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转型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14 08:36:10  浏览次数:

[摘 要]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吉林省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按照专业转型要求,在师资队伍培训、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等方面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为中药产业发展服务。

[关 键 词]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转型;实践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3-0038-02

“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个方面。我校是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目前办学定位不准确、专业特色不显著、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针对上述情况,学校成为我省率先进行转型的试点。中药学院以学校转型为契机,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进行改革,彰显专业优势和特色。

一、中药学院(二级学院)具体做法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学校转型发展要求

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要立足行业,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以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关键,努力增加实践教学内容,以促进对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全国中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地区产业和经济建设的实际,以转型为契机,立足省内,面向全国,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改进教学方式,促进良好学风与教风的形成,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完善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就业率。专业建设主要体现在人才的培养方案,核心在于教学内容,根本在于人才的质量。

(二)根据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教学大纲内容

遵循专业转型指导思想,以培养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为宗旨,修订原来的教学计划,使学生掌握中药材的分类、生产、加工、产品开发、资源保护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与能力,并注重野生中药材的资源调查、规范化栽培技术、引种驯化及新产品开发,从而保证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学生就业渠道广。中药学院教师利用寒假期间,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补充和完善。开学初系主任组织相关教师对每门课程教学大纲分别进行论证,注重精选内容,减少课程间不必要的重复内容,做到深度适中,突出其应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在对原有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今技术的发展,及时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改革实验教学的验证性、从属性,实验题目有1/2以上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全面开放,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主动性。

(三)构建实踐教学平台,完善实践教学模式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教育理念下,实习、实验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独特作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实习及科研训练的学时达到课程总学时数的1/3左右,科学设计与规划实验、实践、实训、实习“四实”环节,充分体现“学中做”与“做中学”。一年级学生结合实习基地建设,设置一周专业劳动。选派有经验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指导。对劳动态度、劳动效果、熟练程度等环节进行考核,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锻炼基本劳动技能;二、三年级结合专业实验课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三个专业分别设立多个教学实习,到校内外的实习基地来完成;四年级利用一个学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继续完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建立实践教学高效运行机制。

(四)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经途径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及手段,围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为目的,探讨和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将“药用植物学”“中药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采集”“中药新产品开发”等课程搬到野外、田间或药厂车间,教师边讲解学生边操作,具体、形象生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印象深刻。同时研究和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指导性自学、双语教学等,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较好地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五)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保证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1.继续完善药用植物种源圃建设。沿用学生主体负责、教师参与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药用植物种源圃区域优势及种类特点,制订详细的生产规划,为学生实习、大学生创新项目、药材协会活动等实践活动提供条件。目前我院药用植物种源圃有3万平方米,种植中药材310种,每年有计划扩大药材种类,三年后达到400种,为学生实习创造条件。

2.加强人参平台建设。吉林省高等学校人参(种植)高端科技创新平台是我省高校唯一针对人参产业设立的研究项目,主要立足长白山人参资源优势,开展人参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制约人参产业发展中的急迫性科技难题,使我国人参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主要进行人参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制订人参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及使用规程、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中药及保健产品开发。通过平台建设,提高吉林省人参的产量和品质,促进人参系列新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对于做大做强人参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均可在创新平台实习,经过实习锻炼,掌握人参生产环节中关键技术,为人参种植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

服务。

(六)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及各类大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1.中药学院要求教师在申报省级以下科研项目时,必须有学生参与,发挥学生在项目研究中的作用。

2.增加大学生创新项目数量,扩大覆盖面,同时要有严格的检查管理办法。

3.学校及学院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2次专业技能大赛。

4.严把毕业论文质量关,完善从开题、中期检查到答辩各个环节。毕业论文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检验,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过程中,能学习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各类大赛、完成大学生创新项目及毕业论文等多种途径,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七)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强化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中药产业是吉林省优势产业,依托长白山资源丰富及区域优势特点,人参、西洋参、五味子、玉竹、平贝母等道地药材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中的许多技术难题急需解决。中药学院近几年已组建了专家组,到抚松、通化、集安、白山、敦化、舒兰等药材基地,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科教兴农团队均有学生参与,一方面解决药材生产中技术问题,另一方面到生产基地,面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新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开展科技下乡,将新品种、新技术进行推广,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受到了农民的好评,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加强与企业的协作,扩大学生就业渠道

目前,中药学院校外有40多家稳定实习基地,在巩固老基地、开拓新基地的原则下,继续扩大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每学期按专业分批次地安排学生到药材种植企业及生产企业,一方面学生进行实习,另一方面参与企业管理。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既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培养了学生职业习惯和合作精神,职业岗位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增加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缩短了就业适用期。

二、教务处(学校)配套措施

(一)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配套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

教务处制定了以《教学管理规程》为主体的各项规章制度,涉及教学程序、教学纪律等近百项。随着转型深入,将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如:教师教学方法改革如何保证实施、师资培训如何有计划安排、调串课灵活性及审批制度等,都需要学校出台相关文件,做到有章可循,这样做减少了管理过程中的人情因素,规范了教学管理。

(二)学校管理重心要逐步下移,给各分院宽松的办学政策

学校各项教学改革,只有通过二级学院才能实施,目前,学校统管的多、限制多,不利于二级学院的改革转型,主要表现有:

1.未尽快出台学生到校外基地实习的销差旅费报销办法。

2.在教师培训方面二级学院列出规划,却没有实施的主动权。

3.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人员流动存在政策上的诸多障碍,难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针对目前科研实际,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学校应尽快出台科研立项及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虽然我校是普通本科院校,若没有科研支撑,无后劲和发展潜力。

5.转型经费要及时到位。

转型是系统、复杂的工程,必须有学校领导、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联动,如果没有学校支持,单靠二级学院不可能真正操作下去。对南方许多学校的做法,我们也进行了学习与改进,即主要结合我校实际制订转型方案,并逐步实施。只有改革的分院有主动权,才能增加学院的活力,学校侧重加强宏观管理及督促检查

(三)加强教师培训,构建“双师型”队伍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我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所在。目前从我院师资队伍现状来看,年龄大的教师知识老化,青年教师从校门进入校门,学历高、理论基础强,但实践操作能力很差,不能适应转型发展需要。教师尚不会动手操作,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想将学校转型落到实处,我认为“双师型”队伍建设势在必行。

学校制订师资培训及引进计划,利用3~5年时间,通过科教兴农、下场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传帮带、进修、教师培训、学术交流来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通过引进人才、外聘教师、客座教授来优化師资队伍结构。学校出台相关的师资培训文件,既有鼓励政策,又要有鞭策措施,形式多样,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师培训工作推行下去。学校转型主体是教师,落实对象是学生,如果不把教师培训工作有计划地推进下去,转型只能流于形式,不能落到实处。

总之,学校应该抓住地方高校转型的历史机遇,乘胜而上、务实求真,通过转型,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学校办出特色,培养人才满足以社会需求,从而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徐立清,钱国英.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

[2]李晶.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实践探索:以J大学部分专来集群试点改革为例[J].时代教育,2016(11).

[3]王丽娜.转型发展时期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

推荐访问: 转型 中药 探索 实践 开发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转型的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