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对海南财政支农政策取向的思考

时间:2022-04-01 09:42:08  浏览次数:

摘要:海南是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稀缺宝地,加强对海南省财政支农的研究,对了解海南省农业财政支出的使用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目前海南财政支农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海南财政支农;问题;政策取向思考

2009年末国务院出台《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开启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序幕,海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开始了崭新的一页。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并不仅仅是旅游问题,它是以旅游为突破口解决海南省国计民生发展问题,海南不论怎么旅游岛,海南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农业这一块始终不能放弃,在外国人、内地的人都来风风光光旅游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当地人的生存。

《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为此,加强对海南省财政支农的研究,对指导海南农业财政支出的实践以及合理高效运用财政支农资金,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财政支农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海南自建省以来,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上作了大量努力,已经形成了财政支农政策体系,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入推进,财政支农政策和支农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瓜果菜销路不够畅通。首先,近年来大规模发展的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和热带作物,虽然给海南热带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效益较传统种植业而言有了较大提高,但是海南热带作物本身生产周期较短,瓜果菜等农产品生产又分散在千家万户,且农产品大多具有生鲜的特点,海南热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海南岛与内地路途遥远,加上与内地需求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于是产品无法及时销售,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就产生了。其次,一些地方无赖对北方收菜商的无理拦截强行收过路费等行为,增加了收菜商的成本,也使收菜商怯而却步。再次,随着近年来华南冬季瓜菜和北方以大棚、阳光温室为代表的设施农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海南农业原来具有的反季节和热带优势,海南反季节瓜菜的市场空间明显受到了挤压。面对当前国内瓜菜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从市场营销角度来探研海南反季节瓜菜的产业化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创新营销策略组合,及时调整瓜菜生产结构和种植面积,“搞活流通”,已成为提高海南瓜菜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第二,产品质量安检工作亟待加强。海南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良好自然环境,具有生产高档、优质农产品的生态环境条件。但是,由于产业化程度不高,大多数农产品都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先进科学技术不易采用,规范化生产难以实现,所以,除了龙头企业和一些大型专业户生产的产品质量较高外,大部分农产品的档次较低,质量不高,难以进入超市、高档宾馆和出口。个别产品,例如,豆角农药肥料残留超标,达不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检测设备、农药肥料质量及农药的使用情况(各生产季节农药使用的剂量和有效期)等农业投入品监控监测亟待加强。如今海南省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在法规、体制、机制、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瓜果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和紧迫。

第三,农业灾害破坏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还满足不了需求。现代农业是个巨大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其生存状况严重依赖于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但农业基础设施自身同样是灾害威胁和破坏的对象。海南省虽然有着良好的气候条件,但是也有明显的干季、雨季分明的特点,春旱秋涝,由于近些年对水利设施的投入还满足不了水利建设发展的需要,因而致使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老化损坏严重,遗留问题多,抵御灾害能力弱等问题严重。瓜菜基地和果园的道路,排灌系统,防风、采收和采后处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基础设施还较简陋,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台风、暴雨、低温阴雨、干旱、病虫害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一次强台风就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灾。2010年海南省出现了百年一遇的持续强降雨,除了致使不少城镇和村庄被淹,部分民房、校舍倒塌外,还导致多处的农田水利设施受损。仅从三亚市三防办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三亚市全市水利设施损坏护岸150处、堤防100处、灌溉设施300处,造成当地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造成大片农作物减收或绝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去遭受的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的严重影响。因此,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建设的投入,增强农业排灌能力,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的重视还须继续提高。

二、建设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财政支农政策取向的思考

根据《意见》,要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应积极探索海南财政支农新机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构建财政支农政策监管体系,使海南热带农业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南带来更高的整体经济效益。

(一)加强海南瓜果菜等农产品的绿色营销

对海南农民来说,瓜果菜等农产品的生产不是问题,而销路才是关键的问题。目前好多地方的瓜菜都经常出现旺季时一齐上市从而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因销售不出去直接犁掉甚至菜农因此而自杀的现象都有发生,一方面似乎是供过于求销售不出去,而另一方面在城市(甚至是供过于求旁边的城市)里的市民却并未感到“供过于求”的情况,大家买菜时菜价与往常差不多。可见,这主要就是因为销路问题,而这也是单个农民很难做到的。因此,财政支农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帮助农民拓宽运销渠道。除培训农民怎么种、怎么养外,还应该加大市场营销培训的力度,让农民知道怎么卖、怎么经营,让他们少走弯路,少受损失,多赚钱。为确保海南瓜果菜等的运销,财政支农加强瓜菜流通环节重点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与需求市场签订建设瓜菜供应生产基地。农户按需求市场的要求,在销路已定从而不再为将来的销路而担心的情况下,安心地为需求地提供其所需要的绿色瓜菜等热带产品。

