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动物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3-03 09:57:36  浏览次数:

【摘 要】动物学课程是生物类相关专业的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教学。本文以黄山学院为例,介绍了在动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以及课改效果等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动物学;理论与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Q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1-004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1.018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ation on Zoology

——A perspective from Biology Science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 Anhui 245041,China)

WANG De-qing LI Wei L■ Shun-qing

【Abstract】Zoology including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 which is a fundamental course in biological relevant major.The experience in reform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evaluation system and curriculum reform effect were introduced from a perspective of Huangshan University.

【Key words】Zoology;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urse;Teaching reform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类本科教学计划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1,2],一般在大学一年级上、下两个学期内开展,包括动物学1(无脊椎动物学)和动物学2(主要内容为脊索动物)两大部分,课程从进化的角度,介绍了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是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动物学课程教学除理论教学外,还涉及实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多、知识体系复杂。作为生物科学专业开设的一门经典专业必修课[3,4],课程开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动物学相关的基础知识,为生物类专业学生后续从事生物学相关学习和工作奠定理论础。

在当前专业课程课时缩减的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依托黄山市丰富的生物资源,结合区域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是动物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通过专业课程教育凸显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动物学教学内容、方法与考核体系,培养出更符合国家及地方的需求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是当前亟需开展的教学研究问题。

1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生物科学专业2013级最新培养方案,为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应适当调整课程大纲,适度调整教学内容。结合黄山地区动物区系、分布、特有物种及养殖特点开展课程教学,如在学习鱼分类时以新安江中有分布的鱼种作为代表动物;讲述两栖动物时以黄山地区有分布和养殖的明星物种如棘胸蛙、大鲵等进行讲述;在讲解爬行纲蛇目时以引领全国蛇类养殖的黄山蛇园中研究最深入的尖吻蝮为代表介绍分类特征,生活习性、掌握毒蛇与无毒蛇的区别及蛇类产品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学习鸟纲分类时以学生宿舍附近较多见的珠颈斑鸠、白头鹎、乌鸫等为代表进行介绍,通过此类措施以此激发同学们结合实际,从认识、思考身边的动物开始,培养学习动物学的兴趣。

此外,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师从事的科研课题研究,把我院教师在动物学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黄山地区物种所做的科研课题的成果及自己在动物保护、养殖方面取得的经验等融入在课程教学内容中,引导同学们尽早培养科研素养,全面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环节,增加了12个课时(原为24学时,现增加到36学时),全部用作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动物透明骨骼标本的制作、脊椎动物骨骼系统的比较研究等。另外拓展原来实验内容,如鸟纲分类增加校园中的鸟类观察及描述等。

2 教学方法改革

理论课教学方面,可以在学习课程之前,把大纲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相关内容学习,并写出学习笔记;对于动物分类的类群,可以拿一部分内容通过学生自学、互助、总结、讨论、交流、讲授、小论文、辩论等方法,也可以利用校园的条件把部分教学内容放到室外进行现场教学,增加课程内容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动物学实验课教学方面,以动物学实验2为例,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整个教学體系中的比重。可以利用校园的优越条件,把一部分综合性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全程参与,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分类知识,在校园内进行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提交小论文,逐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独立自主开展实验能力;选定部分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活动方案,既分工又合作,提高协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问题是学习的核心”,参与性成绩中除考勤外适当结合同学们实验中提出问题的能力,给与一定的分值;过程性考核中除了保留以往实验成绩评定的预习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验操作以外,针对增加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的情况,把设计性实验方案、综合性实验小论文、标本质量等加入到成绩评定中来,强化了实验动手能力和自主开展实验的能力。例如,设计性实验中结合学生特点及学院实际,开设了脊椎动物透明骨骼标本制作实验。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选用动物进行透明骨骼标本制作,拓展视野,提高同学们实验动手能力,观察传统标本无法体现的软骨部分。通过近两个月的持续实验,部分同学实验失败,但针对实验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极大地培养了同学们严谨的实验素养。

