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新毕业生党员管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22-05-05 11:30:05  浏览次数:

摘要:日益严峻的就业新形势下,各高校及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毕业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的优秀分子,如何将毕业生党员的优势引入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22-03

中国高校毕业生2008年为532万人,2009年为611万人,2010年为630余万人,2011年为660余万人,人数逐年增加。此外,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地域结构性矛盾以及就业期望值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基层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充分体现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关系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更是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工作[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到了关心、解决民生的问题,其中特别强调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工作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大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必须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1]。党建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力度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就业率指标的高低,要充分明确地认识到高校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两者之间存在的彼此促进、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与就业工作作为当前高校各项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创新党建工作,发挥党员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重要课题。

一、当前大学毕业生党员的特点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经过了党组织的教育、挑选、再教育等多个环节的洗礼,大多数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表现上都显得比普通同学更加优秀。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党员表现出如下优势和特点:

1.经过党组织的考察和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大学生群体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富有发展潜力的青年群体。我们党在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时,大学生更是其重要来源。学生党员都是经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培养和考察,严格筛选出来的。作为党内的新生力量和大学生中的骨干,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中都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他们懂得服从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组织完成工作,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大局意识。同时,大学生党员接受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遇到问题能从长远和全局出发,不计较眼前的得失,思想政治觉悟高 [1]。例如支援西部计划、援助山区计划等的参与者大部分都是优秀的党员学生。

2.受过党性教育和锻炼,意志力和自信心较强。大学生党员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体现出一种勇于向前、不折不挠的坚韧品质。这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成效的体现。由于大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中都是以党性教育为主,因此他们更多地接受了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和熏陶。同时,大学生党员在校期间参与组织各种活动,也加强了他们的挫折教育和训练,使他们面对困难与挫折时不容易出现丧失自信的情况。

3.综合能力较强,深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生党员一般都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敢于创新与探索的精神,扎实的专业知识。学生党员都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期间他们的表现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创新意识得到了一定锻炼。而在就业过程中这些优点往往是用人单位所看重和青睐的。事实证明,党员毕业生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也逐渐都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例如在公务员考试中,很多岗位的报名条件要求具备党员身份。也正因为大学生党员是通过了党组织的培养与考核的,用人单位的招聘步骤,节省用人单位的招聘成本,用人单位更加乐意使用党员毕业生 [2~3]。

二、当前大学毕业生党员管理的不足

高校党建工作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为推进就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在新的形势下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党员发展把关不严影响党员队伍素质。在“学生党员优先”的招聘要求影响下,许多学生将入党作为提高就业成功率的筹码,与为人民服务、自身坚定的信仰等动机相脱离。而部分高校为了帮助毕业生增加就业砝码,淡化党员发展和教育环节,从而出现部分毕业生党员质量下降。而高校在就业率和党建工作效果双重压力下,甚至促成了“为了入党而入党”的现状,直接导致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的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够端正[3]。这种趋势下发展的学生党员,入党信念不坚定,动机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较难在群众中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也会严重影响其他高素质党员的工作热情。

2.教学管理滞后增加了管理难度。目前,大多高校毕业班的常规任务主要是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专业实习环节上以分散为主,学生分布各地区各行业,既无带队专业老师的指导也无明确的纪律约束,完全靠学生个人的摸索和自我约束。有些学生党员在最后一个学期实际上已经开始上班,除非不得已,否则他们鲜有出现在校园。作为检测四年本科学习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也是造成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的原因之一,因为普遍安排在大四下学期进行的若干周毕业论文(设计),其运行基本处于放羊状态,包括党员在内的学生大多借此机会在外为就业而奔波。

3.思想上放松加大了管理难度。毕业生党员处于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特殊阶段,各方面压力都较大,关注点渐渐由日常学习和课外活动转移到了参加各类招聘会、企业实习上,思想上有所放松,党员的纪律观念开始淡化。而部分高校的组织生活却仍停留在传统的发展党员、学习文件上,没有迎合毕业班学生的特殊需求,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学生党建工作未能全面渗透到具体的实践、实习过程中,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加大了党员管理难度。

4.教育管理不到位影响管理成效。毕业生党员流动性大,情况各异,给党员管理和教育带来了困难。同时,很多高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把毕业生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初次就业上,甚至默许学生翘课外出实习 [3]。在这种“一切工作以就业为中心”的氛围熏陶下,学校对毕业班党组织的要求降低了,党组织对普通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也开始松懈[4]。首先是集中学习、教育的机会减少;其次是毕业生党员已经离开校园,更多的关注和兴趣放在实习和就业两个内容,教育管理的内容可能并不能引起毕业生党员的关注和兴趣;最后是各院(系)不能很好地把党建与就业工作相互结合并互相促进而影响党员管理成效。

5.先锋作用不明显降低示范作用。毕业生各奔前程,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减弱,在同学中榜样、带动作用不够突出,在联系师生等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不到位。党员的先进性得不到体现,甚至违法违纪,在社会和企业严重影响了党员的形象和高校的声誉。尤其是在进入实习期之后,迫于严峻的就业压力、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家庭的影响,毕业生党员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对某些问题的立场等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负面的影响,不能很好地把握住正确的就业方向。毕业生党员无法在就业工作中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三、创新毕业生党员管理,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实践

(一)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专兼职结合的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队伍

针对学生党建队伍薄弱的问题,高校应该根据当前党建工作任务重,责任大的特点,为各基层党组织选拔和配备热爱党务工作又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的党员干部专职从事学生党建工作,这样既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辅导员工作负担,让他们专注于包括学生党员在内的教育管理工作,也可以此统筹协调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使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日益规范化、制度化[4~5]。同时,高校党组织应当加大兼任党建工作的辅导员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研讨,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素质、文化道德修养、实践工作能力。应挑选合适的学生党员特别是新党员担任毕业班兼职班主任,毕业班新党员一般都是没有辉煌经历的同学,让他们担任兼职班主任一方面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他们主体能动性,并使之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而不敢懈怠。

