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机制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2-05-03 18:35:03  浏览次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教务处,江苏 南京 210013)

摘 要:随着社会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实施对卓越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文章从卓越教师的研究背景出发,对卓越教师的角色内涵、专业素养、培养模式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疏理,并对当前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探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机制;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1-0219-02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for teacher specialization, excellent training of teachers is imperativ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excellent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role, characteristics, professionalism, and cultivation mode of excellent teachers, expounds the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mode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o proposes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xcellent teachers; training mechanism; practice research

一、关于“卓越教师”的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有鉴于此,我国为寻求教师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及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2014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正式启动对教师职前阶段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工作。2014年12月,教育部公布了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逐步实施,其质量也同时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高校对于卓越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还流于理论层面,其对于理论培养的机制和实践层面的研究并不深入,因此,这也就成为了本课题展开的背景。

二、关于“卓越教师”的相关概念

(一)“卓越教师”的角色内涵

卓越教师的概念是从教师专业化不断衍生而来的,是教师专业性的不断提升,是教师由“学历”到“学力”层面的提升。上溯至古,我国先贤韩愈就曾对教师有过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传道、授业、解惑”便是我国教师的本职工作;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而,就此我们也就可以对“卓越教师”的角色内涵进行定义:“卓越教师”既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要有卓越的专业才能。从我国当前对于教师的培养层面来说,卓越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具备广泛的外延技能,也就是说,其还要具备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并能够自发的、不断的提升、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另外,“卓越教师”从其人格方面来讲也要具备“卓越性”,也就是通常会被我们所忽略掉的“传道”。对于“卓越教师”来讲,甚至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其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对于教育者来说,他们是学生“思想的舵手”“心灵的园丁”,因而,其良好的个人品质与人格魅力是其与传统教师的最大不同。简而言之,“卓越教师”就是能在日常的工作实践当中妥善的处理好教与学,思与研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主动的获取所教科目的前沿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其自身的教学当中进而解决教学当中的问题。

(二)“卓越教師”的核心特点

从其教学科研层面来讲,作为卓越教师应具备这样的特点:首先,卓越教师具备在教学实践当中独立探索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其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的教研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主要在于其在教学过程当中对于教学能力的钻研,而这种钻研的精神反作用于其教学实践的过程,并适时促进其对于自身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加强。其次,卓越教师具备超强的教学反思能力。卓越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成就和他们在教学事件当中超强的教学反思能力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认真的总结、评估并反思教学过程当中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及时的对课堂教学成果以及学生的上课反应做反思,是其能够成为卓越教师的核心特征。

从其人格特征的层面来讲,强烈的成就动机是卓越教师身上的共同因素。作为卓越教师来讲,其以先进的教学育人理念为行为指导,有能力并能够有效地解决班级以及教学当中的各种问题,对班级环境能够有效掌控。卓越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要成就感来自于学生在他们的督促以及悉心指导下获得成就,因而卓越教师也愿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他们具有坚持不懈与勇攀高峰的积极心态与优秀品质。另外,卓越教师在优秀的教学能力的同时还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平易近人,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有效地沟通,他们能够跟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并能够鼓励学生批判、质疑,能够从各方面引导学生的独立学习的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积极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作为教师来讲,卓越的人格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所谓“身正为范”,卓越教师身上所具有的良好的沟通能力与人格魅力也是其能够成为卓越教师的核心特征。

三、当前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机制与存在的问题

当前对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机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协同理念的卓越教师培养机制。这种机制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是“C-S模式”,也就是师范大学与中小学进行共同培养的模式;其二是“U-G-S模式”,也就是有大学、地方政府与中小学共同参与培养的模式。当下,这两种模式当中都存在不少的问题:高校与中小学之间的教学文化不同,从而导致教师培训效果不理想;大学所传授的理论知识与中小学教学当中的实践脱节;大学对中小学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等等问题比较突出。因而不少学者又提出另外一种培养机制,即“临床型”教师培养机制,其核心主要是从教学实践出发,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是围绕着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来进行建构的。但这种培养机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这些教师无法从职前就进行培训,而是必须要有一定的教学基础与教学经验,因而,现有的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机制都涉及到各方面的合作,而且中小学与高校两者对其的关注程度也各不相同。

