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中医药基本词汇的标准化问题

时间:2022-03-14 08:41:35  浏览次数:

摘要:中医药基本词汇是中医药专业的基本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兴起和不断发展,中医药基本词汇也伴随着进入大众的视野,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医学者及中医药交叉学科学习者的关注。本文试图描述中医药基本词汇发展的简要历史、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当前中医药基本词汇使用混乱的原因,并提出中医药基本词汇标准化的初步设想,从三个方面,浅谈个人的看法。希望通过论文的分析,能够为未来中医药学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并推动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药;基本词汇;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134-02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自然、人文资源重新配置以求得其为人类共享效益的时代,中医药事业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事业,在中国这块神州大地上已经历经了几千年之久,让中医药事业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并跟随时代的步伐,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甚至是国际化的视野,需要对中医药事业进行有效的整理、规范和标准,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作为中医药专业的基本词汇也是一样的,只有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中医药基本词汇才能为中医药更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有关中医药事业规范化、标准化的讨论愈演愈烈,也涉及到中医药基本词汇的相关论著,但中医理论的现代语言阐述的文章则不多,然而,中医药基本词汇作为中医药学基本组成部分能够得到广泛关注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

一、中医药基本词汇历史的简单论述

近些年兴起的新兴学科——术语学,使我国传统词汇统一工作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推动了中国传统词汇全面发展进程。在古代,汉语词汇的统一工作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有着古老而光荣的历史,并为我国词汇的规范化工作奠定了丰厚的基础,也为现代各类传统词汇分支学科的规范化工作树立标杆。从《尔雅》、《说文解字》到《辞海》、《辞源》等都为现代辞书的编纂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到现代,《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一系列汉语字典、词典的编纂都为我国汉语词汇的规范化做出重大贡献。在我国,初级状态的词汇标准化工作是“古已有之”的。同样,伴随着传统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展开,为中医药现代的各项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中医药基本词汇也伴随着传统词汇的规范化和中医药的发展,并不断走向规范化的道路。

(一)中医药基本词汇形成雏形

中医药基本词汇体系初步形成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建立之初已独具特色,形成了一整套较为严密的命名原则与方法。如《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这部著作中详细提出了中医药学中的基本概念,如生理、病理、病因、病机等,并提出了中医药的相关基本概念的中医药专业术语,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六淫、四诊、治则、治法、制方、配伍等,基本奠定了中医药专业词汇的基本框架体系。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收集大量资料,写出了中医药经典巨作——《伤寒杂病论》,该书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提出397法,113方;《金匮要略》部分专论内科杂病40余种,载262方,书中记载了大量中医的病名、证名、药名等,这些一直沿用至今;再到中药学的经典巨著——《神农本草经》,书中系统讲述了中药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相关的中药的用法、用则,提出了中药学的相关专业名词术语,如七情合和、药性配伍、四气五味等,并将记载的365味药物创新提出三品分类法的收药方法,另外,书中的大量相关药物的记载一直沿用至今,一直在中医药事业中发光发热,这些中医著作的传承推动了推动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虽然古代中国并未明确提出某种“标准”,却从专业角度对中医术语进行了隐形规范。

(二)中医药基本词汇发展成熟

两汉以后,随着新药物不断发现、外来医药传入等医疗活动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不断走向成熟,中医药基本词汇的规范化也出现了新变化:一是出现新的名词术语;二是随着传统中医药学发展和改进,对传统中医药有了更新的认识,对原来的中医药名词术语开展订正工作,将其中的正确的不断发扬光大,将其中的谬误加以改正。如南北朝时期,对《神农本草经》进行补充、整理,撰成《本草经集注》一书[1]。该书在原书的基础上新增了多味药材,如前胡、百部等。在唐朝时,国家新修药典《新修本草》在《本草经集注》七百多味药的种基础上,新增加药物一百多种,丰富了传统的中医药理论,该书为了药物的鉴别,还配绘了药图。北宋时期,是我国中医药著作高度发展时期,先后编写了《开宝本草》、《本草图经》、《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等一系列的中医药学相关的著作;南宋时期则编有《绍兴本草》[2],这些中医药相关理论书籍的编著均为中医药理论的完善提供保障。“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中医药发展到金元,形成了医学流派“四大家”,即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震亨(滋阴派)争鸣的局面。金元四大家在医学临床辩证取得成果颇丰,出现了许多临床辩证新术语。明朝,是我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心血编纂的中医药教材——《本草纲目》,该书将书中的一千多味药材按“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等一系列的分类方法,将全部药材归为十六部六十大类,并依次排列,建构成明朝以前最完备的中医药词汇的基本体系。早在清朝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就要求医生处方所写药名必须使用通用名,开始注重中医药基本词汇书写和使用的规范统一。

