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关于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一点思考

时间:2022-03-06 08:29:13  浏览次数:

对于现阶段的研究型大学而言,是以培养高级专门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其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作用日益明显,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并非截然分开,而是同时围绕人才培养服务。在这一重要人才培养过程中,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教学行为和教学研究的直接承担者,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落脚点。基层教学组织能否合理构建和运行,对教学队伍稳定和完善、教学质量提升等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就直接关乎最终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若干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

我院在近年来的本科教学工作和基层教学组织建设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究其根源来说,主要是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尚未完善。下面简要叙述。

1.1 教学与科研关系的问题

一般说来,教学和科研应当是辩证的和相辅相成的。教学如果没有科研作为底蕴,教学本身将缺乏活力,教学质量也难以提高。我院除了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真空电子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外,应用物理系还有约二十名教师承担全校大面积基础课《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由于近年来的职称条例和考核办法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科研要求,承担很多学校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师都感到很大的科研压力;另一方面,繁重的教学任务使他们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之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总结和教学研究。因此,目前教学和科研关系中仍有明显的不协调,少数教师始终未能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对青年教师健康成长、教学水平提高和教学队伍建设等造成不良影响。

1.2 基层教学组织的架构和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院有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以及真空电子技术等三个本科专业,每个本科专业都设有系主任、副系主任以及教研室主任,但基层教学组织各职能单元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导致基层教学组织的总体架构不完善,缺乏核心和主线。另一方面,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机制和相关规章制度也很不完善,过去旧的规章制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模式。这不仅造成教学计划执行缺乏基层教学组织的有效监督和管理,而且使教学队伍建设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

1.3 教学队伍建设尚显不足

目前我院从事基础物理和有关专业课程的教师人数众多,但教学队伍仍然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缺乏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学领军人物,尚未形成战斗力强的高级别教学团队,因而在高水平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方面显得不足。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程师资相对缺乏,有时只能让留校时间不长的年青博士担任主讲教师。虽然这些青年教师理论基础很好,工作激情高,但由于教学经验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教学效果上还有待提高。此外,一部分青年教师公派出国进修,也在客观上造成部分专业课程安排出现捉襟见肘的问题。正是由于上述问题,导致教学队伍(尤其专业课教学队伍)相对松散,这显然不利于青年教师顺利成长和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1.4 教研室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我院三个本科专业共设有六个教研室,分别是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和应用物理教研室,光学和无线电物理以及真空电子技术教研室。就实质性的教学研究而言,除了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和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外,其它教研室在青年教师培养和教学研究方面尚未完全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首先表现为教研室组织较松散,凝聚力不够,这一普遍问题与长期以来对教研室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足够重视有关。其次,开展教研活动的制度化和规范性不够,教研活动的内容也大多限于事务性方面,而专门针对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内容相对不足,教学观摩和讨论、集体备课和听课、评课等有时流于形式。一些青年教师因科研任务重而很少参加教研活动,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不够,以致教学效果欠佳。另外,教研室承担教改课题的情况也不是很理想,缺乏高级别的教改课题,因而尚未充分发挥出教研室和教研活动对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作用,也就不利于教学成果的积累和汇集。

2 我院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构架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搭建我院基层教学组织的基本构架和理清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机制,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解决上述问题。在基本构架的搭建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建立学院教学质量小组,强化教研室的核心作用。其基本思路和构想如下所述。

2.1 基层教学组织基本构架

在学院教学质量小组领导下,以教研室为核心,以责任教授—— 系主任—— 教研室(副)主任—— 课程组长—— 骨干教师为主线,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质量监督、教学研究等教学活动。

2.2 主要工作职责

2.2.1 本科教学质量小组

教学质量小组主要从退休教师、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中选聘,其中组长由多年教学优秀、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担任。总人数6~8人。主要负责各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并指导和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包括:

(1)负责院级教学培训与研究活动的计划制定和落实,指导各层教学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2)每年指导1~2名新进年轻教师教学成长,并坚持培养2~3年直至其完全走上讲台;

(3)审查新开课/开新课教师任课资格,指导和主持教师试讲工作;

(4)审查并落实教务科提交的听课计划,并将听课意见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

(5)通过听课及组织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及时了解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

(6)指导和参与学院的各项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

(7)试卷等教学档案的质量抽查;

(8)毕业设计全程监控;

(9)参与学院的教学工作考评;

(10)质量小组工作每学期应有计划有总结,并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

2.2.2 本科专业责任教授工作职责

(1)专业建设。

①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凝练专业特色,制定专业建设中长期规划。

②跟踪本专业国际国内现状,搭建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指导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并根据专业发展情况进行修订。

③规划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关键教学环节的改革。

④规划并落实专业教育,做到持续有效。

⑤与相关二级学科责任教授沟通,思考建立本科-研究生贯通培养的可能性。

(2)教学改革和成果汇集。

①规划并参与教学成果的汇集。

②规划重点建设的特色课程(如精品课程等)。

③规划重点建设的专业教材。

(3)教学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

①关心并参与新进教师和年青教师的培养;

