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试论民族纺织品文物的保护及清洗技术

时间:2022-03-30 08:20:47  浏览次数:

摘要:德宏地区各少数的纺织生产活动起源较早,早在元代就有“桐华布”、“娑罗笼”等织物的出现,近代以来州内世居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等各民族在相互学习借鉴中都形成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纺织技术体系。傣族织锦、景颇族织锦文物种类丰富,艺术加工精细,是非常宝贵的德宏民族艺术文化遗产,而现在所面临的难题是怎样将这些珍贵的文物永久地流傳下去,对民族纺织品文物的有效保护刻不容缓,本文主要从保护与清洗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民族纺织品;文物;保护;清洗

中图分类号:K8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55-02

一、民族纺织品文物的保护概述

民族古代纺织品一般取材于天然的高分子原材料,主要是棉、麻、毛、丝等高分子的有机物质。随着岁月的流失,这些有机品织物的大分子不断流失和降解,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都有明显的改变,因而在保护和贮藏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断裂、褪色甚至模糊不清和腐烂使得民族纺织品文物受到严重的破坏。如果不加以保护,将影响到文物的研究和欣赏价值,亦不利于文物的永久保存。因此,为了使古代纺织品文物能够保持其原有的价值,能够更好的向人们展示,因此,对古代民族纺织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纺织品的文物保护是一门多学科、多领域互相交叉的边缘学科。是21世纪随着文物博物馆事业为主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兴起而产生的,其涉及范围十分广泛。其与化学、物理学、考古学、纺织技术史学、纺织科学、生物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实践技术与技巧的结合。在对纺织品的处理过程中,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纺织品文物得到有效的保护。

纺织品文物其价值在于附加于其上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于我们文物工作者来说,纺织品文物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才能够被贮藏和展示。古代民族纺织品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它比人造纤维更易受到破坏。当这些纺织品被暴露在光、污染的空气等具有破坏性的有机质中,或者用不恰当的方式存放和展示时,脆弱的纺织品文物将遭到更大的损伤,从而影响文物的价值。因此,为了将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对古代民族纺织品的保护也是十分必要的。

保护文物的实质是理解和保持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因此,在民族纺织品文物保护工作中应准确地理解文物原状和尽可能的保持其原状。对于纺织品文物的结构、纹样、色彩、款式等,所有这些都应尽量保持不变,应保持纺织品文物原有的历史信息。在纺织品文物的修复和加固中,通常需要添加某些辅助材料,这些材料必须是易于去除的,也就是说对文物的修复应该是可逆。同时,纺织品文物保护的目的之一是使织物能够尽量的展现其历史面貌,让人们能够欣赏到精美的文物。所以,纺织品文物的保护要尊重历史,考虑当时的生产条件与文化背景,最大程度的保持文物的历史面貌、技术与艺术特征,尽可能的恢复原有的面貌。

二、古代民族纺织品文物的清洁处理方法

古代民族纺织品的保护可分为获取文物信息、文物鉴别、清洁处理、修复处理、复制处理、消毒和贮藏。清洁处理是古代民族纺织品文物保护中最重要的一部,将会关系到整个后续的操作也会对文物的外观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是整个保护过程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对丝织品文物的清洁处理及其技术作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般根据污染物在文物上的状态,可以将污染物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吸附于文物表面或内部的松散的污染物;一类是物理、物理化学或者以化学键的形式与织物的纤维结合在一起,甚至嵌入纤维内部的污染物。不同类型的污染物的去除方法是不同的,目前用于纺织品文物清理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种。

(一)物理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用除尘工具把吸附在纺织物表面或内部的松散污染物去除,通常用于纺织品文物的表面清洁。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去除覆盖在织物表面的浮尘与沙土,使固结在织物表面的其它污垢充分的暴露出来。一般利用物理方法对文物进行清洁处理时,真空吸尘器是经常使用的工具,通常用它可以将松散的污物去除。此外,物理法还包括用湿巾轻压织物和湿布擦洗两种方法。在使用物理方法对纺织文物进行处理时,只要小心操作,其对文物的损伤比较小,也不会在文物上留有残余物,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去除粘结比较牢固或嵌入纺织品内部的污染物。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化学试剂去除与纺织品文物表面粘结牢固或嵌入纤维和织物内部的污染物,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纺织品文物的清洗过程。清洁纺织品文物的化学方法主要有两种:湿法清洗(wet-cleaning)和干法清洗(dry-cleaning)。湿法清洗主要是以水的洗涤作用为主,用水清除纺织品上的污物、灰尘、杂质。如果需要,可加入适当的清洁剂。如果纺织品文物自身染色牢固且其他成分能够经得起水的作用,一般都采用湿法清洗,这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干法清洗主要是以有机溶剂的洗涤作用为主,需要时也可加入其他适当的助剂,可用于比较坚固的和不是非常重要的文物的清洁处理,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常用。

(1)湿法清洗。水是最受欢迎的洗涤剂,也是最有效的媒质。所有的古代纺织品在被处理时都与水有过接触,这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而且大多数的古代纺织品在其使用过程中至少有一次被洗过,这一点也是可能的,因为在过去也没有其他的清洗方法。湿法清洗主要是利用水的溶解和对纤维的侵润作用将污垢去除。在清洗过程中,部分污垢会膨润、松散和溶解,很快被洗掉,那些固结在织物表面和深嵌于织物中的污垢,通过纤维对水的膨润作用得以去除。在水的侵润作用下,天然纤维有很好的膨胀性,当纤维膨润,纤维与污垢之间的作用力减小,从而可以去除固结牢固和深嵌于织物或纤维中的污垢,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被分解的纤维也会脱落。此外,在水的作用下,完好的纤维可以从污垢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又恢复自由的状态且重新获得弹性,织物又具有柔韧性。

