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5-12 08:20:05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本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120指挥中心反馈的意见表以及相关的急诊护理管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导致院前急救安全隐患的原因诸多。结论 针对院前急救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 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有效提升院前急救护理质量, 最大限度的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 院前急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急诊医学中包括院前急救部分, 而且院前急救也是急救医学的主要步骤, 其主要是对急、重、危症患者实施急救护理, 也是在患者位置到医院之间实施的紧急救治处理及转运监护的过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将患者的生命挽救回来, 将院前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降到最低值。因急诊工作相对特殊, 环境比较差, 随机性较强, 时间紧迫, 车上配备的设备有限, 这就需要急救人员具备专业熟练地急救知识, 提高急救技能, 增强相关的法律知识学习。山东德州平原县人民医院现将最可能出现安全隐患的地方报告如下, 同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1 院前急救最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1. 1 院前急救具有很大的随机性, 流动性也相对较大, 患者多是突然发病, 各方面均具有不确定性。假如值班的急诊人员没有详细记录呼救电话, 没有问清患者的疾病、地址及时间, 盲目的出车, 就有可能引起医务人员不能准确及时的到达抢救现象, 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

1. 2 急救物品、药品及器械使用不当或者准备不充足。因急救现象具有复杂性和紧迫性, 如救护车上的物品准备不充分, 或者上个患者使用后没有及时的检查和补充, 就容易引起物品失效, 抢救仪器无法正常应用, 使患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 3 出诊不及时。一些医师、护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急诊急救工作的重要性, 出诊不及时, 进行急诊分针的工作人员经验不够, 没有足够的急诊医师, 不能在预定的时间达到指定位置, 对院前急救的医疗护理质量造成影响。

1. 4 急救护理技术不熟练。实施院前急救的场所多是马路边或者家里, 路人或者家属会对正确抢救过程亲眼目睹, 因参与急救人员的数量有限, 再加上环境复杂会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等多方面因素, 都可能会对抢救造成延误。假如急诊急救不及时或者技术不熟练, 实施了不正确的治疗手段都会引起护患关系激化。此外, 护理如果对抢救仪器的使用不熟练, 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全面, 对抢救的程序不明确, 都会引起抢救配合的效果不佳, 延误患者的抢救时机, 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伤。

1. 5 忽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在实施院前急救时,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的生命进行抢救的同时, 常常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忽略, 也可能匆忙中忘记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另外还有可能在实施除颤、插管等技术时没有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如果抢救不成功就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1. 6 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时, 没有对已经死亡的患者进行常规救治, 没有仔细检查死亡的患者, 或者没有保留有效的死亡检查记录。

1. 7 不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 风险意识淡薄。由于社会逐渐的进步, 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逐渐的提高, 患者逐渐增强了就医过程中的权利和自我保护, 院前急救护理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如果护理人员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 不了解自身在护理工作中应该具有的责任和义务, 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 都有可能导致医患纠纷。

2 院前急救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2. 1 加强岗位责任教育, 完善急救电话联网体系。现在本院都是由德州120指挥调度中心统一部署安排, 急救电话打入以后由调度中心统一进行调配, 根据求救人员提供的姓名、病情、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街道、电话等选择就近医院进行分配, 然后打印出相应的出车单据, 这样就避免了接电话不详造成的后果, 保证出诊人员及时迅速的到达急救地点, 另外要求120急救医务人员和司机24 h待命,保证及时出诊。

2. 2 提高法律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通过对法律知识进行培训, 有效的提升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 让护理人员真正了解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使管理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相关法律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因实施院前急救需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性、技术性、复杂性, 因而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 因而应提高在职人员的法律意识, 提高患者的责任心, 让医护人员了解工作中需要运用法律来进行自我保护, 规定医护人员必须按照相关的法律急性急救处理。

2. 3 增加院前出诊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 使其了解到急救工作的重要性。能够真正的为患者着想, 不断的提升院前急救技术水平, 定期对急诊护理人员实施中毒患者、心肺复苏、休克、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理衰竭、心电监护、电击除颤、复合伤处理、静脉留置针以及现场搬运等技术的考核及培训。

2. 4 制定转运风险预案, 重视患者病情观察。在实施转运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及规章制度,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医务人员应陪在患者身边, 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变化及心理需求, 如出现问题, 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 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的护理和治疗。

2. 5 准备急救箱, 合理摆放抢救物品及药品, 做到定物、定人、定位、定期及定量维修, 用过的物品及时更换。要求每个出诊的人员必须检查好自己的急救箱, 保证出诊所带出的急救器材及急救药品完好, 认真完成每个抢救细节, 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升抢救的成功率。

2. 6 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权。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实施急救前必须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讲明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操作存在的利弊以及可能出现失败的几率, 在得到患者或者家属同意后, 才可进行操作。医务人员接诊后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存在的风险进行详细解释, 让患者家属心理上有一定的准备。

2. 7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仔细查体, 对已经死亡的患者必须常规抢救30~60 min后, 再做心电图, 如确认患者已经死亡, 将其结果告知其家属。

2. 8 建立院前急救病历和院前急救登记本, 急救病历需要详细记录呼救的时间、联系方式、地点以及简要的病情, 同时记录到达的时间、患者的病情变化、院前急救过程以及用药情况, 向患者家属简单介绍患者的病情以及采取的治疗方案, 同时要求双方签字, 做到有据可查, 这样不但能够反映出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病情变化, 也可以防止出现医疗纠纷, 将风险降到最低。做到以人为本, 以爱心为本, 能够真正的做到换位思考, 提高急诊患者的满意度。

总而言之, 实施院前急救不但要尽快的完成对危重患者的急救, 同时还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以人为本,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桂玲,朱秀.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护理研究, 2009,23(4C):1066-1067.

[2]韦壮苗,叶瑜宁,廖美华.院前急救输液用具的研究进展.护理研究, 2009,23(1C):191-192.

[3]刘新.护理实践中的法律问题.齐鲁护理杂志, 2002,8(2):155.

推荐访问: 安全隐患 急救 防范措施 常见 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