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时间:2022-03-03 08:18:32  浏览次数:

摘要:目前,我国模具工业得到快速的发展,模具实用型人才需求量大增。一方面是各地高职院校大量开设模具专业,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进入社会要就业,另一方面是社会上模具企业招不到他们需要的、合适的、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实用型的模具人才。这一矛盾就对我们高职模具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挑战,高职院校在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方面进行适应性的改革,提出了“三、二、三”的教学模式,可以较好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前言

现代制造业离不开模具,模具已被人们冠以“崇高的荣誉”,模具工业潜力大,前景广阔。近年来,我国模具工业快速发展,模具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模具制造成为一切制造之首。特别是沿海一带出现了“模具之乡”、“模具工业园”,与之相应的是对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模具专业,为模具行业培养和输送大批模具设计、制造、管理、服务的一线“银领”式应用型人才。同时,我们通过多方面信息反馈,了解到许多学生到了模具制造企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在模具方面设计拿不下,制造动不了手,修配与装配技术达不到要求。这些问题出现,主要是因为我国模具技术起步晚、职业教育经验不足、职教办学模式又主要是模仿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等原因而产生的,这也说明了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现有高职模具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培养出合格的学生让他们能迅速适应社会的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为此,我们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希望取得一定的突破。

1. 教学模式定位

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有着本质区别:前者培养目标是一线岗位上的技术工人,或者说是培养“能工巧匠”;后者着眼于培养“学究型人才”,或者说是“知识分子”。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重点、方式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差异。学生技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职业院校专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对此进行解读就是在掌握适度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注重对应用技术的掌握,培养动手能力。高职教育应遵循自身的教学规律及专业的特点:采取“实用主义”的策略,理论够用就行。有专家说“模具是一个典型弱理论领域”。它的绝大部分公式和参数均是经验性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模具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我们的模具专业教学模式更多是采用实训形式,从实训中去理解理论,运用理论,拓展理论。

因此,现实教学中采用压缩基础理论教学课时,开设选修课以拓展能力,强化技能与操作实训,改善专业和技能课教授方法,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以缩小毕业生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三、二、三”教学模块,即以基础理论课程、专业基础和技能课程、选修课程等三类课程为基础的理论教学模块;以在本校实训基地进行金工、数控、模具钳工工艺等基本技能的金工实习和专业实习,以及在校外实习基地的毕业实习等三类实习为主体的技能实训模块;以在校内的课程设计,和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在校外进行的毕业设计等两类为目标的设计模块。

2. 教学模块设计

2.1 三课程

2.1.1 基础课程 合理开设基础课程,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可持续提高,同时为适应发展的需要,基础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转岗能力和关键能力。高职的基础课程开设特色应体现在与市场需求的吻合上,例如可以开设礼貌礼仪课程、传统的文学性语文,数学课的教学则应以应用数学为主等。

2.1.2 专业基础和技能课程 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要求具备较大的广度和深度。而高职教育因教学时间短、培养方向专,专业基础课应当本着“必需、够用”为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比较多的就多讲,在实践过程中应用比较少的就少讲或不讲。细致考察现代模具企业,正确确定专业课程,是高职模具专业课程改革的必需。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因为制图和看图能力是模具一线人员的最基本素质,必须非常熟练;同时为适应模具市场国际化的要求,高职生不仅要重点学习第一角画法,甚至还要熟习第三角画法;而像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课程相对来说就可以少讲,有的内容也可以不讲。因此,专业基础课程开设的时间、方式、深度等,都与本科教育有很大区别。

2.1.3 选修课程 高职教育开设选修课程是学生素质及能力发展、专业课程柔性拓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有利于扩展学生的就业范围,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因而高职模具专业开设少量的选修课程是必要的。

2.2 两个设计

2.2.1 课程设计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通常是选用企业实际生产课题,而在完成“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既要运用和强化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作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方法,又要使学生所设计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拿到企业去不需作太多的修改就能生产出产品。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

2.2.2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检查,也是对专业教学成果的大检阅。此时的设计课题一般来自于生产现场,设计成果最好能付诸于实际制造,在制造中发现问题,减少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出错几率,作为学生毕业的最好“嫁妆”,同时也是专业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

2.3 三实习

2.3.1 金工实习 金工实习主要学习车、铣、刨、磨、钳等常规机械加工工种,以及常见测量工具的使用。实习零件尽量选用模具零部件,使学生尽早了解模具的结构,对专业意识的形成、机加工方法和加工工艺过程有一定的了解。其中钳工技能是高职模具学生必备技能,应当获得中级以上技能等级证书。

2.3.2 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以本校实训基地为主,学院在硬、软件方面具备了条件。

2.3.2.1 “硬件”方面实训基地配备模具制造的所有设备,从普通的切削加工设备到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包括加工中心、数控车、数控铣、电火花、电火花线切割等)以及零件加工用的专用夹具,相应的测量工具、仪器。

2.3.2.2 “软件”方面有能熟练地使用这些设备,工、卡、量具的师傅和技术人员,能在学生加工模具的各工序中现场指导。

专业实习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仿制一副典型模具和装、拆一两副具有代表性和适用性的高精度模具,让学生主要学习电加工、NC加工、精密测量、模具装配和调试等技术,掌握现代模具制造的特点,形成较好的感性认识,为日后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2.3 毕业实习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成果,将学生的毕业实习安排至工作单位。使学生尽早熟悉企业运作模式、认识新工艺和设备、了解模具行业前沿信息,达到职业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目的。三年制的学生至少要安排一学期到企业实训,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更好地与社会接轨,提高学生就业的能力。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正在进行将高职模具专业学生安排到企业实习一年的教学实践。

3. 教学方式

教学模块的建立只是为提高教学水平确定一个理论基础,改善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才是关键。模具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强的学科,教学模型、实物以及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应尽可能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去参观实习。教师也应多深入工厂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设备、新工艺的应用,利用多种途径掌握前沿科技信息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式上,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抓住实习、实训这个关键环节,学生就会有好的收获,他们的动手能力必将大大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高。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职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多途径进行改革和探索,课程“三、二、三”的设置是对高职模具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进一步得到落实、改进,通过三五年的努力,模具专业的毕业生必会成为社会所要求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鸿庭.模具制造工[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

推荐访问: 高职 教学模式 模具 探讨 改革
[高职模具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