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情况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5-11 13:50:03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评价医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随机抽取 2011年1月~12月住院患者应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医嘱单,结合药品说明书与《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诊断、溶媒应用、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 结果 共抽查360份使用中药注射剂病历,中药注射剂功能主治符合率为71.8%,高限剂量使用率占53.89%,溶媒选择规范率为75.28%,溶媒用量规范率74.17%,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处方率占31.01%,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率为8.61%,平均使用疗程8.69 d,使用时间大于15 d者占36.67%,有药物过敏史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占4.72%。 结论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存在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证、用法用量、溶媒选择不相符等使用不规范的现象,医师应重视对药品说明书和药物配伍知识的了解,严格按照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的规定使用中药注射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分析

[中图分类号] R9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a)-0197-02

中药注射剂改变了中药传统的给药方式,使药物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组织、血液或器官内,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明显、使用方便的特点。但随着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有关其发生不良反应的报道日益增多,致人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也多次发出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警示。笔者对本院2011年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查本院2011年1月~12月应用中药注射剂住院病历360份,所抽病历涉及临床各科,共计使用中药注射剂21种,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87,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段分布<39岁71例,40~59岁117例,>60岁172例,平均年龄 67.82岁,以老年患者居多。

1.2 方法

统计患者基本情况、临床诊断、使用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疗程、溶媒选择、联合用药等信息,参考药品说明书、《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对其进行合理性评价。

2 结果

抽查病历中药注射剂均采用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根据药品说明书及《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进行评价,临床诊断与中药注射剂说明书规定使用适应证符合率为71.38%(257/360);使用剂量均符合说明书规定,无超剂量使用情况,但高限剂量使用现象比较普遍,达到53.89%(194/360);溶媒选择符合说明规定的占75.28%(271/360),溶媒用量符合说明书规定的占74.17%(267/360);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病历113份,占31.39%,与其他药物联用有31份,占8.61%,联用主要表现为与中药注射剂混合加入氯化钾注射液、胰岛素、氨溴索注射液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等;应用中药注射剂平均疗程平均8.69 d,最长使用32 d,使用疗程大于15 d有132份(36.67%);有药物过敏史使用中药注射剂17份(4.72%)。

3 讨论

3.1 溶媒使用不规范

中药注射剂多为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内含苷类、黄酮类、生物碱及未除尽的蛋白质等物质,多以胶体状态存在于药液中,当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时容易因pH变化、溶媒相改变而使有效成分或杂质析出,从而导致出现沉淀、变色、不溶性微粒增加,输液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部分临床医师没有深入了解所选用药物与溶媒配伍的稳定性,或未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凭经验选择使用溶媒,易造成用药安全隐患。如注射用炎琥宁+0.9%NaCl注射液: 炎琥宁为穿心莲内酯提取物,应选用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因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3.2~5.5,药物在此pH范围内不易水解,而氯化钠注射液pH值为4.5~7.0,容易水解甚至析出油滴样乳状沉淀。

在选择适当溶媒后,应按说明书规定剂量使用溶媒,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但临床为控制输入液体总量或其他原因而随意减少溶媒使用量,会因药物血浓度过高引起不良反应,尤其是老年患者大多数具有多种疾病、脏腑功能减弱、对药物代谢能力差等因素更易发生不良反应。如血塞通注射液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150 mL稀释后滴注,与说明书规定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 mL稀释相比明显偏少。

3.2 联用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

根据《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规定,中药注射剂宜单独使用,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使用,这是因为其成分复杂,稳定性差,易发生不良反应。据报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2 种以上药品联合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占50.22%[1]。但临床有氯化钾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胰岛素、氨溴索注射液等加入中药注射剂中使用,会因 pH 值改变或氧化、缩合、水解等反应而析出,即使混合药液外观没有改变,但不溶性微粒大量增加,使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如胰岛素+参麦注射液,胰岛素作为异体蛋白质激素,除其本身的副作用外,变态反应较常见,而变态反应亦是中药注射剂主要的不良反应,二者配伍使用除影响混合药液的稳定性外,也容易引发变态反应,而参麦注射液说明书规定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3.3 适应证应用评价

本次调查应用适应证率偏低,只有71.38%。中药注射剂是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研制而成,因此使用时应根据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原则。另外,中药注射剂成份复杂、安全性不高、使用具有高风险,因此,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危急重症的治疗,像休克、高热、急性感染这样的急症和肝病、脑卒中、肿瘤这样的重症[2]。调查发现不少医生在骨科、五官科、妇产科手术以及软组织伤治疗中使用生脉、参脉注射液,而生脉与参麦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炎、低血压、快速性心律失常等证。这与西医师大多缺乏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对于辨证施治原则认识不清,难免造成也容易出现药不对证。

