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析动物实验学及动物模型研究

时间:2022-04-07 09:36:32  浏览次数:

【摘 要】实验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常规实验课的基础上,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学习条件,已成为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平台。其中,病证结合模型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中医药学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而且相应的理论和技术也日益成熟和完善。就目前主要的两种病证结合模型研究思路而言,大体的理论体系已经建立,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见诸报端。但还有不少模型研制的重要环节尚需改进和突破,如病证结合点的拓展、多因素复合法的时序性以及规范合理的评价体系等问题仍严重制约了病证结合模型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动物科学 实验 模型

一、 动物实验学

(一)开放实验室的重要性

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条件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开放实验室是指在完成正常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任务以外,实验室利用现有师资、仪器设备、环境等条件,利用一切可以开放的时间和资源面对学生开放使用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更多地强调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培养。因此,开放实验室为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了实践活动的良好条件,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开拓能力,从而实现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二)开放性实验中今后努力的方向

(1)开放实验旨在增强本科生科技创新能力,实验中心今后要积极完善实验仪器配备,并在使用实验室的时间上适当延长,向更多的本科生开放。

(2)增加开放项目,如增加科学研究型、创新型、以及与学生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等相结合的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3)参与开放性实验项目的老师积极努力的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的实验手段,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适应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总之,通过开放性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且独立完成,实验完成后撰写实验报告或实验论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将学生的兴趣和精力引导到实验、学习和科研中来;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终身受益。

(三)强化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

拟对所开设的动物生物化学实验进行了重大改进,去掉了原来的几个陈旧或过于简单的实验,进一步增加先进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为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以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动物模型的制作与研究

(一) 造模用动物的选择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所用的造模动物既要满足对造模药物敏感、模型特征出现迅速、持续和稳定的要求,又要满足易于造成所要研究的疾病和相应证候特征的要求。

不同品系、不同性别的实验动物对造模因素的耐受程度和敏感度不同,所以同等强度的造模因素作用于不同种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上所表现出来的造模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另外,人和实验动物宏观和微观的疾病变化规律也不完全一致。要找与人体组织器官相似的动物来复制模型,或者是某个系统,甚至是某个器官相似的动物用作造模动物。最好是找宏观、微观变化规律都相似的动物。例如弗氏完全佐剂和II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根据动物易感程度的不同,前者造模常用Wistar大鼠,后者用DBA —/1、N FR/N、B 10.G近交系小鼠。又如许文玉等制作冠心病血瘀证动物模型,选用中华小型猪作为模型动物,因实验小型猪的心脏解剖结构及侧枝循环与人类相似;被毛稀少,皮肤组织结构和人最相似,便于观察皮肤变化;还可按中医辨证施治要求作舌诊观察,用相机记录病程中舌象的变化;多次反复大量采取血液和其他体液,便于动态观察血液流变学和其他生化指标。

(二) 建立规范的病证结合模型评价体系

缺乏中医特色的评价体系,一直是借用西医病模型于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和中药药理研究时所遇到的棘手问题。中医证候动物模型要求模型符合中医理论,而建立在中医证模型基础之上的病证结合模型也毫无疑问的需要符合中医理论。一般定义一个成功的动物模型有两个要求:①病因应是所造证候的主要形成病因;②采用的病因所致的病理变化应当是所造的证候。这些条件都仿佛是默认了人和动物生理病理的一致性,但人和动物毕竟是有区别的,人体的证候规律在动物机体上只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模拟,不可能完全对等,完全遵循临床标准对于实验动物可能缺乏可行性。目前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是严格遵循中医证候诊断的全国统一标准,将其定性的问诊内容代以定量的同等意义的指标测试,对动物模型进行中医证候的评价。

(三)展望——加强疾病的本质和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的研究

要制作出比较理想的病证结合模型并形成比较合理的评价标准,我们应该关注于疾病和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研究。随着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证候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信息,这对我们进一步改进病证模型造模方法是很有帮助的。例如,研究表明血清Sa 抗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为95.8 %,其有可能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一个特异性指标用于模型评价。又如,通过对中医证候本质的深入研究,观察到肝阳上亢证与植物神经功能及前列腺素代谢间的联系;血瘀证与血小板结构、功能、代谢间的联系;肝气郁结证与神经内分泌紊乱的联系。沈自尹从脏腑辨证思路着手,对“证”的研究通过“形见于外”探求“藏居于内”的本质,设立统一辨证标准,选择符合“形见于外”肾阳虚证而无其它证夹杂的典型患者,结果发现肾阳虚患者普遍有尿羟皮质类固醇含量低下的现象。王立新等人发现,肾阳虚模型动物的代谢网络明显偏离正常,而用温阳中药干预后,模型动物的代谢谱回归至正常范围,呈现网络修复的结果。这都为病证结合模型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和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悦,袁丽杰.提高生物化学理论教学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21(2):190-191.

[2] 屈会化,赵谈,曲荣波,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早期中医证候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8,49(5):446448.

[3] 谢毅强,牛乾.代谢组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4):533535.

[4] 张庭廷,李恩,刘慧君.《生物化学》教学与课程建设的体会[J].教育科研,2009,3(1):87-99.

推荐访问: 浅析 模型 动物实验 动物 研究
[浅析动物实验学及动物模型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