四、卓越教师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卓越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除了其本身的因素之外还受到了其他外在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但不可否认的是,卓越教师身上都有着相似的因素,而且这种因素是能够通过培养生成的。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卓越教师的培养途径与策略。

(一)从制度方面保障卓越教师的成长

必要的制度能够使卓越教师的培养有章可循,同时也能够为卓越教师的发展与培养提供必要的标准与示范。因而,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卓越教师的成长机制:第一,改革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并增设落实教师资格的退出机制。当前,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是终身制的,也就是说一旦取得了教师资格证就终身有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教师的专业素质并没有随着教龄的增加而成长,以至于很多教师都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从卓越教师的培养激励机制方面来看这是十分不利的。因而我们应该从制度上改革教师的准入制度,保障教师的上进心。第二,要不断完善教师的培训制度。目前我国对教师的培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对于卓越教师的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脱节的问题,作者在上文当中已经阐述,因而,对于卓越教师的培养要从文化与制度的环境方面加以发展,为其注入活力,要让发展快、能力强的教师能够获得与之相适应的支持与鼓励,比如破格晋升等等,同时也要为其发展不断的提供培训的机会,使其专业能力能够不断向上发展。

(二)从高校入手,全面优化师资队伍

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要从高校入手,对于卓越教师的培养更是这样,从高校出发,为卓越教师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当下,许多师范院校都建立了以教育学作为一级学科的优势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比如建立各学科的“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方面的教育硕士,从基础上培养卓越教师。还有一些高校的二级学院,依托于其专业优势,建立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以其学科为基础,依托其专业特色,着力夯实师范生的学科专业基础。

(三)利用“国培计划”项目,加快教师的成长步伐

“国培计划”项目作为一个实施范围广,国家投入大的项目,对于中小学教师的成长以及其专业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当前非常的中小学都在参与这一项目,而且这一项目还与高校合作,精选培训师资与培训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以及提升参与培训教师的科研能力,使其能够通过培训,在以后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当中。“国培计划”的目的就在于为中小学基础教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卓越教师的讲解,促进一些普通教师不断的成长,经过观摩并通过自己的进一步反思总结加快其自身向卓越教师的转变。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卓越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中小学教师在其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问题,因而我们要不断的想方设法促进基础阶段的教师向卓越教师的道路上发展。首先我们要清楚认识到何为卓越教师,卓越教師在其人格与专业方面有哪些特征,从而不断加强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培养,改变从前对教师进行单一方式的培养,从制度方面进行保障;其次要注重从基础阶段也就是高校师范生的培养阶段进行卓越教师的培养;最后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培训项目,不断的对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养,鼓励、促进广大教师向卓越型教师转化。

参考文献

[1]葛操,田峥.中小学卓越教师的培养机制及实践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08:42-44.

[2]孔令兵.论职前教师教育中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2:98-102.

[3]石洛祥,赵彬,王文博.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教育实习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5,05:77-81.

[4]杨启光.多维协同推进我国卓越教师培养的全面改革[J].教育科学研究,2015,12:5-9.

[5]刘湘溶.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1:8-11.

[6]刘建银.转型后卓越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政策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5:101-105.

[7]杨晓,崔德坤.“卓越教师”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教学与管理,2016,09:9-12.

[8]李铁绳,袁芳.基于卓越教师培养的职前教育实践模式构建[J].当代教师教育,2016,01:17-2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重点课题《教育科研引领、职前职后融通、实践取向鲜明——基于协同、追求卓越的教师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JSJG048)及江苏省品牌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吴晋(1984-),男,汉族,江西大余人,硕士研究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学。

推荐访问: 中小学 机制 培养 实践 教师
[中小学卓越教师培养机制与实践研究*]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