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浅谈青年教师如何上好“石油化学”专业课

时间:2022-05-08 09:30:03  浏览次数:

摘要:青年教师已成为许多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力量,但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欠缺和知识基础薄弱,导致部分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以讲授“石油化学”专业课程的体会与感想为基础,探讨总结了作为一名年轻的“外来汉”讲好专业课的经验与方法,以期为青年教师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石油化学;课堂教学;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张健伟(1980-),女,辽宁朝阳人,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讲师;李柏林(1967-),男,辽宁黑山人,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黑龙江 大庆 1633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东北石油大学重点建设课程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8-0106-02

“石油化学”是应用化学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它主要讲授了石油与石油产品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以及在加工过程中的反应规律。课程内容涉及到“化工原理”、“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油品分析”等多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很多规律来自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长期的总结归纳。因此,要讲好这门课程要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掌握相关的课程内容,明确知识点之间、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授课内容的联系性、系统性;二是熟悉、总结与课程相关的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的原理、过程及结果规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它的实用性,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毕业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但毕业后由于工作需要被安排到应用化学专业担当“石油化学”这门专业课的主讲工作。与其他科班出身的老师相比,笔者纯粹是一个年轻的“外来汉”,授课过程中经历了很多艰辛与坎坷,也取得一些经验,现就教学过程中收获的教学经验展开论述,以求共同探讨如何上好专业课。

一、精心备课

所谓备课,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做教学方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备课的关键在于“备”或者叫“设计”。笔者认为,备课过程应分为三个阶段。

1.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师授课、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因此教师授课前必须吃透教材。吃透教材的前提是要选择一个好的教材。这就需要课程教学组成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共同分析、探讨、选取一套内容全面、准确详实、层次结构合理、适合教学用的教材。东北石油大学选用的教材是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梁文杰主编的《石油化学》。教材选定后,就要对其内容进行学习、总结归纳,最后做到熟练、准确掌握其各个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即吃透教材。

如何去吃透教材呢?首先应该以一个学生的身份去阅读教材,学习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对模糊、陌生、难以理解的地方加以标注,提出问题。如,第一章介绍了石油的化学组成,提到“石油(Petroleum)或称原油(Crude Oil),是一种从地下深处开采出来的黄色、褐色乃至黑色的可燃性粘稠液体,它常与天然气并存。”对于这个概念,可以提出四个问题:石油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石油为什么具有可燃性?天然气是什么?石油为什么常与天然气并存?

问题提出后,就需要解决问题。如何去解决?查找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教材的各个章节都是相互联系的,很多问题的答案就在教材中。如上面提出的前三个问题,在学习完石油的化学组成一章之后即可知道答案,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则在第二章石油与天然气的成因中。由此可见,吃透教材就是在阅读教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准确掌握每个知识点、熟悉全书的内容、明确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教材外延化

教材承载了大部分教学内容,但授课中只讲授教材中的内容是不够的,甚至可以说是肤浅的,其结果是,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懂得有限的知识点而不知与其它课程、学科之间的融汇性;只知概念、规律而不知其实际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将教材的内容外延化。该阶段以吃透教材为基础,在提出问题之后,如果在教材中无法找到答案,就必须把搜索答案的范围扩大,如查阅其它相关参考资料,包括相关课程、图书资料、网络资料等;请教其它有经验的教师、专家。这就需要教师要不断提高文献检索的能力。

3.编写讲稿

在完成上面两个工作的基础之上,需要做的就是把所看、所学、所闻进行归纳整理,编纂出一套适合自己授课所用的课程讲稿。讲稿的内容应尽量详细、系统化,并可通过不同颜色的字迹或标号来标明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涉及到的教材外相关知识的出处,以便随时查阅。当然,随着授课次数的增多以及所学内容的加深,讲稿的内容要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关于讲稿的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手写体讲稿,另一种是电子打印稿,二者各有优缺点。笔者在上课时首先选用手写体讲稿,这样边写边想,不但可以加强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还可以提前为授课时的板书设计做好思路。后来在上第二轮以后,就把手写稿上的内容及补充点整理到电脑上,形成电子版,这样一方面便于讲稿的长期保存和内容的随时更新,另一方面也为教学课件的制作提供了基本素材。

