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运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时间:2022-03-02 00:10:15  浏览次数:

一、合作学习的特征

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只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补充和完善,不是取代。而且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使用和适用范围,不能一概而论,直接“拿来主义”,在不考虑体育教学三要素的前提下一味地生搬硬套,这样不但不能达成教学目标,甚至会对课堂造成干扰,导致低效课堂的产生。面对合作学习方式,一线教师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从其基本特征去把握,才能用合作学习方式来构筑高效课堂,才能使学习目标顺利达成。

1.合作学习的自觉性和内驱性

合作学习以自主的学习行为呈现自觉性,同时学习者内部在自我与他我的触动下形成内驱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促成学生两个关键的心理变化,才能使学生自觉学习。其一是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其二是让学生建立起体育学习的责任意识。体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后,对体育学习就会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必然会积极主动地、自觉地参与到体育课堂学习中来。

2.合作学习的差异性和任务性

每一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名学生都有其闪光点和独特的性格特征。这种内在的独特性在体育课堂中就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差异。如,每名学生的身体基础条件不同、特长爱好各异、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存在差异等,这些差异就塑造了不同个性的学生群体。体育教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这种面向个体置于群体的任务会让参与者较为快速地找到自我与他我的平衡,并为之努力,而其努力的任何外显行为都是心理与社会适应的变化带来的。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者的教师,应该尝试给全体学生创设更宽裕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时间,在“身心合一”的运动场域中,努力建构课堂教学的动态化、教学评价的差异化,建立起身体、心理对认识的和谐统一。

3.合作学习的交往性和体验性

学习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且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合作学习方式不仅满足了学生更多的交流需求,而且在学生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理性与情感”的体验。想要使学生顺利地进行交流,必须让学生明确自己拥有什么,能帮助别人什么,并且善于体会别人的情绪和心理,就是心理学说的“移情”和“共情”。使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换角度、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体育品德。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地“做”和心理磨合地“想”来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身体体验和情感体验。在这种重视间接经验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摆脱了冷落、忽视的心理感受,使自己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通过最直接的身体体验、心理体验来强化已有知识经验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情感体验在学习新知识中不断升华。

4.合作学习的问题性和创新性

问题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体育学习亦是如此。体育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反复过程。如果学生不会问问题,只是一味地“听”、“做”、“练”,学生则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养成了“等”、“靠”、“要”的习惯。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不会去探索,更不会去创新。

新课程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质疑、相互协调、相互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互鼓励,提出各种有效的练习方法和高效的学习方法,摆脱了循规蹈矩和惟命是从的思维牢笼,使每名学生的思维都更加活跃,使创新有了时间和空间,让创新成为可能。

二、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站在教师的立场去看,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三种基本互动模式:竞争性、个体性和合作性。与竞争性和个体性学习相比,合作学习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孕育关爱、支持、奉献的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交技能。合作学习除了以上优势外,还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减缓学生的焦虑、压抑情绪有很大的作用。既然合作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有积极的影响,那么在把握其特征的基础上如何有效地运用,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据特征把握核心要素,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发展。体育学习以身体运动参与学习的方式为主要特征;合作学习方式将身体的学习和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育有机地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心理教育、情感沟通、信息重组等教育干预中需要把握几个核心要素,才能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才能真正落实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

1.建立共同目标,形成合作交往,实现信任分享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重建的初期,必须给学生明确、切实可行、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相对简单的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够紧密团结同组的伙伴,并且每名学生都能够根据目标认清自己的差距,明确个人在团队合作中的任务,将个人与团队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学生产生集体意识,做到学习资源共享、相互勉励、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形成“同舟共济”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意识。

2.组建异质小组,尝试理解包容,实现情绪控制

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习惯、认识能力、行为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同个性、不同家庭背景等差异,将学生构成学习小组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取长补短、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学习情境。在合作学习方式运用初期,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学生的有效沟通,让学生懂得宽容别人的错误、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懂得如何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产生、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磨合,实现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3.确定心理预期,强化意志驱动,尝试自我调控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本身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应经过教师长期有意识地引导,否则很难改变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和心理感受。所以,在合作学习运用初期,教师要抓住关键的一点,即合作学习应发挥每名学生的优势,在弥补不足的前提下,形成团队合力,而不是平均摊派任务。这就需要让每一名组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掘每名学生的最大潜力,并使之心甘情愿地为团队付出,共同努力,争取实现目标。

4.实施积极评价,形成互助环境,树立体育道德

合作小组能够长期和谐地生存,应靠积极的反馈、及时的评价来实现。只有每名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关心、分享、帮助的氛围,才使得合作学习更有意义。在运用初期,教师可定期安排固定时间进行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促进相互了解和相互信任;也可以定期安排小组进行集体反思,鼓励组员间的相互评价、相互接受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借此强化团队意识,维持团队活力,使合作学习更高效。

三、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发展的操作案例

《课标》明确指出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在教学环境上有很大差别,教学空间、教学环境、信息交流频繁变换;而且体育学科特有的身体练习,可以使学生更直接地体验身体的运动负荷、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这样的身体、心理、情绪的体验更有助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的落实。

1.制订合作学习任务的方法

教师在课前引导学生选择合作学习方式时,不仅要考虑制订集体任务目标的科学性,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学情等内容进行考虑,这样就可以从宏观上对设计合作学习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不至于偏离轨道。如,在设计某个内容时,应考虑如何挖掘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怎么样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意义层面有所领悟。设计的学习内容还应有弹性,面对不同性格特征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如何让他们快速融合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这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合作学习任务示例:学习任务为趣味耐久跑;所需场地器材:田径场、4副颜色不同的扑克牌和秒表;规则: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组选用一种颜色(1~9)的扑克牌。课前教师组织学生将其反面朝上随机无序放到田径场内,要使每2张牌的距离不等,但各组之间的总距离相等。每组由组长带领,在听到哨音后(开始计时),从不同起点出发找出一定顺序(如,从1~9)的扑克牌,找到1后由组长带领组员跑回起点,再继续找2,直到全部按顺序找回再停表。最后看哪一组所用时间最少,即为获胜。

2.设计合作学习流程的方法

学习流程的设计关键是各个环节的顺序和衔接问题,通过学习流程可以看到教师设计课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在合作学习流程设计时,还必须考虑存在的交往性和思维的创新性特征。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应设计有弹性的、宽松的学习流程,以最近发展区为原则,合理安排“刺激的结构”,以便于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和创造性思维生成的需要。

合作学习流程示例:尝试性练习:从第1~第4组(教师参与第1组,配合组长分工);讨论小结:根据尝试结果,共同修改或补充学习计划;小组竞赛:从第1~第6组(教师参与第2组,观察全组的体力再分配);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小组讨论再调整;再次挑战:从第1~第9组(教师参与上次尝试的落后组,主动成为体能落后者寻求帮助);经验分享:获胜小组畅谈合作经验(目标考察)。

以上通过水平四耐久跑的案例,从合作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流程来介绍具体操作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团队合作中的体力分配,即个体在差异性的合作跑中是如何调整和分配体力。并通过相互鼓励与帮助,完成仅凭个人无法达成的学习诉求,从而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发展。

推荐访问: 心理健康 适应能力 促进学生 合作学习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