(二)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相结合

1.完善毕业生党员管理制度。由于毕业生中入党动机存在部分不纯正的情况,党组织要严把发展关,做好继续教育,除结合学生专业成绩、考察情况,还应包括学生实习、实践和就业情况,了解学生平时的思想动态和变化,严格考察制度和筛选准则。以毕业生党建为阵地,以党支部为抓手,根据毕业生党员特点,成立专门的党小组,健全党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利用电话,网络等手段规范管理和教育。实行支部评议和同学评议相结合的双重评议制,学生党员示范作用发挥和其工作情况以及对就业工作的促进等各个方面,定期召开民主评议会。

2.建立“学院—党支部—信息小组—个人”的就业信息链。针对毕业班学生的特点,依托党支部建立信息网,成立以学生党员为核心的就业信息小组,建立“学院—党支部—信息小组—个人”的就业信息链,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帮助未就业毕业生尽快落实工作单位。对学生情况进行分类,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为同学们提供各类最新的信息。从基层党支部的层面促进工作开展,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做细。建立“党支部书记—毕业班党支部—专业党小组就业工作小组—就业党员责任人—党员带动团员就业”的工作链。

3.成立临时党小组,强化对毕业生党员的管理。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班学生普遍推行分散实习,毕业生党员自由度大,流动性强的现状,院系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探索适应当前高校实际的党员管理模式,推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和分散中相对集中的模式;建立以城市为单位,以学生党员为实习队长的管理模式,既尊重学生志愿又统筹安排组成实习队,做到队队有党员、党员有担子、组织有监控,实现在实习中锻炼党员,在监控中教育管理党员。按照专业成立党小组同时即为就业工作小组指定优秀的学生党员为党小组组长即就业工作小组组长,要求组长及时与党支部保持联系,从组织上保证对毕业班党员在实习期间的教育和管理。

(三)搭建平台,发挥毕业生党员示范作用

1.积极推行“朋辈辅导”。积极推行“朋辈辅导”,充分发挥毕业生党员联系师生的桥梁纽带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对毕业生党员进行就业相关的思想教育,并让他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会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就业氛围。

2.定期召开经验座谈会,分享信息,促进就业。定期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了就业经验座谈会,以就业困局与心态、信息来源与共享、就业经验与教训等主题深入讨论就业相关问题。在民主座谈会中加入就业指导的元素,发挥党员的示范和带头模范作用。

3.树立“优秀典型”,扩大毕业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充分发动那些已经成功就业的学生党员,结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经历体会,开展和其他普通党员和群众的沟通、交流,让普通同学充分感受到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感受到党组织的先进性,增强普通同学向党组织靠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毕业生党员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有力提高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创新教育观念,拓宽毕业生党员教育途径

1.在党建理论课堂和组织生活、民主生活会中引入就业指导思想。在党建理论课中引入就业相关的指导思想,加强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国家提倡的支援西部计划,下基层就业,去欠发达地区就业,这类就业趋势和模式,与党的理论教育相结合,使就业的指导思想更生动形象,更直接地为学生所认识和接受[6]。同时,将社会现状融入课堂内容,将考研、出国深造、参加工作、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区别性以合适的形式加入课堂教育,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入党态度、净化学生的思想,还可以增强就业指导思想的可接受性。

2.加强毕业党员职业道德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重视与德育相结合的党员教育途径,道德观念是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基础,在党员教育过程中积极融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特别是针对毕业生党员的现状,融入职业道德和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党员在日常行为中提高自身的要求,树立正确荣辱观和职业观。同时,重视学生党员教育的“群体效应”与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机制,积极探索推进毕业生党员教育工作,促进学校就业的发展。

3.利用网络优势,拓宽教育管理渠道。针对毕业班党员外出时间多、集中学习时间少的特点,要积极利用网络优势,发挥网络在教育管理的作用,拓宽教育管理渠道。如各党总支可创建党建网页,开辟诸如“党的知识”、“预备党员”、“情况通报”、“时政要闻”和“党员信箱”等栏目,拓宽教育管理的渠道,加强支部信息的交流。毕业班党员可以通过“党员信箱”及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交流心得,获取信息,汇报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情况。支部还可以通过邮件、年级QQ群、微博等窗口加强对毕业班党员的教育管理,或者通过每位党员的电子邮件地址,与党员本人取得联系,既加强对党员的监控,也可以此对党员进行释疑解惑,解决他们在校外实习以及应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困惑。总之,应该使网络成为组织与毕业班党员沟通信息、交流思想、引导学生的教育阵地和管理平台。

党建是基础,就业是“生命线”,毕业生党建与就业是当前高校各项工作中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只有高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工作思想上要创新,在工作方式上要创新,在自身建设上要创新”的要求,将毕业生党建工作视为学校就业工作的延伸,纳入学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将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和就业工作有机结合,必能使毕业生党建与就业工作共赢。

参考文献:

[1]鄢姿.就业新形势下加强毕业班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9,(10):152-154.

[2]朱智刚,董选时.加强学生党员入党后教育管理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9-62.

[3]白雪,张海涛.大学生党建与就业双利双赢策略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46-48.

[4]杨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疲倦”现象的反思及对策[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1-124.

[5]梁琳.以“八荣八耻”为基础性标准改进高校毕业生党建工作[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3):90-92.

[6]吴琦.高校党建工作对学生就业观念误区的端正作用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8):192-194.

[责任编辑 陈凤雪]

推荐访问: 大学生就业 党员 毕业生 实践 思考
[创新毕业生党员管理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