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课改视阈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时间:2022-03-13 10:05:45  浏览次数:

【摘 要】本文论述新课改视阈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管理制度、强化教师管理、提高评价机制质量等措施,以建立新型的校长教学管理制度,使高中教育适应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校长  教学管理模式  教师管理  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B-0067-02

校长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执行者与实施者。新课改下,高中校长应改革学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规范学校未来发展方向,设计教改的规则,建立新型的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宏观把握学生教育目标的目的。本文探索新课改视阈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以转变教学观念为突破口,全面实施柔性化管理模式

新课改“三维目标”的提出,需要学校全方位地改革教学管理工作。素质教育提出,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结果管理,朝着“结果”与“过程”的相互融合模式转变。教学管理由过去的“刚性的制度化模式”,朝着“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他律与自律互为融合的方向转变。所谓“结果管理”,就是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校教学质量的尺度,即一些刚性的指标,如技能达标、学习成绩好坏、竞赛的名次等。素质教育下提出的“过程管理”,评价学生的标准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更应该是一些柔性指标,如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方法等,评价模式上应该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刚性管理”的提出,就是采用奖惩和规章制度等方式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就是以人本管理为特征的管理模式。

高中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紧紧扣住新课改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人是第一生产力,把人的因素放置在管理活动的第一位,全面实施柔性化管理模式。教师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校长也应该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为重任,注重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校长在平时也应该注重师资力量的培训,引导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抛弃“师道权威与尊严”的观念,建立“和谐平等”与“相互尊重”的教学理念。

二、以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优化课程管理制度,注重学分管理制度与选课指导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活动顺利开展的重心。一个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是一所学校能够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新课改主张改革旧的教学管理制度之弊端,优化或者重建新型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此,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在素质教育精神的指导下,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应该以实现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高为主要目标,围绕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来展开。学校应该以新课改精神为目标设置主要课程,在教学评价上应采用素质教育下的过程性评价,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通过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把学校工作重心与教学资源配置主要集中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环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学业、理想等方面的指导,推动教学资源配置和提高教学质量与强化教学环节相结合。

优化教学管理制度,首要是优化课程管理制度。目前,大多数高中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少弊端,如知识技能目标和实践教学过程的互相脱离,教材内容与专业发展互不协调。知识技能的学习,比较注重对理解与记忆知识,在知识技能应用在社会实际生活方面,以及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与自然现象的教学实践知识却是非常少。课堂教学活动与课程实践是互相脱节的,学科知识、学科技能、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在逻辑上存在很大差异,甚至有相互脱离的现象。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加大校本课程的建设力度,增强学生的课程意识,达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如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围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文学素养、生存本领、创新精神、科学素养等展开,根据学校的办学情况与教师的专业特长,建设适合学生状况的校本教材。在教學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学校应该增加课程设置的原则、设置课程的条件、设计课程的标准、实施课程内容的要素等,力求根据新课改精神规范与设置课程内容和加强课程管理。高中校长可以严格依据国家的课程标准去设置学校的课程,也可以根据学生特长来设置课程,注重校内课程设置与社会实践课程的互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新课改精神,校长在课程管理制度上应该注重学分管理制度与选课指导,实施选课制与学分管理制。与以往单一必修课程不同,新课改主张建立共同必修课程与自主选择方面的必修课。这就产生了学生自主去选择课程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向目标、兴趣爱好、自身状况,在不同模块与不同科目自主选择课程,规范在高中三年学习的方案,选择自己偏爱的科目。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实现学生自主选课方面的愿望。通过实施学分管理制与选课制,学生的学习视野得到开阔,丰富课余生活,陶冶情操,满足多元化个性之需要。如校长可以指导学校领导班子在学校设置科技课程、歌唱课程、舞台剧课程等,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兴趣爱好,培育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达到素质教育目标。

三、以强化教师管理为重心,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组织者。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与教学管理体制的完善也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应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教学技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这需要学校积极完善全员培训工作。作为校长,应该加强对教师培训的考勤管理,完善培训档案的记录与保存工作,从而推动学校培训工作的开展。

新课改的推进,给教师带来了专业技能发展的良好机遇。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具有奉献与敬业精神的师资队伍,形成“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办学思路。学校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应该不断深化创新与改革,全方位对教职工实施科学管理,积极对教师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全员培训工作,加大建设“三支队伍”的力度。学校在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师管理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贯彻培训为主线、学生为主体与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以新课改为思想指导,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为原则,积极吸收科研一体化的经验,使课堂教学活动富余生活气息、人文精神、感性经验,对新课改实践活动过程中累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教学质量获得真正意义的提高。

教师在新课改过程中,一直都发挥着中间力量的作用。作为学校校长,应该不断强化“科研兴校”和“管理立校”的理念,在学校实施“科研是动力”和“质量是生命线”的发展思路,引导教师加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评价为导向改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在教研工作中,校长可以采用岗位自修、向名校学习、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培养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法和学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以提高评价机制质量为中心,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强调学校规章管理制度与分数对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过于强调采用终结性评价去衡量教学过程,没有突出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机制中的主体作用,更忽略了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自身发展、教学水平改善的作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往往是只重视分数不见人。在这一种教学管理制度下,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和个性必然被曲解与压抑,教学的价值取向与教学活动自身的本性也必然被扭曲,这违背了新课改精神,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根据新课改精神,改變传统教学评价机制的弊端,完善评价机制。

建立以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的评价机制,应该完善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评价的操作流程,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监控制度和多元化评价制度。在考试制度改革过程中,应为新课程改革实施做好铺垫作用。新课程的实施,强调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的互相结合,积极吸收他人的经验,大胆创新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上,应该注重问卷调查,以及自评与互评三者的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两者的结合,考评机制上应将个人考评与学科组集体考核相结合,实现评价机制的公正性与合理性。考评评价机制上,应该坚持可操作原则、公平原则、均衡原则。在评价机制上,应建立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如实施学生成长记录和学业成绩互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学校根据多元化目标,综合运用作品展示、具体操作、自评与互评互相结合、观察、测验等方式来考核学生。校长也可以指导教师建立一本日记,或综合性的、动态性的手册,把每一名学生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以便通过评价机制更能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积极发挥评价机制对完善教学管理模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军涛,孔亚明.新课程改革下的校长教学管理[J].黑龙江史志,2008(3)

[2]肖 燃.高中新课改下考试管理理念探析[J].教学与管理,2009(6)

(责编 刘 影)

推荐访问: 管理模式 校长 新课改 构建 高中
[新课改视阈下高中校长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