经验,改进计划管理工作,从而全面完成生产经营计划。

3.督促经营活动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

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怎样进行的,并对其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评价。因此,经济活动分析能够增强企业遵纪守法的观念,对企业遵守国家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能够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4.推动经济责任制的建立健全

企业可借助经济活动分析,把生产经营目标进行分解落实,使之成为各部门的具体目标,并通过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制,把责、权、利密切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主动性,进而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责任心。

(二)对经济管理部门的作用

1.为制定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由于经济管理部门承担着指导企业经济活动和研究、调控宏观经济的双重任务,只有全面了解现实情况,及时把握市场动态,才能够把微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管理更好地结合起来,做出正确的决策。经济活动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经济活动的现实情况、预测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且有助于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来检验现行经济政策是否切合实际,有无疏漏,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完善和加强,进而制定出合乎实际的经济政策。

2.使其服务职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政府的财政、税收,金融、统计等部门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管理部门,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会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经济活动分析有利于经济管理部门了解企业和市场情况、把握经济动态,帮助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和正确履行对国家的义务,促进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从而更好地体现其服务职能。

3.使其管理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经济活动分析兼有总结过去和预测未来的双重任务。只有认真总结过去,才能在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避免过去犯过的错误;也只有认真总结过去,才能对未来做出科学的预测。

四、经济活动分析的研究内容及注意事项

(一)研究内容

1.企业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

企业在各个时期的经营活动,取决于经营的方针和决策,这就要求经济活动分析要结合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决策而进行,了解各项方针的成功之处或失误原因,以帮助企业采取改善措施,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

2.人员配备和劳动效率

经济活动分析涉及企业人员配备、职工队伍的素质、工作时间的利用、劳动和工作的效率等,旨在寻找以较少的人力或工作时间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任务的途径。

3.占用资金及资金运用

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应当对企业资金的占用情况、使用方向和使用效果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占用资金的合理性,取得资金的合法性,使用资金的效益性,寻找减少资金占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途径。

4.生产耗费和成本升降

经济活动分析涉及生产耗费和经营支出,研究生产经营成本是节约还是超支及其原因,寻找减少生产耗费、经营支出以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5.企业收入和经济效益

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时,应当对企业取得收入、实现利润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影响企业收入和利润的原因,提出增加收入和利润的对策。

(二)注意事项

1.对象集中,资料准备充分

经济活动分析的对象应相对集中,并要紧紧抓住关键性影响问题,深入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针对性要强,要能抓住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这样才有助于解决经济活动中带有普遍性、关键性、典型性、倾向性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同时,要充分做好资料准备工作。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一是计划资料;二是统计资料,即各项经济指标的实际数据;三是会计核算资料,即资金、成本、利润等完成情况数据;四是有关可比资料,如上年同期、历史最好水平、同行业先进水平等资料。

2.数据精确,分析科学,判断推理合乎逻辑

经济活动分析主要是定量分析,“从数字出发,靠数据说话”是经济活动分析的主要特点。选用数据时,要力求精确、科学。既要注意查阅计划、报表、账表或其它书面材料,又要核查清理实物,力求核准真实情况,搞清数据,使分析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

经济活动分析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说明有利因素,又要说明不利因素;既要分析客观因素,又要分析管理者的主观因素;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找出差距,切忌片面性。应既重视账面数据,又重视数据中隐含的情况;既要看“死材料”,又要重视“活材料”;既要揭示矛盾,又要探明矛盾转化的条件;既要从本单位的角度分析情况,又要站在国家政策的高度看待事物;尤其要善于发现成绩掩盖下的问题,繁荣中隐含的危机。总之,不可孤立静止地就事论事,只看现象不看本质,不看眼前不看发展趋势,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3.建议和措施具体可行

经济活动分析工作的目的是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措施,而且,建议和措施要具体可行,具有可操作性。

4.及时完成和提交报告

为了找出问题、明确方向,为未来的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以便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需要撰写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报告的时效性是很强的,如果不能及时完成、提交,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措施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经济活动分析的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杨正光.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活动分析报告写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

[2]贾勇.应用文写作[M].科学出版社,2011.

[3]汪卫东.会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

作者简介:颜宜辰,现就读于西安外事学院商学院财管1010班。

推荐访问: 若干 思考 经济活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