尽管湿洗法清洗中水起着主要的作用,但是织物上出现例如霉斑、油脂等类型的污染物时,仅仅用水不一定能够达到令人满意效果,这时就需要在水中适当的加入清洁剂。

湿法清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经济实惠的方法。这种方法除了有去除污垢的作用外。还可以消除织物的褶皱,使织物变得平整,但是使用这种方法时应当注意:织物在水中放置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被洗去的污物有再次沉积到织物上的可能;应用清水反复清洗,直到冲洗后的水中無污染物为止,这是非常重要的,主要是为了避免文物上有沉积物和洗涤剂的残余物。

(2)干洗法。干洗法又称为溶剂清洗,主要是以有机溶剂的洗涤为主,必要时加入适当清洁剂和少量水的一种清洗方法,例如三氯乙烷中加清洁剂。当丝织品比较坚固或不是非常珍贵时可以考虑用这种清洗方法,但大部分纺织品是不用这种方法的。干法清洗的作用不同于水洗,由于纤维不膨胀,它不能去除嵌入织物中的污垢,仅能除掉覆盖在织物表面的坚固的有机物质和油脂沉积物,而这些物质仅占古代纺织品污垢中很少的部分。此外,如果有机溶剂中有清洁剂存在,还会对纺织品有氧化作用。在清洗过程中,所用的有机溶剂通常不能溶解松散的污垢颗粒,使大量的污垢颗粒均匀地沉积在织物的背面,另一个问题是有机溶剂挥发太快,而且某些溶剂也许会牢固地粘在纤维上,使纺织品上有残余物。直到现在,残余物所带来的长期影响仍不为人所知。但是危险性是不能排除的。基于上述一些原因,干法清洗这种方法在纺织文物的清洁过程中是不经常使用的。

与物理方法相比,化学清洁方法对文物的损伤比较大,会对纤维和纱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它能够除去某些粘结比较牢固的污染物,使纺织品恢复柔韧性和弹性,手感有很大的变化,并且能够有令人满意的清洁效果。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清洁效果,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经常是同时使用。首先通过物理方法,去除覆盖在织物表面松散的尘灰和沙土,使固结在织物上的其他污垢充分的暴露于文物的外部表面,同时可以减小随后的工作负担。然后再利用化学方法将可被去除的污垢去除。

三、清洗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纺织品文物和现代丝织品的清洁要求是不同的。因此,对于古代纺织品来说,清洁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纺织品文物应进行全面而细致的检测。必须详细了解织物的纤维种类、织物上所施加的染料和原料的种类、检测织物上污染物的种类及其特性以及织物的破损情况和易碎的部位,对文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清洁过程,甚至日后文物的贮藏和展示提供更为有力的依据。

(二)文物伤损的检测。文物清洁时所受的伤损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清洁过程的现实影响,一是清洁过程中产生的长期影响。对于产生的现实影响可以根据文物自身的特点,选择其合适的清洁条件,也可以以现代纺织物进行试验,结合文物的特点,通过试验得到比较好的处理条件,随后再将这些结果用到文物的清洁过程中,使清洁过程对文物的现实影响降到最低程度。而对于清洁过程中产生的长期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来自剩余的残余物,但直到今天甚至不知道残余物所带来的影响怎么样,因此也就根本无法检测对文物的伤损程度。

这种清洁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也对文物清洗程度的鉴别造成了困难。清洁条件选择的合适与否,对纺织品文物的清洁效果以及日后的保存和展示都有直接的影响。在上面的论述中中介绍了一些丝织品清洁处理的经验,但是文物情况复杂,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文物自身的特征是选择清洁条件主要的依据。

同时,由于历史上被保存下来的织品文物比较脆弱,处理时应特别小心、谨慎。清洁处理分为表面清洁和清洗处理两个部分。表面清洁时,根据被操作文物所属的种类及表面性质,选择相应的清洁工具,否则会对文物造成伤害。在对纺织品做清洁处理时,纯净的蒸馏水应该是最先考虑的清洗剂,它对文物造成的损伤小,用于纺织品文物的洗涤剂最好是配制的,PH值为中性或弱碱性。

最后,总而言之,纺织品文物的保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保护过程有清洁处理、修复、复制和消毒、贮藏等阶段,每个阶段都非常重要。而清洁过程是整个保护过程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无论是表面清洁和清洗处理,都要在实际操作中,针对不同文物,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清洁方法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纺织品鉴定保护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2]赵翰生.中国纺织技术史(古代部分)[M].北京: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1984.

[3]周昶易.古代丝织物清洗发展的近况[J].南方文物,1998(2).

[4]王萍.古代丝织品的保护初探[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3(3).

作者简介:包桦(1975-)女,云南瑞丽人,现为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文物管理所文博馆员,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及边疆民族历史文化研究。

推荐访问: 试论 文物 纺织品 清洗 民族
[试论民族纺织品文物的保护及清洗技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