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猪瘟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时间:2022-04-13 10:49:59  浏览次数:

在所有的猪病中,猪瘟一直是世全国范围内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当前发病状况具有一定的多样性,流行呈现典型和非典型共存、持续感染与隐性感染共存、免疫耐受与带毒综合征共存,且发病日龄的范围明显地拓宽;防疫方式也多种多样。该病疫苗从最初强毒结晶紫灭活疫苗到现在的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的防疫效果都非常理想,但是防治效果还很难令人满意。

一、流行特点

当前猪瘟流行情况由暴发转向温和,由一般猪群转向重点发生在繁殖母猪的隐性感染、潜伏性感染和仔猪经胎盘感染,也由于不合理免疫所致,有的表现症状很不典型,而又不断地向外排毒、散毒,这些带毒母猪往往被忽视,而成为最重要的传染源。它们所产的仔猪也常出现胎盘感染,或者产生免疫耐受,如遇环境突变,母源抗体降低就会激发疫病。这也是目前一些规模性猪场、地方猪瘟自发传染的主要原因。有的猪场和猪群免疫制度不健全,注苗底子不清,防疫走了过程,不时发病。再就是妊娠期间,胎儿通过母体病毒而发生先天染病,造成死胎;有的初生仔猪就是弱仔,特别难养;更有甚者,因先天感染产生免疫耐受,既不表现临床症状,日后注射疫苗也不产生免疫应答。当环境突变时又发生猪瘟,给预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 5-10 天。 按病程长短和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非典型猪瘟。

1.最急性型

常发生于未经免疫的猪群,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或突然发病, 高热达 41°C 以上不退, 腹下和四肢皮肤发绀,并有出血点,气喘和抽搐直至死亡。

2.急性或亚急性型

病初猪的体温升高至 40.5-42°C ,减食或不食,便秘,排出球状带黏液或血液粪便,后期腹泻,有恶臭,腹下、四肢及耳等处皮肤出现充血与点状出血。

3.慢性型

轻度发热、消瘦、贫血、衰弱、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喜欢喝水;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痂皮;脱毛,病程长达一个月以上。

4.非典型

无热或轻热,体温 40-41°C ,少见皮肤和黏膜泛发性出血,眼有脓性分泌物,公猪阴茎包皮内积尿等,耳、尾和四肢末端皮肤出现坏死、结痂。

三、病理变化

病毒首先攻击的靶器官为扁桃体,进入血液后,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系统增殖,导致各器官组织充血、出血、皮肤、浆膜、黏膜等处有出血斑点;肾脏及淋巴结出血、肿胀,淋巴结切面呈大理石花纹状;脾脏边缘有出血性梗死病癥;心脏包膜下脂肪有点状出血、

心内膜出血及心包积液;盲肠、结肠淋巴滤泡坏死、溃烂,形成纽扣状溃疡。

四、防治措施

猪瘟防疫要用单联苗,尽量不使用猪三联疫苗。养殖户认为“一针防三病”,经济又省事,但由于吐温等佐剂的影响,猪三联苗对猪瘟的防疫效果远不如猪单联苗,猪瘟防疫一定要用单联苗,规模猪场最好使用猪瘟兔化弱毒(脾淋)苗,效果更好。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严格按程序防疫,应防即防,不能随意进行。尤其是怀孕后期的母猪不能使用弱毒疫苗,否则容易导致繁殖障碍型猪瘟的发生,造成胎盘感染,母猪出现流产或死胎等。重视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猪喘气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防治。7-10 日龄仔猪肺内注射猪气喘病活苗 1 头份;蓝耳病灭活苗母猪怀孕 40 日内初免 4ml。20日后加强 1 次,以后每 6 个月1次:种公猪首次接种与母猪同时,以后与母猪相同,仔猪 15-21日接种 2ml。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兽用生物制品的行为,尤其要打击经营“函字”或“试字”及假冒伪劣或过期失效疫苗的行为,以保护免疫质量。

总之,及时进行猪瘟抗体检测,通过抗体检测可以评价猪瘟免疫效果。规模猪场对多次免疫抗体水平持续不合格的母猪应及时淘汰,防止猪瘟继续感染或母猪繁殖障碍型猪瘟出现。注射猪瘟疫苗要注意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储备一些肾上腺素或地塞米松,注射疫苗后要观察 20-30分钟,发现呕吐等过敏反应要立即注射肾上素 0.50-1ml 或使用强力解毒敏、地塞米松等药物,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推荐访问: 猪瘟 浅谈 诊断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