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应用型特色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时间:2022-03-09 08:30:57  浏览次数:

摘要:从课程改革指导思想、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阐述了应用型特色护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特色专业;护理本科;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30-02

护理学专业是我校重点培育的特色专业之一,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们在广泛征求用人单位、专家、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和实施了应用型特色护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

一、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按“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显人文”的指导思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护理学专业特色,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凸显人文素质教育,重视学生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提倡引导式、情景式教学法,以护士执业资格证书考试为指导,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综合式考核方式。坚持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并重,淡化学科、注重整体、强化能力、突出人文、理论与实践相渗透贯通的总原则[1]。

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

1.显性课程体系。①护理专业课程打破原有学科界限,按人的生命周期,以器官、系统和功能为主线开设,即将内、外、妇、儿、五官科护理学等课程融合为母婴护理学、儿童护理学、成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紧跟临床新进展,开设肿瘤护理学、血液净化技术、外科引流管护理等课程;加大实践课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理论与实践比达到1:0.9。②专业基础课程优化重组,注重护理岗位实践需要,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将原有的人体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整合为人体形态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整合为病原生物学与医院感染学(含寄生虫);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整合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③素质基础课程全程渗透,注重人文礼仪、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贯穿从入校到毕业全过程,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人与社会、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护理关怀、多元文化护理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的具备优良人文素质修养的品质结构。

2.隐性课程体系[1]。实施全程人文素质教育方案:即从新生入校到毕业的全过程、各阶段学习中,有计划地安排人文礼仪教育活动,对一年级新生进行护理专业思想教育、组织观看南丁格尔宣传片、利用假期到医院、社区见习等活动,使学生对护理专业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二年级学生通过到社区、敬老院、福利院进行义工、义诊、举办国内国际护理发展前景、科研成果讲座、举行授帽仪式等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激发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学会关爱他人;三年级学生通过护理专业技能大赛、护士风采大赛、开展急救及模拟工作沟通场景的比赛、解读有关医疗护理政策法规性文件、开展志愿者护理服务等活动,加强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解、记忆和综合运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1]。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改革

1.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①合作学习:注重师生、生生间多种形式的协作,由学生运用各种手段对知识进行分析、综合,从而掌握知识[2];②互动式学习:通过课堂学习中角色扮演、师生双向交流,以及通过网络、多媒体互动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个性化学习[1];角色扮演时通过亲身模仿、体会患者的不适与痛苦,从而使学生更能懂得理解和尊重患者,学会换位思维和关怀照顾患者;③情景模拟教学:情境模拟教学法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情境设计,护生在不同的场景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按照医院护理规程进行操作练习,使护生在真正进入临床之前体验到护士的真实工作过程,在实践中提高职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3];④案例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案例供学生系统分析和学习,可锻炼学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4]。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析、探索与实践,达到学习目标,这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2.以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学习中,首先根据护理岗位需求确立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强调“整体护理”理念,及时把临床护理新理论、新技术和教改成果引入教学,并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PBL教学法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5]。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渗透对学生的专业思想、职业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形成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使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在教与学全过程,力求人文礼仪修养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格中。

3.突出护理岗位胜任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①高仿真模拟实验室教学:应用生理驱动高级仿真模拟人(Emergency Care Simulator,ECS)及各种现代化护理训练模型、多媒体等设备,通过临床综合案例,以小组形式开展模拟临床情景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形象化、智能化的虚拟临床环境,搭建早期进入临床的桥梁,缩短课堂与临床的差距,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成功后的成效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评估和干预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育和管理能力以及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能力[1]。②早护理、多护理、反复护理的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在入校时即接触护理,并随着学习的进展而不断深入。第1学期即开设“护理学专业导论与护士人文修养”,并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和指导学生多到医院观摩,在实习前两学期,到附属医院参与晨间护理、门诊导诊、见习各项护理技术、参加护理志愿者服务活动等,以帮助学生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及护理工作制度、职责,熟悉各项常见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生活护理服务[1]。③后期实践学习增加社区与精神科实践。在毕业实习前安排学生到社区和精神专科医院进行集中1~2周的实习。以便学生深入社区,把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社区护理实践,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家庭访视、居家护理及家庭护理等,具备对个人、家庭和社区进行持续性、全方位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到精神科的实践学习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精神障碍患者护理的认识和理解,认识精神卫生的重要性,并把现代精神病学的理论观点灵活运用于护理实践。

4.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实施外籍教师与本院护理老师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即通过情景互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创设真实的护理活动场景,使学生将英语听说练习和护理专业的操作训练相结合进行,围绕要完成的任务不断练习、强化护理口语与听力,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自如地运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进行医护交流的能力,迅速提高学生护理英语的语言应用能力[6]。

五、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口试、笔试、论文报告,实践技能考核则采用综合病例分析、利用ECS进行模拟临床情景综合技能考核等多元化、立体化的考核方式,使考核内容更全面、系统、客观和科学,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核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1]。

参考文献:

[1]洪芳芳,杨丽莎,张萍萍,等.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在本科护理人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33-34.

[2]Michael J.Virtual Collaborative LearningM].Santa Clara: Sun Press,1999: 2-3.

[3]宋巧丽,高宏敬,贾维宁.情境模拟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21):155-156.

[4]Lenburg B.The Framework,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e Competency Outcomes an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COPA) Model[J].Online J Issues Nurs,1999,30(9): 3.

[5]护理核心胜任力本位教育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8):2057-2058.

[6]胡奇军,吴艳霞,黄宁益.涉外护理专业开展ESP 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9):51-52.

推荐访问: 课程设置 本科专业 护理 特色 改革
[应用型特色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