综合性分类实验中结合黄山学院南区校园动物物种丰富及不同類群出没规律不同、生境不同的特点,让学生结合理论学习情况,带着问题去学习,把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在平时把校园及周边看到的脊椎动物用手机拍摄或其他形式记录下来,一改以往仅凭观察标本进行实验的局限(增加了对生活状态动物的了解,对部分生活习性也有了掌握),具体实验内容及操作中,小组同学相互分工,又相互合作,既有每位同学的着重点,又不局限于一个点,最终协同一致,总结提炼完成小组实验小论文,通过这样的实验,既拓展了视野和分类知识,更结合实际,强化了同学们野外调查的实际能力。使整个学习过程浑然一体,知识结构完整系统。

3 课程考核改革

为配合教学内容改革,并以新的教学方法为支撑,提出本课程理论与实验的考核方案。具体如下:

3.1 理论课考核方案

动物学1:笔试闭卷;时间:120分钟

动物学2:考核方式为考查。

其中,动物学1考核成绩具体构成如下: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成绩占20%;单元作业成绩占20%)

动物学2考核成绩构成如下:

1)“P(participation)”学生课程参与度评价(权重为20%)

参与度得分=考勤成绩*60%+教学互动*20%+课堂笔记*20%

2)“S(serial process evaluation)”系列过程评价(权重为50%)

过程评价分=小论文或小组讨论考核成绩*20%+ 团队作业成绩*20%+期中测验成绩*30%+单元作业成绩*30%

3)“F(final examination)”期末考核(权重为30%)

本课程为“考查”,采用测试卷或小论文方式

期末考核得分=测试卷或小论文得分

3.2 实验课考核方案

考核方式:考查

其中动物学实验1成绩构成为:实验课程成绩由考勤、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成绩等三部分构成,所占分值分别为30%、30%和40%。

动物学实验2成绩构成方式按PSF考核方式进行考核:

1)“P(participation)”学生课程参与度评价(权重为20%)

参与度得分=考勤成绩*70%+实验操作*30%

2)“S(serial process evaluation)”系列过程评价(权重为50%)

过程评价分=综合性实验设计方案成绩*50%+实验报告成绩*40%+预习实验成绩*10%

3)“F(final examination)”期末考核(权重为30%)

本实验课程为“考查”,期末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取本学期开设实验内容进行操作或提问方式进行考核。

期末考核得分=操作得分或回答提问得分

4 课改教学效果

为了实现学校建设“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的办学目标,提高同学们实验动手能力,结合课程实际和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进行了改革和探索,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在成绩组成上,在充分考虑调动学生的参与度的情况下,注重过程管理,同时兼顾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尤其以动物学2及其实验课为例,该理论与实验课程的总成绩评定由参与性成绩(权重20%)、过程性成绩(权重50%)、课终成绩(30%)组成。其中参与性成绩重点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过程性成绩是考察的重点内容,也是占比最高的部分,此举也是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的重要性,而非以期末考试的一次考试成绩决定课程成绩。

由于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学们积极参与,以2013级生物科学班为例,该课程学期成绩比较理想,全班47位同学中,良好11人,优秀36人。通过本次实验课改,较好地培养了同学们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所带班级尽管是大一新生,但很多同学已结合兴趣点加入到不同老师的实验室中去,带动了班级整体学风的改善。

总之,动物学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实验跨度太长,实际实验时间教学远远大于计划学时;设计性实验中,由于不同同学选取的实验材料不同,实验过程要求的试剂不同,导致部分同学的试剂采购滞后影响实验进程等,这都有待以后教学组织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朱伟,冯政夫,胡彦江,等.动物学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5,18(6):98-101.

[2]孙晓凤.高校普通动物学教法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 2015(23):298-298.

[3]徐士霞,李鹏.提高高等院校动物学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5(44):150-151.

[4]胡永婷,李颖靓,李彦明.浅谈提高普通动物学教学效果的途径[J].科教文汇,2009(7):128-128.

推荐访问: 学理 论及 教学改革 探索 动物
[动物学理论及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