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时代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瓶颈与突破

时间:2022-03-13 10:05:09  浏览次数: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对学校学生所应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经验体系的规划、设计、实施行为,这些行为激励学校团队主动、创造性地开设、管理、实施、评价课程,以达到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从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稳步推进,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各校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体系。校长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负责人,课程领导力获得了锻炼和发展,尤其表现在校长在课程内容研发的引领以及实施时的组织创新力上。进入新时代,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发展是学校能否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 新时代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表现在课程内容研发和实施上。但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 课程价值引领力缺乏。不少中小学校长构建课程体系时没有明确的办学哲学和教育理念引领,课程建设因缺乏高远适切的价值追求而走向形式主义的虚假繁荣。“现在有些学校进入了课程层面,启动了校本课程的相关工作,却没有进入价值层面、文化层面,还停留在学习模仿阶段”,“课程超市”办得轰轰烈烈,学校课程却显得“千校一面”。

2. 课程规划缺乏构建力。不少学校的课程间是互相割裂的: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割裂;学科课程与德育课程的割裂;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割裂;传统课程与现代技术的割裂;课程开设与课程评价割裂。由于片面理解国家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造成不少中小学将课程改革聚焦在5%~10%的校本课程上。由于受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的影响,不少中小学为了中高考成绩而加强学科课程建设,忽略德育课程建设;关注大家都可见的显性课程,忽略影响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隐性课程。由于观念不能及时更新,不少中小学校长还停留在传统课程的研发阶段而忽略了现代技术革新所带来的新理念与新方法。课程缺乏整体的目标规划和评价设计,导致片面、功利、短视、保守、零散的所谓课程建设的虚假繁荣。

3. 课程评价引导力功利化。在应试化教育下,我国中小学教育重视体制外、制度性、选拔性评价,而忽略了学校教育体制内的评价。由于社会上普遍以中小学校的升学率、重点率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学校也自然延续了社会上的标准,以教师的备考能力、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评价的功利化引导在打着效率的大旗下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 教师发展促进力落后。我国中小学教师经过本科、研究生阶段,专业素养有了很好的积淀。对教师发展的促进上,校长现阶段的策略往往主要表现在教研组团队建设、备考策略研究等方面。然而,新时代下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给校长的教师促进力提出了三个挑战:教师要有跨界知识储备,教师要有研究能力,教师要有终身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社会,我们的社会面临着培养人的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重任,现阶段校长的教师发展促进力落后于时代需要,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 课堂教学的变革力不足。“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目前的中小学校长在课堂教学上还处在围绕升学率,学生学习被动、教师教法传统、以知识讲授为主的阶段,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研究不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没有很好地被激发出来,课堂效率不高。

二、新时代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瓶颈

瓶颈比喻不顺畅的关键环节。新时代,要完成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发展有以下瓶颈亟须面对。

1. 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发展课程价值引领力。价值思想是一所学校文化的核心所在。课程价值作为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学校课程建设的前提。校长的办学哲学和教育理念以及对课程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决定了学校开发课程的品质。校长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关注社会发展阶段与特点,思考办学目标与教育方向,从而构建出的课程价值高低关乎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决定着课程建设实效。

2. 加强课程规划意识,构建长效课程体系。课程规划是学校课程建设的愿景,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为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提供框架和载体。校长将课程的價值观、办学思想转化为互相影响、互为补充的课程结构,并提供适合的选课方式和评价制度,才能构建出长效的课程体系。在整体、系统的课程体系中,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发展。

3. 改革单一评价标准,促进多元发展引导力。课程评价一般包括理念、内容、方式、主体评价四个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主张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又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新时代,校长只有摒弃单一的以升学率为标准的评价,构建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才能找对课程改革的方向。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课程改革支撑力。进入信息化时代,知识爆炸式增长,人们学习的途径更加多元、便捷、个性化;建构主义和脑科学的发展对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提出了新挑战。这些都对学校教育,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新时代,教育改革在学校,学校变革靠教师,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时代优质教师队伍,才能支撑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只有当教师的素质有了显著变化,教育改革才能取得有重大意义的成功。

5. 深入推进课程变革,强化课堂教学指导力。课堂教学是在课堂的范围里,多维互动实施课程目标、方案的过程。课程包含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决定学校课程质量。有了先进的课程理念、价值追求以及课程规划,若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上,课程就难以达到良好的育人目的和效果。深入推进课程变革,需要校长扎根课堂,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指导,把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

三、新时代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突破

进入改革深水区,校长课程价值引领力、课程体系的构建力、课程评价的引导力、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力、课堂变革的指导力五个“瓶颈”,显然不是仅靠校长一己之力就可以突破的,而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与校长一起共同努力。

首先,搭建成长平台促提升。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搭建校长成长平台:举办精专的课程培训,提升校长的理论素养和课程知识;搭建跨区域、跨层面的各类学校发展共同体平台,促进校长互补共进式发展;建立适时督导制度,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督导促进;完善校长培训循环周期制,建立校长培训的长效机制——以“培训——创建——督导——再培训”模式搭建“普通校长——专家型校长——领航型校长”的螺旋形递进式成长路径。

其次,改革评价机制引提升。相关部门要积极探索校长评价机制。政府主管部门在评价校长方面要制订出一个社会普遍接受的有影响力的标准。用评价来引导社会从盲目地以中考、高考等考试成绩、名校录取率来判断学校办学和校长管理水平的窠臼里走出来。有调查显示,16.3%的校长认为以应试教育为导向的评价制度是课程改革的主要障礙。建立校长的多元发展性评价制度,对校长进行阶段性专业水平指标评估,这既是对校长的专业尊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又会主导社会对校长的评价,扭转社会上一部分人追求教育急功近利的看法。同时,将校长的任迁与课程建设、素质教育挂钩,与校长的专业成长、领导力水平联系,将校长的精力引导到课程和课堂中来。

再次,营造信任氛围待提升。社会要形成对教育专业化的共识,校长是引领一所学校专业发展的关键人物,应该对他们予以充分的尊重与信任。政府部门始终把校长的成长当作工作的大事来抓;社区部门始终把学校发展放在社区建设的首位;家长群体严格秉承尊重学校、尊重校长的理念。校长只有在被重视、被尊重、被期望的氛围里,深耕细作,才能引领学校构建出有思想深度和教育特色的课程来。

最后,主动谋划路径现提升。领导力瓶颈的突破,最终要靠校长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规划、自我发展。新时代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方法。不少从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校长,理论性、政策性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之成为校长后,行政工作繁多,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和提升。有数据调查显示,课程与教学这一学校的中心工作在中小学校长的日常工作中仅仅排在第三位,其所占时间的比重仅为17.5%。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校长只有充分重视课程领导力,积极主动地根据自我发展状况规划学习成长路径,才能获得更好的提升。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有了巨大发展,但与世界发达国家长期的课程改革经验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社会舆论以及校长自身的共同努力。当整个社会达成共识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瓶颈”必能取得新突破,新时代课程改革必将走向新的春天。

推荐访问: 新时代 瓶颈 领导力 校长 现状
[新时代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瓶颈与突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