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以便民化和有效性视角探究“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时间:2022-04-04 09:17:23  浏览次数:

报告》显示,目前上海市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群体较多,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较大。但是在我们对陆家嘴街道、南码头路街道、金桥镇有关智慧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后发现:一些社区专门为老人建立起了互联网平台,但老人的使用频率却不高。在对有关老人进行访谈后,我们发现目前老人对平台和平台所提供的产品接受程度并不高,平台及其产品没有被老人普遍接受,即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现象。对此,我们对老年人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老年人对“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的看法和真实感受,通过以老年人的升级需求为着手点,关键是从老人的角度出发,探究老人当前对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有效需求和影响当前老人养老有效需求的因素,为互联网加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作为参考,同时也能够对于政府制定相关促进互联网加养老发展的政策提供有效建议。

二、问卷设计

探究影响老年人接受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因素。主要从老人自身的九个维度去收集信息,其中包括性别、年龄、知识水平、子女数量、每月可支配收入、居住方式、自理生活能力、是否患慢性病、是否使用智能手机,从而找出影响老年人接受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显著因素。

三、logictic回归分析

将老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的接受程度”设定为二分类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子女数量、每月可支配收入、居住方式、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患慢性病、是否使用智能手机这九项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项 Logistic 回归影响因素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年龄、每月可支配收入、是否使用智能手机是老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接受程度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性别、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居住方式、生活自理能力、是否患慢性病这六项因素与接受程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年龄(变化的赋值方式是1=60~65岁,2=66~70岁,3=71~75岁,4=76~80岁,5=81~85岁,6=86~90岁,7=90岁及以上)对老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的接受程度在 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是 -5.898,与老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接受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在此次调查的 129 名老人中,有 80人接受“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其中接受的老人中年龄基本上都是在75岁以下。

每月可支配收入(变化的赋值方式是1=1000元及以下,2=1000~2000元,3=2000~3000元,4=3000~4000元,5=4000元及以上)对老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的接受程度在 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是 -3.439,說明每月可支配收入与老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接受程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是否使用智能手机(变化的赋值方式是0=否,2=是)对老人“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的接受程度在 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回归系数是5.679。在此次调查的 129 名老人中,有 80人接受“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其中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占比达到 66.2%,证实了子女数量越少的农村老年人对自己的养老问题越关切,说明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对“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相关服务”的接受程度更高。

四、结论

(一)开展社区公益培训

大部分老人对智能手机的使用存在困难,更难以从平台预约和订购相关服务产品,这就制约平台的推广。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的了解互联网,可由区民政牵头,发动街道办、居委会,广泛吸纳志愿者成立专门的夕阳红网络帮助小组,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老人定期进行走访入户式的暖心帮扶,对老人进行一对一或一对二教学,给老人提供智能设备和平台使用方面的培训。让每位老人都能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消除老年人对信息化产物的抵触心理,使老年人愿意主动接受,主动学习智能产品,从而达到社区老人能够简单使用居家养老服务 APP 的效果。也可以利用电子屏播放智能设备使用方法的视频,同时配备专人讲解。切实提高老人对智能设备和平台的接受程度,逐渐消除老人们对智能化的抵触心理。

(二)线下智能设备缓解线上操作困难

老人受知识水平、固有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对利用智能手机进行网上订餐、在线支付、服务预约等方面存在困难。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老人对学习智能手机及平台操作很感兴趣,但是还有部分老人对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的意愿不大。为了让不了解不喜欢使用互联网的老人也能享受到“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的便利与福利, 我们提出了“身份二维码”。“身份二维码”具有两项主要功能,分别是身份鉴别和支付功能。社区可以利用线上平台收集老人的个人信息,为老人制作并发放印有防伪标识的身份二维码,方便老人进行身份认证,接受社区提供的服务。线上同时跟踪二维码记录并保存老人的消费和活动信息。利用老人更易接受和理解的线下的方式弥补线上消费需求的不足。

(三)加大“互联网+养老”及其相关服务的宣传

通过我们的走访调研发现,一些社区其实拥有相关的“互联网+社区居家養老”服务平台,但一些老人并不知道相关平台的存在,多数老人对平台的运营和服务并不了解。除老人接受信息存在滞后性的原因外,平台宣传力度不足是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社区需要加大平台宣传来增强老人对平台的了解。社区可以利用电子屏、宣传栏、公告板、社区群等对平台进行介绍,也可通过社区志愿者、居委会上门推广该平台,增强老人们对平台的了解。

(四)企业开发设备或制定相关服务时,考虑老年人的使用能力和偏好

企业应该在充分了解老年人使用能力和偏好的基础上设计针对于老年人的智能养老设备,开发出的智能养老设备或程序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安全可靠。例如:改进输入设备,设计适合中老年人的多种输入方式,如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APP 页面、功能设计简单易操作。以此让老人逐渐了解互联网,减轻抵触心理,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及其相关服务。

(五)政府积极制定相关政策

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的鼓励性政策、福利保障性政策,加强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和鼓励自媒体等大众媒体为老年人发声;建立建好老年大学、配齐配好老年服务志愿者团队等方式,开设智能手机培训班,建设专为老人提供的智能设备培训人员队伍,使老年人能够在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保障的情况下接受帮助,引导老年人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更加主动的熟悉互联网、增强老人对互联网的认知,熟悉智能养老设备,提高其使用智能设备的能力。

推荐访问: 互联网 探究 养老 视角 居家
[以便民化和有效性视角探究“互联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