3.4 应用剂量偏大、疗程偏长

临床高限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现象比较普遍(占53.89%),如葛根素注射液规定剂量0.2~0.4 g,临床实际处方量多为0.4 g(ivgtt,qd)。临床医生为了追求治疗效果,没有综合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不论对象都给予高限剂量,容易诱发不良反应,尤其老年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脏器功能减弱,对药物剂量的个体差异明显加大,有效阈值变窄,对药物敏感性增加,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临床应有针对性适当减少使用剂量,以免发生不发反应。如某患者,74岁,冠心病、高血压,使用葛根素注射液0.5 g(ivgtt,qd),连用21 d。葛根素注射液说明书示:“超过65岁老年人连续使用总剂量不超过5.0 g”,本例患者总量已达8.4 g。大剂量使用是造成中药注射剂引起药源性疾病的原因之一[3]。

中药注射剂不宜长期连续使用,若因治疗需要一个疗程后应间隔一定时间再使用,但临床上见1例67岁患者连续使用参脉注射液与参附注射液(参脉与参附注射液交换使用)达32 d。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老年人占多数,而老年人不同程度脏器功能减弱,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据报道5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发生率最高,为 46.39%[4]。因此应控制使用疗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3.5 重复用药

中药注射剂由多种中药成分组成,如某患者脑栓塞、高血压,医嘱:清开灵注射液40 mL+醒脑静注射液20 mL+纳络酮注0.6 mg(ivgtt,qd)。分析:清开灵与醒脑静作用类似,集中在改善脑代谢、神经保护,而醒脑静注射液有降颅压、促醒作用,清开灵注射液减轻脑水肿效果较好,二者如果联合使用,会造成作用叠加、药量过大的问题[5]。其他如静脉用血栓通针+口服复方血通胶囊,二者有效成分均含三七皂苷,同时使用可能使三七皂苷剂量过大、血浓度过高而产生不良反应。

3.6 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

江华等[6]通过对 136 例中药注射剂发生ADR进行分析,有过敏史者约占39%。本次调查发现有17例患者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史而使用中药注射剂,2011年本院收集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1例,其中有药物或食物过敏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19.35%(6/31),如某患者,69岁,诊断脑栓塞、冠心病、糖尿病,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过敏,医嘱:0.9%NaCl注射液250 mL+疏血通注射液6 mL(ivgtt,qd),第2天上午用药约15 min,患者出现颈部皮肤潮红,随即感觉胸闷烦躁、呼吸困难、心悸症状,立即停药,经对症处理使症状缓解。中药注射剂组成成分复杂,含有蛋白质、淀粉、鞣酸、色素、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提取纯化过程中并不能将这些杂质去除,一旦进入人体,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导致变态反应发生。因此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药物食物过敏史,对于有药物过敏史患者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确需使用应作重点监护对象。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有关其所致不良反应的报道也不断增多,日益引起临床及社会的重视,这不仅与中药注射剂药物自身特点有关,不正确使用也是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对中药注射剂安全使用的认识,规范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每个环节,是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建议:(1)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按规定的适应证、溶媒、用法用量正确使用;(2)谨慎联合用药,不与其他药物配伍在同一窗口使用;(3)避免大剂量、高浓度、快滴速、长疗程使用。滴注时应控制滴速,成人每分钟 30 滴左右,心脑血管患者应适当调低,并随时观察患者状况;(4)对首次使用、老年、幼儿、妊娠期妇女等患者,重点监护观察;(5)详细询问病史,有药物食物过敏史患者慎重使用;(6)输液中药注射液前后应使用相应溶媒冲管;(7)遵循中医药辩证施治原则合理使用,并偏重与急危重症患者使用。医药护相互协作,合理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医疗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黄小萍. 364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2):3461-3462.

[2] 卢美娇,梅泽芬.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现状调查分析[J]. 中国药业,2009,18(9):47-49.

[3] 邱水生,严国鸿. 常见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表现及原因探析[J]. 海峡药学,2007,19(9):114-116.

[4] 张颖. 97 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 中国药物警戒,2011, 8(8):498-500.

[5] 王凤华,高柏青,周武杰. 医院部分中药注射液使用情况的调查[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29(16):1416-1417.

[6] 江华,邓增潮,罗玉钊. 136 例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0):155-156.

(收稿日期:2012-03-26 本文编辑:魏玉坡)

推荐访问: 临床 中药 注射剂 情况 调查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情况调查与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