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猪痢疾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分析

时间:2022-05-17 09:55:03  浏览次数:

摘 要:猪痢疾是猪特有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由致病性的猪痢疾短螺旋体引起,主要发生于仔猪,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性出血性下痢、消瘦等,病理学特征为局限于大肠的出血性、渗出性、纤维素性甚至坏死性结肠炎或盲肠炎。该病一旦发生,不易清除,可能会造成猪群的大量死亡,治愈后的猪生长发育较迟缓,生产力严重下降,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从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做出有效的诊断治疗和防控其发生发展,能够有效的减少经济损失。关键词:猪痢疾;猪痢疾短螺旋体;防治中图分类号:S858

文献标识码:A 猪痢疾俗称“黑痢”或“血痢”,其发病或急或缓、病情重,流行期较长,能够引起患猪的粘膜出血性下痢、腹泻,且传染性较强,一旦在猪群中发病,很难彻底清除,长期、严重的腹泻、下痢使患猪的死亡率较高。即使治愈,猪的生长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已将其列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二类传染病。如何有效的对其进行诊治和防控是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对其进行研究分析。1 病原学特点猪痢疾短螺旋体属于螺旋体科短螺旋体属病原微生物,呈现较短的螺旋形状,大小为0.3~0.4μm×7~9μm,一般为4~6个螺旋形弯曲,两端尖锐如双翼,菌形像展翅的双雁。在普通显微镜下可显示出旋转或屈曲的蛇状运动,在电子显微镜下可显示细胞壁和外膜之间的轴丝和其滤膜结构。其革兰氏染色阴性,吉姆沙染色、结晶紫染色、稀释石炭酸复红染色和苯胺染色着色均较良好。本菌为厌氧菌,培养条件较为严格。本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常生存在粪便中,在5℃时可存活60d,25℃时可存活7d,37℃时立即死亡;对热、干燥、阳光照射、一般消毒剂和氧较为敏感,普通浓度的来苏儿、过氧乙酸和1%的苛性钠溶液均可将其迅速消灭。2 流行病学特点2.1 传染源 病猪和无症状的带菌猪是其主要的传染源,由于该病中康复猪的带菌率较高、带菌时间较长,猪痢疾短螺旋体可以随着猪的粪便被排出体外,进而污染饮水、饲料、用具、食槽和周围环境等,很多猪仔因为吮吸母猪的乳头而造成消化道感染,于断奶前后发病,甚至有些病原体随着猪的买卖传播到其他地方。2.2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传播,尤其是通过粪便等排泄物,鸟类、犬类、老鼠、污染的运输车、接触病猪的工作人员等均可成为其传播媒介。2.3 易感类群仅发现猪的感染,未见其他动物感染的例子。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较易感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猪仔发病最为普遍,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哺乳期的猪仔和成年猪发病最少。2.4 流行特点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集中于3~5月和9~10月。其流行较缓慢、流行期较长,并常表现为周期性发病,难以根除,最先在一部分猪中发病,然后同群猪中的其他个体陆续发病。断奶的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90%,死亡率可达40%。气候变化、猪舍环境处理不当、变更饲料和阉割等均可成为其诱发因素。3 临床表现其主要表现是下痢脓血、腹泻、消瘦等症状,此外还伴有严重脱水、皮毛粗糙;大部分体温正常,少数患猪体温升高,可高达40℃左右;血生化指标检测异常,可见血浆蛋白总量升高,血钾升高,钠离子、氯离子含量显著降低,出现酸中毒等。该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周,长的可达3个月。其病程长短不一,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3类。3.1 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表现为患猪突然不进食、剧烈下痢,甚至呈水样便,内有血液或黏液,有些粪便中混有纤维素样碎片或脱落的黏膜,有腥臭味;患猪精神萎靡,眼球下陷、全身寒战,呈高度脱水状态,死亡率较高。有些病猪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而突然死亡。3.2 亚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前中期,主要症状是出血性下痢,同时伴有食欲减退、脱水、拱背(腹痛)、消瘦等症状。患猪最初的粪便为软便或稀便,随病情发展逐渐变成黏液便或胶冻样便,均可见血液或血凝块,粪便呈现黑红色或咖啡样颜色。经积极治疗可转为慢性型,治疗不理性会导致患猪死亡。