2、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开拓内地及国际市场时,先要做市场考察调研,了解各地的品种需求情况,掌握第一手信息,引导农民合理调整品种结构,做到产销对接,避免与内地瓜菜同时上市而出现多收了三五斗的现象。

3、积极组织农民发展专业合作及运销协会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放种苗、技术指导、产品收购等方式,切实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发展,从基本上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此外,农民依据本地的主导产业,成立该地的瓜菜运销协会,瓜菜产销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由运销协会解决单个农民很难做到的在全国内地市场设立该地的无公害瓜菜直销点,通过组织还可共享储存、运输等资源降低成本,使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大力发展瓜果保鲜加工业。瓜果菜新鲜度好,则会比较好销而且价格相对也会较高。因此,应在鲜菜的质量上多下功夫,提高蔬菜的保鲜、包装、运输等技术水平,多建立适合瓜菜贮运的“冷链式”物流配送体系,有效降低运销中损耗率,以增强海南反季节瓜菜的市场竞争力。

(二)作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抓好品牌建设

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是加速海南现代化农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要求,财政资金支持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十分必要。财政支农工作应充分认识加强瓜果菜质量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目标任务,确保海南瓜果菜质量安全,从而确保海南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并确保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全局。

1、对农民进行培训,增强生产者的环保意识。从选择生产基地的源头开始,强调农产品在整个周期的无害化,确保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另外,支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2、加强农药市场监督管更强。首先,对农药经营实行特许专营制度,提高农药的经营门槛,从销售源头上加强农药管理。其次,加大对农药的执法力度,建立农药监管信息库,建立健全农药购销台账,使农药的流出有案可查;同时完善农业、工商、公安、质检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整合执法资源,严厉打击制售使用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此外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对经举报后查实的案件进行奖励,并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3、推广使用低污染农药。由于海南气候温暖温润,适合瓜果菜生长的同时,也总是适合害虫的生长,仅靠限制或打击使用农药的行为治标不治本,只能采用疏导的方法,首先,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等替代农药,并建立农药补贴制度。其次,建设病虫害综合绿色防控示范区,在示范区内全部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再次,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田间设置宣传栏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除此之外,对产品销售中非常重要的包装、品牌也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强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的包装观念,能循环利用促进持续发展;包装材料完全以天然植物或矿物为原料制成,避免销售过程中的再次污染。

4、加强海南热带农产品品牌建设。以支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以农药、兽药、渔药残留和饲料安全卫生和动物疫病检验和检测为重点,通过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完善检验检测手段,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相对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走品牌化、绿色化道路应用低残留、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防治,减少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排放,加强监管和品牌保护,提高健康、安全食品的份额,鼓励争创新品牌,逐步形成特色绿色品牌系列,从而提高海南农产品的档次和知名度。

(三)突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业减灾

现代农业是个巨大的人工—自然生态系统,其生存状况严重依赖于农业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设施。多年来,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在改善海南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应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增强农业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海南农业综合生产水平。

1、突出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突出大江大河等水利设施,大力抓好病危水库和水毁工程的防险加固,增强工程存水及排水的能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型水库、江河水坝等农业水利基本设施建设除了可发挥在农业上的巨大作用外,对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有巨大的作用,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旅游资源,如海南儋州的松涛水库、沙河水库(云月湖)就是如此。同时,建设一大批田头井和小山塘,增加工程存水量,在增强抵御水涝灾害能力的同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业基础设施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抓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除了加强大型的农业水利建设外,还要注重抓好节水工程建设,加强水库、渠道、喷灌、微灌、滴灌、管道灌溉系统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可节约用水量,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水资源配置,即有利于抵抗春季的旱灾,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产生积极影响,具有较强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N].海南日报,2010-01-02.

2、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切实做好2010-2011年度冬季瓜果菜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Z].

*本文属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指导性项目(项目编号:Hj2009-45)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推荐访问: 支农 海南 取向 财政 思考
[对海南财政支农政策取向的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