二、认真听取相关专业课及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编写一套高质量的授课讲稿,为上好一门课提供了必要条件,要把讲稿上的内容清楚准确讲给学生听,并使之被学生接受,就涉及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问题。笔者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又是一个“外来汉”,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方法,采用了如下方法。

1.听取相关专业课,学习相关专业知识

自从担任“石油化学”的主讲老师以来,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先后学习了应用化学专业的几门其它专业课,如“精细有机合成”、“表面活性剂”、“集输化学”等。通过对这些专业课的学习,使自己对应用化学这一专业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也认识到了“石油化学”与其它专业课之间的联系。

2.听取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学习优秀的授课方法与技巧,与优秀教师进行探讨

为了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笔者经常走进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并观看一些精品课的授课录像,揣摩他们的教学思路,归纳总结他们的教学技巧。

三、用心上好每一堂课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做到用心去上课?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四点。

1.明确上课宗旨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其上课宗旨是讲解专业的知识理论、揭示科学的思想方法、反映学科的新发展,最终做到尽心尽责教书育人。

2.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保持高尚的师德师风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是通过教书的过程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做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师德,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要视学生为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打破教师和学生对立的局面,从而在课堂上建立一种友好、关爱的环境,使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生存的技巧。

3.设计好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

课堂犹如战场,战争的结果决定于战争中的每一个环节,同样,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也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做好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1)合理利用教学手段。教学手段通常包括板书和多媒体。笔者认为最佳的教学手段就是将板书与多媒体进行有效的结合,而不是只单纯依赖其中的一种,二者缺一不可。板书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黑板是课堂教学中视觉信息最简单、最重要的发射源。[2]板书在结构设计上一定要清晰合理,书写的内容应该是一堂课的总纲,包括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样可以让学生把握学习的轻重点。多媒体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应用,它能够化抽象为直观,变难为易,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对于通过板书教学无法或难以讲清楚的知识点,则可以考虑选择多媒体教学。如在讲到石油及油品的物理性质一章中,涉及到很多物性的测定方法及所使用的仪器,如果利用板书去讲述这些知识点,学生听起来会比较困难,选择多媒体可将整个测定过程及注意事项动态地展现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2)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打破老师讲学生听的沉闷局面,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手法。长期以来,在课堂中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被动接受者,严重消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则强调课堂中师生的互动,使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油品粘度这一节中要讲述条件粘度,如何引出这个知识点,才能使学生轻松掌握?笔者在授课时,首先要求学生回顾了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的概念,紧接着与学生讨论了运动粘度和动力粘度的测定方法,讨论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测定方法的缺点。学生总结出:测定过程复杂、条件苛刻、精确度要求高等。然后笔者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在实际的生产现场,要迅速测定原油或油品的粘度或粘度随某种因素的变化规律,用上述方法是否可行?学生思考后发现答案是否定的,然后他们便主动思考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方法。这样自然就引出了条件粘度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实践证明运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可以消除课堂上的枯燥与紧张气氛,让学习变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

(3)尊重理解学生,采用互换角色式教学。为了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好地了解学生和学生有一个平等的交流机会,在学习某些知识点时,采用了互换角色式教学方式,即走下讲台听课,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测试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这对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较大帮助。

4.课后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接受反馈信息

与中小学生相比,大学生课程数量较多,大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而课后的联系则偏少,造成学生不了解老师、老师记不住学生。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给每个班级上课时都要求自己用一周时间记清学生的姓名,并把自己的电话、电子邮件地址告诉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课后,无论是遇到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思想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打电话、发邮件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让自己有机会与学生走得更近,了解他们生活与思想的变化;通过学生的反馈,还能够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而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玮.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板书的设计及运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7,9(5):15-18.

(责任编辑:刘俊卿)

推荐访问: 专业课 浅谈 上好 青年教师 石油
[浅谈青年教师如何上好“石油化学”专业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