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卫生职业院校现代师徒制背景下临床教师的角色思考

时间:2022-03-10 08:21:25  浏览次数:

摘 要:对目前卫生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现代师徒制、尝试转换临床教师角色,探索培养并塑造学生“工匠精神”、深化中职医学教育改革的新方法。

关键词:卫生职业院校;现代师徒制;临床教师角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1-0193-02

2015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要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而实现这个伟大计划的基础是“工匠精神”。中职医学生需要如何培养工匠精神,这解决的是中职医学院校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实践、如何做人的问题,最终目标是为了提升中职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既具有精湛的技艺、积极的工作态度,又具有悲天悯人、治病救人的仁心,提高中职医学生的从业素养,凝练出了“仁、爱、精、诚”的职业精神,在医学技术和医德上把“工匠精神”当成学医、行医的习惯式行为准则,提升服务意识,讲究“妙手仁心”。职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来进行,只有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之后,职业精神才能进一步转化为职业素养,学生才能够真正领会到“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深入认识到它的意义,也才能够将“工匠精神”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在此过程中,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院校联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医学临床教师,该如何改变自己的角色呢?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多年的医生和教师把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所得与大家谈一谈。

“言传身教”的师徒制教学在我国已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职教学改革中的今天,如何使其在课堂上、实践实习中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广大中职教师急盼解决的重点问题。“现代师徒制”是通过职业院校教师与企业师傅深度合作并联合授课,以此实现对学生技能培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师徒制是目前国际职业教育非常流行、也是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师徒制”中包含两个关键词:“师徒制”和“现代”。首先,是师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口传心授为主要形式的师傅——学徒传授方式;其次,是现代,现代师徒制是对传统师徒制的继承与发展,要区别于传统师徒制,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积极作用。而现代师徒制在中职卫生学校临床教师与学生之间尤其有重大意义。

在中职医学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学生的基础比较差,笔者所在学校,2017年招生分数线为中考成绩不低于407分,但学校在新生入校后通过摸底考试发现,同学们的学习基础是普遍比较差,并且存在着比较大比例的偏科现象。其次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因为社会上的医疗机构对于入职人员的学历要求日益提高,中职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面临着竞争力大、就业面狭窄的问题,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规划和未来生活比较迷茫,学生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混文凭、甚至是连文凭也不在乎的混日子现象。再次是课程比例安排不合理。中职生在校3年时间里,医学专业课程内容多,而安排的课时却比较少,就拿解剖课程来说,内容非常多,可是只有2个学期的授课时间,一次课程时间内,老师往往需要把一个器官全部讲完才能完成全部学时,而本来同学的接受知识的能力就有限,再加上老师的满堂灌,学生真正能得到的知识很少。而临床实践课程的安排就更少了,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实践比例不合理。最后,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思想对中职医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进入学校后,对于为什么来学医往往是带着无奈的被动进入,如家长要求的、亲戚介绍的、就业后的收入可观或就业相对优势等等。而社会宣传和新闻媒体以及周围人的影响都是某人迅速成功、富二代的潇洒生活、同学之间的攀比、缺乏监管的网络环境、五花八门的选秀直播等,学生接收到的信息量巨大而青春期的他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接受,更谈不上“工匠精神”的培养。面对这样的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作为临床教师,要完成从医生+老师到新时代师傅的角色转变,这个“师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1 医学临床教师本身要具备“匠心”

言传不如身教,教师自身的行为是学生最好的课程。临床教师既是医生又是教师,不像其它课程老师一样,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临床教师是与社会接触更多的,具有双重身份,也具有双重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教师拥有医者和师者的“匠心”,既对患者有益,更对教学有助,是自身价值和人生目标的统一。临床教师作为“师傅”,要从两个方面提升自己:一是专业方面,医学和教学都有一种术,也就是医术和教法,作为双师型教师,提倡“工匠精神”,临床教师首先提升的就是这个术。当然,如果只是停留在术上,仅仅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和老师而已,在此基础上,临床教师要从术的高度提升到道的高度,也就是医道和教之道,由表面升华到一种理论。从而进一步升华,升华到灵魂高度,就是把“匠心”镌刻到人生的各个方面,使对医学的精诚和对教学的投入变成一种性格。一是心理方面,作为“师傅”,在徒弟面前,自己首先要守得住寂寞。有的临床教师,因为有手术或者收入原因,几乎不在学校授课,而找年轻教师代课,在试卷的批改上也让自己手下的实习生代劳,学生看到老师的这种行为,也绝不会养成“工匠精神”。其次,临床教师作为师傅,要守住作为医者和教师的本心,不忘当初从医、从教的初心,并以此鞭策自我,影响徒弟。最后,在带徒的过程中,对得起病人,对得起学生。以精诚的态度要求自我。

2 转换自身角色和引导学生转换角色

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要求临床教师由传统的“医生+教师”角色向“师傅”的角色转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从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學习方法、效果评价和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培养目标由原先的培养合格的中职医学专业毕业生转变为培养具有“匠心”的医学工作者;学习内容上把理论知识和临床技术经验相结合;效果评价上讲究理论评价和操作评价的统一;培养模式上采取是师带师、师带徒、徒带徒的模式。临床教师在安排学生实践操作上的培养流程采取校内实践、跟岗见习、跟岗实习、顶岗见习、顶岗实习的流程。在师徒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徒弟的成长。并针对学徒的就业前景作出理性的指导,帮助中职医学生完成“学生→徒弟→员工”的身份与角色的转变,感悟医院文化;使学生通过一个个真实的工作任务,切实掌握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构建能力,把学生作为专业技能的主体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师傅不再是专业教师的授课演示而是技能的传授者和引路人[1]。

3 成为院校联合的纽带,提高教育质量

在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教育改革过程中,“工学结合”、“院校联合”始终停留在政策制定多、学校呼声高、医院响应低的尴尬境地,造成问题的实质原因是医院缺乏参与的动力。临床教师作为医院的人员,在院校沟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实际上现代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实施,为医院的人才培养节省了成本,改变了以往的“先毕业,再就业,再培养”的当前模式,变成了“边学习,边培养,再就业”的模式,对医院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而学徒在此期间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操作水平,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临床教师作为医院和学徒之间的纽带,作用尤为明显。

4 转变学生的心态

当前社会,商人精神横行,所谓无利不起早。然而正是这个原因,中国制造往国际品牌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中职院校学生受此影响,又对学习和就业有些迷茫,故此就形成一种比较浮躁的学风。在学习上,主动性差、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死板,在日常生活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日子。有这样一句话:打工的状态不可怕,打工的心态更可怕。所谓打工的心态就是事事应付,混日子的心态。在这种状态下,作为“师傅”的临床教师,又要担负起人生导师的职责。这个时候,教师变成“工匠”,而学生就是“艺术品”,“师傅”用自己的行为和医院文化、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去影响学生,并加强和学徒的交流,指出职业的前景和学生的求学、实践、做人的方法,把“璞玉”雕刻成“艺术品”。改变学生混日子的心态,为学徒成为“工匠”提供心理上的帮助。

中国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医务人员的培养。而中职业医学教育肩负着为国家输送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医学技术人才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医学专业实践教育的主阵地,临床教师通过现代师徒制,不仅仅完善了教师自身的医术医德,更是转换角色成为了学徒学业、事业的导师,起到了培养并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作用,促进了中职医学教育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 陈德琴,金山祥.“师徒制”新型教学模式培养高职中医技能型人才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9-11.

推荐访问: 师徒 临床 角色 思考 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