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循证单元:时间向度中的本土循证社会工作模式

时间:2022-03-12 08:51:10  浏览次数:

zoޛ)j馟vvvviHא7{`M5i5{B^ngn@))M<M}Ӎ4׍vvKuyyѫV?iZ对照实验;大规模多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个的随机对照实验;大规模多样本的准实验研究;单个的准实验研究;可重复前实验结局研究;单个前实验结局研究;单一被试实验研究;相关研究;叙事案例研究;专家的临床意见;可靠的理论;专业团队的建议。可见,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实验(RCT)研究是最有代表性的最佳证据。

循证小组工作的程序是:1.设定一个可以解决的实务问题;2.采集关于介入方法的证据;3.开展证据的精确评价(研究优势、影响力和应用性),从而获得最有效的证据;4.批判性、技巧性应用证据,并顾及这些证据在小组中的相关性和适宜性,然后运用评估以判断是否达成预期成果。这个循证程序显然是Sackett 等人的经典循证过程在小组工作领域的应用。

(二) 科学循证的情境挑战

实践中,最佳证据的采集和循证程序受到情境诸多挑战。首先,证据的缺失或存疑。已有研究可能存在缺陷,包括:缺少持续性的研究结果,缺少关于少数群体相关议题的知识,缺少回应真实世界问题的相关研究等。即使已有相关研究可作为证据,其本身的实证主义基础仍然受到关于其有效性的质疑和过于强调“客观性“的批评。

其次,实践者方面的障碍。实务工作者采集信息的时间不足,开展循证实践加重了实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实务工作者可能欠缺可获得的循证实践的知识,或者难以理解相关研究的结论;实务工作者感觉他们服务环境或群体的关键特点不适用循证实践;实务工作者因为政治、种族或监管的原因怀疑新方法或日常就不相信科学证据;实务工作者可能缺少训练或其他工具性资源以获得证据,实践者还会因为机构意愿、组织文化、组织能力和资源等方面的原因得不到机构的支持和督导。

上述挑战在本土化过程表现犹为明显。我国大陆循证小组工作本土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专门的实践研究,只作为循证社会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被间接提及。而循证社会工作实践研究自2011起至今才10余篇文献,较为单薄,可作为高级证据的研究不多。循证理念的引入虽然重构了实践与研究关系,但应用中也存在过分重视“证据”客观性、模式生搬硬套、加重工作人员的负担等问题。特别是本土循证行政主导而非专业主导的特色,导致形式循证、被动循证、静态循证,所以本土循证小组工作更多是一个模式探索而非模式应用的过程,缺少适应本土实践的技术路线。

(三) 面向情境的反实证转向

为了迎合缺少科学循证支持条件的实践情境,学界纷纷转向现象学和后现代主义认识论,从柔化证据和简化程序入手改良循证实践。

1. 更为广义柔化的证据界定。实证主义要求能明确说明有效性的强健的证据,而后现代主义理解的证据是能被用来强化特定意义和诠释实践及其影响的信息,是一种话语。因此证据包括研究证据和非研究证据,来自任何经过检测的、被发现有可靠的来源的知识,在价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除了已有的证据,人们甚至可以开发他们自己的证据。

推荐访问: 社会工作 本土 单元 模式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