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时间:2022-03-31 08:15:25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478-01

【摘要】目的:探讨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采用加强预防措施,防止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结果:增强了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和防止了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减少和消除供应室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是防止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关键。

【关键词】 供应室 职业危害 对策

医院供应室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在供应室 工作 诸多 环节 中 存在 危害 供应室 工作 人员 身体 的高危因素, 分析 这些因素 ,探讨有效防护措施对保护供应室工作人员健康, 及 控制医院感染 具有 十分 重要的意义 。

1 供应室工作的的危险因素

1.1 回收分类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如临床用后的各种待回收包内混有用过的刀片、缝合针、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玻璃碎片等,回收分类时稍不注意,记忆被这些锐器损伤。

1.2 清洗消毒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2.1 含氯消毒液、酶清洗液对人的眼、呼吸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在配制和洗涤过程中防护不当,极易损伤操作人员的眼呼吸道,引起眼干,眼及咽部疼痛。

1.2.2 煮沸消毒时,在煮沸锅内取放物品不注意防护,很容易发生烫伤。

1.3 包装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3.1 在装配刀片、缝合针、帕钳、手术剪等锐器时,疏忽大意也容易被刺伤。

1.3.2 拿取煮沸消毒后的器械物品时容易引起烫伤。

1.4 灭菌流程中的危险因素

1.4.1 夏季高温,灭菌人员在灭菌室高温环境中工作易发生中暑。

1.4.2 灭菌结束后取出灭菌物品时,灭菌架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操作人员烫伤。

1.4.3 灭菌锅事故引起操作人员受伤。

2 防护对策

2.1 回收分类流程中的防护

2.1.1 供应室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1)各类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知识与技能;(2)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3)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4)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5)应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1]提高防护意识,同时加强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规范正确处理待回收的器械物品 。用后的手术刀、一次性注射器,及时取下刀片及注射针头,碎玻璃等锐器物及时放入锐器盒内。

2.1.2 回收分类人员执行标准预防,熟练掌握回收分类流程,操作前戴好手套、口罩必要 时 着 隔离 衣 防护 面罩 。动作轻慢 ,拿取 锐器物时用镊或钳夹取,避免直接用手拿取。

2.2 清洗消毒流程中的防护

2.2.1 正确 配制含氯消毒液及酶清洗液避免浓度过高或 过低 ,配制时戴好口罩、橡胶手套、防护面罩 ,避免刺激皮肤、眼、呼吸道 引起损伤 。

2.2.2 配制好的含氯消毒液,酶清洗液应盛装在密闭容器中,使用后密闭排放,避免 挥发在空气中 引起操作人员呼吸道及眼损伤 。

2.3 灭菌流程中的防护

2.3.1 夏季高温季节,灭菌人员衣着适宜,食用防暑降温食物、饮料,条件许可配备通风降温设备,防止灭菌人员高温作业引起中暑。

2.3.2 灭菌时勿与灭菌器内腔底部及四壁接触,灭菌后温度降到40度以下再开灭菌器。[2]

2.3.3 每天设备运行前应进行安全检查,灭菌器压力表应在“0”位;记录打印装置处于备用状态;灭菌器柜门密封圈平整无损坏;柜门安全锁扣灵活、安全有效;灭菌柜内冷凝水排出口通畅;电源、水源、蒸汽、压缩空气等运行条件符合设备要求。[3]正确操作灭菌器,防止事故发生。

综上所述 :通过对供应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措施的落实,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得到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供应室工作中的职业防护任然是我们要继续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修订稿)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修订稿)200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修订稿)2008

推荐访问: 对策 危害 防护 职业 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