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及应用研究

时间:2022-05-11 19:50:07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区域医院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前的124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区域医院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后的124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急救效果与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及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急救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救;创伤;云平台;区域

[中图分类号] 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9(c)-0027-02

创伤院前急救的时效性对于患者而言能够有效的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进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质量[1]。然而对于部分区域而言,由于院前急救人员缺乏规范统一的救治标准,使得区域内的不同医院各自采取不同的创伤急救措施,不仅无法有效的为患者提供可靠的急救保障,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浪费了医疗资源,因而无法获得良好的创伤急救效果[2]。因此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在区域内需要构建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并将其真正落实与运用,从而能够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急救,并获得良好的A急救效果[3]。该文将重点探讨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区域医院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前的124例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该区域医院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后的124例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75例,女49例,年龄为42~63岁,平均年龄为(52.5±4.9)岁,其中骨伤患者共48例,颅脑创伤患者共61例,胸腹外科创伤患者共15例;观察组男76例,女48例,年龄为43~64岁,平均年龄为(53.6±5.1)岁,其中骨伤患者共49例,颅脑创伤患者共62例,胸腹外科创伤患者共13例。纳入标准:①符合创伤急救标准;②未患有心、肝、肾等合并症。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的神经性疾病;②患有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症状。将该研究的目的与方法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明,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监督的情况下进行该实验。使用相应的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使患者获得及时有效的创伤救治,该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决定建立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具体措施如下。①依据该区域内的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对创伤所在地的11所二级医院创伤中心与地州三甲医院创伤中心的连续性救治体系进行完善,并不断加强医院之间的联系,建立区域创伤中心,有效提升区域创伤中心各医院工作的一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②利用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不断加强创伤急救知识技能和《急诊抢救预案》《大批量伤员抢救展开程序》《多发伤伤病员抢救程序》《严重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等内容的统一培训,同时组织应急演练,以便能够对多种不同的突发情况进行应对。③区域创伤中心各医院必须配备统一的设备、技术和给予相应资金支持,从而能够有效地发挥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效果与作用。④建立区域创伤中心各医院的“严重创伤救治绿色通道”管理制度,确保救治通道的畅通,从而能够为创伤患者提供第一时间的急救治疗,进而能够有效的使其生命安全得到可靠保障。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急救效果评价标准:有效,患者的生命安全获得可靠保障,外伤得到完全救治;显效,患者的生命安全获得一定程度的保障,外伤在较大程度上得到救治;无效,患者的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外伤未得到救治。

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标准:非常满意,患者完全接受医护人员的急救方案与实际急救措施;一般满意,患者在较大程度上接受醫护人员的急救方案与实际急救措施;不满意,患者无法接受医护人员的急救方案与实际急救措施。

1.4 统计方法

建立Excel数据库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与急救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急救时间(1.06±0.14)h明显短于对照组(2.35±0.39)h,(t=34.667,P<0.05);急救效果观察组为98.39%明显优于对照组5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创伤是导致死亡的第四位原因,是45岁以下人群首位死因。近年来因创伤需急救的患者例数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发达地区而言,可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急救,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急救效果,并为后续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宝贵时间;然而对于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医院缺少相应的技术与设备支持,医护人员并未具有较高的急救能力,因而对患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避免上述不良情况的发生,需要在区域内建立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该平台旨在对创伤所在地的11所二级医院创伤中心与地州三甲医院创伤中心进行整合,有效地提升区域创伤中心各医院工作的一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最终提升医院的创伤救治能力,对更多患者提供可靠的救治保障[4]。

依据相关的临床研究表明,若患者能够在发生创伤5 min后得到救命性的急救,并在30 min内获得完善的医疗救治,则其存活率将提升20%~25%。然而纵观我国诸多区域,此“反应时间”多超过30 min,甚至超过1 h,虽然对患者予以了相关的救治,由于超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依然无法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甚至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对其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5]。正是鉴于上述不良因素的存在,需要加大力度并加快速度建设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并使其投入到实际的运用中。

为有效地发挥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的积极作用,需要对该平台进行良好的规划,依据目前我国现有的救治规范,医疗机构的管理人员依据该地区的实际面积与人口等因素在该区域内原有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一级救治中心与二级救治中心,并为此两级救治中心提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支持,并努力畅通两机构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能够有效的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同时利用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对救治机构内的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自身素质能够获得显著提升。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区域创伤中心内各医院得到了有效的沟通,形成了快速有效、规范统一的救治体系,在较大程度上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该项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的建设实施,患者的急救时间显著缩短,为(1.06±0.14)h,并且急救有效率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分别高达98.39%与99.19%;各医院之间加强了交流与信息的畅通,进而使急救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至急救现场为患者施救,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的急救效果,为后续治疗提供宝贵时间。

综上所述,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及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急救效果与患者的满意度,可作为未来区域创伤中心信息化建设的首选方式。除此之外,区域创伤中心仍需要对平台的拓展和完善进行研究,进而发挥更佳的救治效果,为患者提供可靠救治保障。

[参考文献]

[1] 汪春暉,郭攀峰,周冬兰,等.平战结合创伤急救体系服务平台的构建[J].东南国防医药,2016,18(3):247-249.

[2] 苏联春,罗燕.区域创伤急救治疗专科联盟模式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5):10-11.

[3] 姜保国.中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31(22):13.

[4]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设的专家建议[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8):571-573.

[5] 谢水凤.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8):121-125.

(收稿日期:2018-06-25)

推荐访问: 创伤 急救 区域 建设 研究
[区域创伤急救云平台建设及应用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