②帮助完善基层教学组织(系和教研室)管理制度;

③参与专业实验室建设布局与规划;

④作为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对关键教学环节和教学质量进行指导和监督。

2.2.3 系主任及系副主任工作职责

(1)领导和主持全系教学工作,贯彻执行学院的决定、指示和规章制度,组织全面完成学院下达的教学及其他任务;

(2)根据学院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主持本系教学工作、负责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并组织实施;

(3)协调教学运行工作,搞好教学各个环节的组织管理。协同各教研室做好本系教学规范化建设,抓好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教研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4)组织监督各教研室做好本系日常教学、教研、科研和业务学习工作,包括共同进行教学计划与大纲的制定、修订,各类教学任务的落实,教学质量的跟踪与考评等;

(5)主持系务会议,研究、处理系专业培养计划、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6)抓好教师梯队建设,培养好课程组带头人;

(7)组织优质课程建设,教学团队、校教学杰出人才计划、校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各级教学研究项目等的申报,教学成果的培育、汇集、整理和完善等。

2.2.4 教研室(副)主任工作职责

(1)教学过程的实施。

①协助系主任进行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

②审核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③协助落实教学计划和任务;

④对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和选课引导;

⑤协助班级导师制和综合导师制的落实。

(2)教研室层面的教学质量监督。

①计划并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至少每月一次,可按课程组或专题进行活动),其中包括承办一次物电教学论坛;

②全年至少组织一次教学培训活动;

③协助系主任进行教材建设,包括拟定教材出版计划并落实;审核负责课程的教材使用计划;

④监控所属课程教学质量,组织开展研究型教学和双语教学;

检查试题及阅卷质量,协助各类教学检查;

⑥协助系主任组织与落实本专业的生产实习;

⑦协助进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落实实验教学;

⑧协助进行毕业设计、创新基金和综合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的落实与检查;

⑨协助系主任进行教研项目的申报和检查;

⑩协助系主任进行师资队伍的培养,特别是新进教师的培养。

2.2.5 课程组组长

(1)进行所负责课程的建设规划与落实,以及课程教学改革项目的申报与开展;

(2)负责课程的教研活动组织;

(3)课程大纲的修订;

(4)课程教材的选用审批;

(5)负责课程试卷的出题或审查,保证试卷及其批阅质量。

3 其它相关政策保障

除了基层教学组织基本架构和相关规章制度外,还需要对教学队伍建设和理顺教学科研关系等方面尝试性地给予一定的政策保障,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和完善。

3.1 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保障

针对目前缺乏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的问题,在上述基层教学组织基本构架下,首先重点关注和培养未来教学名师苗子,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名师苗子、教学杰出人才和优秀教学团队等支持计划的强力支撑,引导和培育教学效果好、教学经验丰富和教学成果丰硕的优秀一线教师尽快成熟,并在考评等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尽量使其一心一意地从事教学研究,积累教学成果。其次,以学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和校级优秀主讲教师评选为抓手,鼓励促成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力争成为将来的苗子,从而形成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同时营造和谐向上的教学氛围。再次,学院专门设立本科教学研究基金,资助教学效果好、教学理念先进的一线教师积极从事教学研究,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申报学校和省部级教改项目。再次,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国内教学研讨会,一方面学习其它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可宣传和推广本单位的教学研究成果。

3.2 理顺教学科研关系的政策保障

在每个系同时成立以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室和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所(研究所下面又设立各研究室),其中教师需在教研室参加教研活动,按要求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同时还能在研究所的相关课题组承担部分科研任务,逐步营造以教助研,以研促教的良好氛围。其次,在考评制度上实现精细化管理,避免一刀切,针对不同特长的教师实行不同的考评模式,从根本上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最终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4 结语

经过近一学期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我院的基层教学组织的构架和相关规章制度已初步搭建,并已收到一定的效果。目前已有一名教师入选学校教学杰出人才支持计划,四个教学团队入选学校优秀团队支持计划;随着管理制度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教学研究氛围日益浓厚,教研室的核心作用已初步体现出来,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提高,教研活动初见成效:教学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教学队伍凝聚力有所增强,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改进,并发表多篇教研论文;青年教师成长氛围进一步优化,不仅沿袭了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还专门启动了青年教师教学导师计划,我院五位优秀教师入选并在教学方面负责指导六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的积极性有所增强,教学与科研关系得到初步厘清;利用班级导师制的建立和完善,积极与学生工作协调配合,通过班级导师与广大学生互动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反馈信息,收集分析后可作为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优化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物理学科竞赛的宣传、培训和选拔,在2011年暑期率队赴南京大学参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肖化柱,尹红,易自力.新时期教学研究型大学“双室型”教学基层组织的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8,6:13~15.

[2]刘思安.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改革探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5,10:69~72.

[3]郑秀英,费红艳.完善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优化高校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30~34.

[4]王晓敏.高校教学基层组织问题探析[EB/OL].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3,12:7~10.

推荐访问: 组织建设 基层 思考 教学 研究
[关于研究型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一点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