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从人力资源视角看校本师资培训

时间:2022-03-14 10:10:13  浏览次数:

一、实施校本师资培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办学的内外部环境出现了很大的变化,使开展校本师资培训成为必然。具体有下列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传统师资培训的局限性

传统的师资培训形式,一切以培训院校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培训模式在面对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时,会受到诸如容量不足、缺乏针对性、工学矛盾、主体性差、效果差等限制,不利于受训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校本培训是把培训的中心和重心下移到教师的任职学校,学校综合考虑自己校内外的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规划和组织培训活动,其特点是:能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学校招生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自1979年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家庭的比率在不断上升,学生家长普遍重视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资源,这就给学校提出了一种明显的市场导向信号,即必须首先练好自己的内功,大力加强自己的软、硬件建设,尤其是通过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来增强学校的知名度和可信度。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全校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以不断提升教师人力资本和教学水平,只有良好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使学校在激烈的招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知识总量剧增的信息时代,知识是学不完的。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而这就要求学校改变传统的知识教学重心,重视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这些教育转型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角色也跟着转变,即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导者。无疑,这种角色任务的转变需要对广大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以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四)课程改革的要求

国家新颁布的中小学课程结构主要由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部分组成,这种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课程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增加的课程板块及其蕴涵的教育理念尤其需要开展校本培训去适应:另外,现在课程发展趋势是逐渐走向综合化、交叉化,教师必须由“学科专家”转变为“杂家”,横向发展,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的要求。可以说,这些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是要求进行校本培训的最直接原因。

(五)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也逐步扩大。如何形成和展示自己的个性,如何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已成为许多学校必须审慎思考的课题。另外,新一轮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触及了学校和教师队伍的深层次问题,即利益格局的调整和竞争机制的建立。

二、校本师资培训的实施模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设置机构

在开展校本师资培训的准备阶段,学校管理者必须首先聘请校本培训专家作为顾问或指导者,由顾问事先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组成学校培训委员会小组。该小组有三个任务;提供交流渠道和评价反馈渠道以及承担专业发展辅导教师的角色。再由培训委员会和各科室发动大家自愿组成跨学科专业发展小组及其负责人。在培训活动开始前,培训委员会就要多次开小组会议,讨论决策开展校本培训的一切事宜。

2、需求调查

校本培训的需求调查是整个培训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需求主要分个人需要和学校需要,其区别的实质在于是整体发展还是个体专业发展。管理者应该把学校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对于学校需要,学校管理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此外还需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调查教师的培训需求。

3、确定目标

目标明确了,对培训活动进行判断、评价就有了标准。因此在开展培训活动之前,一定要首先确定目标。而目标的确立必须依据培训的需求分析来确定。一般地说,制定目标时要注意:制定的目标既要可操作性强,又要具有弹性,描述和阐释的精细度要线条粗一些,不要制定的太细致,同时也要注意与组织的长远目标相吻合。

(二)培训的实施阶段

1、培训计划

学校培训计划有长期的计划和具体的计划之分。具体的培训计划主要包括:希望达到的结果,学习的原则,如脱产、不脱产等,教师的特点,具体的方法及经费等。长期计划主要包括:年度计划,制定学校的教师培训政策,对政策的具体实施作出合理安排,规定培训计划有效实施的程序,制定评价体系和反馈制度。

2、培训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由于教师的人力资本积累主要是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经验以及系统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所达到的,所以,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应该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教学甚至是革新教学的各种能力方面,包括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学校特色与教育理念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拓展、教育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等。另外,还要加强师德建设。

3、培训形式

校本培训的形式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1)课题研究法:即以研究课题的方式进行培训,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2)微格教学法:把全校教师分成若干小组,各小组教师进行10分钟左右的“微格教学”并录像,再组织该小组成员反复观看录像,讨论和评议,最后导师小结。让小组成员轮流进行微格教学,以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3)案例教学法:描述一具体教育教学情境,引导学员对此进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与讲授法对立;(4)导师带教法:让学员跟随专家教师或受过培训的教师学习,或直接担任其助手,(5)专题讲座法:请专家就某一问题进行系统讲授,侧重理论传授进而期望引起教师观念变革,(6)读书指导法:专家结合学校情况,列出读书的篇目和要求,定期组织教师之间进行沙龙式的交流,或直接请专家作辅导。

4、培训实施

实施培训是整个校本培训的关键。它主要涉及下列几个问题:(1)培训师资方面,要有充足的优质专业培训人员可供利用:(2)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如激励机制、组织机制和评价机制,使校本培训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效率地进行。(3)建立校际交流和联系,包括横向的培训学校之间的交流和纵向的与大学之间的协作机制。

(三)培训的评价阶段

培训的评价是校本培训中最重要也最难解决的问题,一般认为,校本培训的评价应该主要侧重于培训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评价贯穿于培训活动的始终,而非活动结束之后的一个环节,评价的主体不一样,需要就不一样,因此应该有多种主体评价,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专门的评价培训,以使广大教师和专门评价小组成员掌握评价的知识和方法以及形成活动评价的共识。

三、校本师资培训的保障机制

(一)政策配套问题

校本师资培训的中心在教师任职学校,这就要求必须实施校本管理,使学校具有办学的自主权,必须有专人负责和专门的经费预算,同时,校本培训的学分在教师评职、评先等考核时应给予政策认可。这些都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配套政策,从政策层面规定和支持开展校本培训。

(二)学校管理思想的转变

校本教师培训要求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以人为本,教,/币培训不再是上级培训机构的任务,而是学校管理者的一项任务,校长在校本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长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又决定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人员管理不单包括用人,更重要的还要培养人,真正的以人的发展为本,关注教师的学术、人格的进步,诚心诚意、实实在在地为教师的发展服务,最终实现组织的发展。

(三)注意动力机制建设

学校管理者要把培训的外部和内部动力有机地、艺术地结合起来,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适合校情的校本培训机制和政策,如正确的导向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保障机制和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四)加强校际联系

校本培训就是以学校为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合适的课程和人员以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因此,校本培训不单要注重调动校内教师的积极性,还要尽可能地与其它院校和机构联系,以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

推荐访问: 校本 师资 视角 人力资源 培训
[从人力资源视角看校本师资培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