3.3 慢性型多见于流行中后期,病程较长,多在1个月以上,本型以粘液性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食欲正常或稍微减退,可伴有消瘦、生长迟缓或贫血,病情常常出现轻重反复交替,粪便中黏液和坏死样碎片较多,血液较少,部分患猪可自然康复,大多数经济及治疗后痊愈,少数患猪治愈后会经常复发,甚至死亡。4 病理学特点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大肠,且病变一般局限于粘膜层,其他层相对较为完整。病变初期可见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分离,毛细血管外露,出现局灶性坏死。病变中后期可见黏膜表层的细胞发生坏死,黏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形成假膜,固有层内有大量炎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变性、萎缩或坏死,可以发现黏膜表层很多猪痢疾短螺旋体。5 诊断根据本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体征、病理学变化特点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显微镜下可见其明显的螺旋体结构;猪感染后其血液中存在循环抗体;荧光抗体实验检查可见黄绿色螺旋体样菌体,所以经实验室染色和显微镜下观察,或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后可以确诊。6 综合防治措施6.1 预防现阶段预防本病还没有特异性的疫苗,必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6.2 治疗6.2.1 卫生防控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平时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做好清理、消毒工作,妥善处理猪的粪便,定期用消毒药物冲洗猪舍,并保持猪舍的干燥、通风和适宜的温度、湿度等,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做好防鼠工作,对蚊蝇滋生的场所进行集中喷杀。6.2.2 饮食防控在满足猪所需要的营养的基础上加强饲料的管理,选择优质的配合饲料,保证其营养的均衡;同时避免饲料变质,避免经常更换不知名的饲料品种,保证饲料的优质全价。6.2.3 免疫防控平时加强猪自身的免疫力,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物活菌制剂,这些有益菌群可以通过生物屏障、生物夺氧作用在猪的肠道内产生有益的代谢产物,调整并维持猪肠道内的菌群平衡,降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促进肠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此外还能刺激肠道淋巴组织,增强其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近几年研究发现,用灭活的致病性猪痢疾短螺旋体株P18A加Marco佐剂进行肌肉注射接种对猪仔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以用来疫苗接种。6.2.4 繁养防控加强自繁自养,对从外引进的品种加强检测,尽量建立自己的猪群;对从外地引进的带菌猪要严格隔离1个月以上;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如果发现某猪群中有该病出现,最好将全群淘汰,以防止病情扩展,并对猪场做好消毒处理工作。6.2.5 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加强药物联合应用6.2.5.1 血痢净(主要含痢菌净)本药对猪痢疾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内服和肌肉注射的效果均良好,为首选药物。内服:加于饲料中,每1kg饲料加入1g,连服30d;猪仔可以灌服0.5%痢菌净溶液治疗,每1kg体重0.25mL,每天1次。肌肉注射:0.5%痢菌净注射液,每1kg体重2.5~5.0mg,每天2次,连用3~4d。6.2.5.2 泰乐菌素口服:每1kg体重5~10mg,添加在饮水中给药,连用1周。肌肉注射:每1kg体重10mg,每天2次,连用3~4d。6.2.5.3 庆大霉素肌肉注射,每1kg体重2000IU,每天2次,连用5d。6.2.5.4 中药治疗每30kg体重用量:白头翁15g,黄连、黄柏、黄芩各10g,水煎温灌服,或水煎汤拌入饲料中,连服3~4d。参考文献[1] 吕惠序.猪痢疾的诊治及防控措施[J].养猪,2012(5):102-104.[2] 孙先登.猪痢疾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9):76-76.[3] 高玉香.猪痢疾的诊治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0(4):120-120.[4] 李文超.猪痢疾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7):143-147.

推荐访问: 综合防治 痢疾 诊断 分析
[猪痢疾的诊断与综合防治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