近年来,卫生医学领域的基本词汇规范研究有了诸多进展,尤其在中医药学基本词汇标准规范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出台了相关的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出版了一系列工具书、行业教材,建立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编纂中医药学名词大辞典等。这些均推动了中医药基本词汇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语言学角度看中医药基本词汇混乱的原因

中医药基本词汇出现混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中国语言文字本身的原因、中医药学本身命名的原因,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均会导致中医药基本词汇的使用混乱或者出现错误。接下来将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当前出现中医药基本词汇出现混乱的原因。

(一)中医药学与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关系密切

从传统语言文字学角度对中医药学的继承与发展,其中的中医药典籍受到当时语言文字的影响,中医药学相关理论知识也保持着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精髓。因此,使得中医药相关学科的专业词汇都带有传统语言文字学的色彩。相当多的中医药基本词汇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传统语言文字的影响,如《内经》中的“阳气者若天与日”,这句话既带有传统哲学的色彩,也带有浓厚的封建文化色彩。“哲学之思”、“咬文嚼字”、“诗歌韵律”等现象均是受到语言文字的影响,使中医药基本词汇带有语言文字学的特点。

(二)中医药基本词汇同一个概念所具有的名称所属不一

传统中医药学中的一义多词的现象是及其普遍的,导致中医药基本词汇在使用过程中混乱现象频出。这一点也基本上是受语言文字的影响,众所周知,传统的语言文字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是及其普遍的,如“中风”一词,有类中风、真中风、外中风、内中风等一系列的“中风”,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却只用了“中风”一词来表述,容易让人不知所云。像这样的词汇,在纷繁的中医药学基本词汇中比比皆是。

综上,语言学角度分析当前导致中医药基本词汇出现混乱的原因,由于专业受限,不能准确的从中医药学角度以及其他方面分析当前中医药基本词汇出现混乱的原因。

三、中医药基本词汇的标准化初步设想

由于中医药事业在中国本土上已经经历了几千年,出现使用混乱现象是难免的。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学科越分越细,这种趋势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4]因此,需要将中医药事业不断推向标准化、规范化,才能更好的推动中医药的发展。

(一)加强中医药学学科内的基本词汇的规范整理工作

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中医药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的基础,从根源做起,才能更好推动其发展。这一工作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中医药相关的基本词汇需要与日常生活交际用语相区分,让其联系减少,减少歧义产生,让中医药专业词汇不带日常生活用语多带有的感情色彩;由于其一义多词现象,在选用术语表述时,原则派生性强的词汇;中医药专业词汇是长期发展形成的,因此,带有约定俗成性,已经被普通大众所接受的专业词汇,不能因其“理据错误”或“理据不足而被轻易更换”[5]。

(二)建立中医药基本词汇数据库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医药事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中医药基本词汇数据库有利于更好地对中医药基本词汇进行整理,也有利于中医药基本词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中医药基本词汇可以说是现代刚兴起的术语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对中医药基本词汇的个人分析和整理能够为术语学提供必要的帮助,术语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运用术语学的相关原理和方法对传统中医药基本词汇展开再整理工作对于中医药的规范化、标准化都有重要的作用,将推动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希望中医药学者以及与中医药相关专业的学者能够提出更多、更全面的方法,推动中医药的全面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媛.中药名称规范化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9.

[2]朱建平.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的历史、现状及展望[J].中国中医药报,1999,20(3).

[3]邹晓平.谈谈中医术语的标准化及国际统一问题[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3,23(5).

[4]朱建平.浅谈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与审定[J].中医杂志,2003,44(4).

[5]徐晖.国家标准《针灸名词术语》基础研究——刺法灸法部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推荐访问: 基本词汇 浅谈 中医药 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