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语言与情境仿真理论:概念与展望

时间:2022-03-24 09:09:59  浏览次数:

zoޛ)j馟i4iiM7_8MwӍ7;u,\wۚq,xZ춶̦nlrznjZkǬ))XZ*'jZ.M<v雡؞u +b}PZƥ}ޭǩK)TצiMu.zM;.z
zYv]Kljzjv]ǙM=jZ.jZ.IĢj'hOjx.jԢyԢZ*',v,AjK$֥ܬ报告属于目标概念的特性概念。如呈现“桌子”后,被试报告“家具”、“木头”、“抽屉”等,被试报告的内容被视为对此概念的知识表征。Santos,Chaigenau,Simmons和Barsalou(2011)使用特性描述范式对LASS理论进行了验证,研究者共进行了两次实验。在第一次实验中,研究者共选择了64个概念作为目标概念,限定被试对每个目标概念的反应时间为3秒,研究者将被试口头报告的内容记录并按照特性概念的性质进行分类编码。研究结果显示,被试所报告的特性概念中,34%的内容可反映语言关系,38%的内容可反映情境关系。在第二次试验中,研究者将被试对每个目标概念的反应时间限定为15秒。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被试报告的内容中,反映语言关系的特性概念由实验一中的34%降为24%,而反映情境关系的特性概念由实验一中的38%增长为54%,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被试会更多地报告情境相关联的词汇。该结果同LASS理论的基本假设一致,由于主体的概念加工包括语言机制与情境仿真机制,因此在特性描述中,被试报告的内容既反映了语言关联层面的概念表征,也反映了情境仿真层面的概念表征。此外,由于语言加工机制只是表征了概念间的表层关系,其最早启动,激活水平最先达到高峰,而仿真加工机制表征了概念的深层意义,其激活水平达到高峰的时间较晚,因此在特性描述任务中,当被试有更长的反应时间时,被试报告的内容会包含更多的情境仿真信息。

除行为研究外,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也为LASS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实证支持。Simmons,Ha-mann,Harenski,Hu和Barsalou(2008)以FMRI实验发现,词汇关联与情境想象的脑神经激活应分别和概念加工的早期与晚期的神经過程相匹配。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者要求被试完成特性描述任务,每个概念的反应时间为15秒,被试需要在概念呈现后想象此概念所包含的特性,研究者将这一過程的脑成像扫描作为概念加工的大脑神经過程,并将扫描结果按照加工過程的前7.5秒与后7.5秒进行了划分。一周后,同一批被试参加第二次实验,被试需要在接受扫描的同时完成词汇关联任务和情境仿真任务,在词汇关联任务中,被试需要在呈现词汇后立即想象与之相关联的词汇;而在情境仿真任务中,被试需要在呈现概念后想象与之有关的情境。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被试在词汇关联任务中激活的脑区及这些脑区激活程度的变化与他们在概念特性描述任务中前7.5秒大脑的神经反应具有一致性,而被试在情境仿真任务中激活的脑区及这些脑区激活程度的变化与他们在概念特性描述任务中后7.5秒大脑的神经反应具有一致性。而情境仿真任务中被试激活的脑区与概念特性描绘任务中前7.5秒的脑神经激活无重合。这进一步证明,语言加工机制在概念加工過程的早期占主导作用,而情境仿真机制则在概念加工過程的后期占主导作用。

4 评价与展望

LASS理论将具身认知关于概念加工的观点与最新的研究成果相整合,指出概念加工存在情境仿真加工与语言加工双加工机制,并对双加工机制的差异与联系进行了分析,这对概念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所强调的概念加工机制的情境性、多样性与灵活性更符合人类认知過程的特点与规律、可以为以往的实验现象进行更好的解释。已累积的研究证据证实了LASS理论基本假设的合理性,相关研究构成了概念加工研究领域的新研究取向,推动了概念认知研究领域的前进。然而,关于LASS理论尚有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证问题有待澄清,未来的研究应围绕这些关键性问题展开。

首先,众多实证研究证实,在概念加工任务中,语言加工机制会最早启动,其激活水平最先达到高峰;而仿真加工机制会后续启动,其激活水平达到高峰的时间较晚。然而,这种效应的原因目前仍无定论。Barsalou(2011)对此的解释为,基于内容寻址性和编码特异性原则(content addressability and en-coding specificity),主体记忆中与刺激线索最相似的信息会最先激活。而在概念加工研究中实验材料往往都是语言词汇,语言形式的概念表征同刺激(词汇)更为相似,因此语言加工机制更早到达顶峰。按照这种观点,当使用非语言刺激作为概念加工研究中的实验材料时,仿真加工机制应最先启动。根据LASS理论的假设,由于仿真机制表征概念的深层意义,因此在加工程度较深的概念任务中,被试对非语言刺激的反应应快于对语言刺激的反应。当前,尚未有实验对此假设进行验证,未来的研究应探讨在不同的刺激呈现形式与加工任务下个体概念加工反应的差异,进一步澄清概念加工中刺激材料、加工任务与加工机制的联系。

其次,已有的实验证据证实,在概念加工中存在语言加工机制与仿真加工机制。然而在这些研究中,实验材料主要以具体概念为主。抽象概念是否也具有双加工机制?神经成像的研究则发现,个体在加工抽象概念时其左脑半球语言区、特别是布罗卡区的激活程度要远远高于加工具体概念时的激活程度(Sabsevitz,Mcdler,Seidenberg,&Binder,2005),因而,部分学者认为,主要是语言系统表征抽象概念。Wilson,Simmons,Martin和Barsalou(2012)则认为,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具有共同的加工机制,LASS理论也适用于解释抽象概念加工過程。在他们的实验中,被试需要判断先前呈现的抽象概念是否适用于描述之后呈现的图片。研究发现,在图片呈现前,被试大脑中负责心理状态变化与社会互动的脑区(如中前额皮质)就会激活,也就是说,被试对抽象概念相关的情境进行了仿真以表征概念的意义。研究者认为,先前的神经成像实验使用的实验任务较为简单,因此不足以激活被试的仿真系统对抽象概念的深层意义进行表征。当实验任务需要对抽象概念进行深度加工时,情境仿真机制便会发挥核心作用。然而,虽然对具体概念的加工与对抽象概念的加工都主要涉及仿真机制。但具体概念主要涉及到多通道的知觉体验,与概念示例相关的情境化信息只是具体概念内容的一部分。相反的,抽象概念则主要涉及情境信息。也就是说,主体在对具体概念进行加工时,对概念指称物的仿真会包括一些相关的情境信息;而对抽象概念进行加工时则会仿真一个完整的情境。因此,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仿真内容有所不同。未来的研究则应探讨抽象概念表征与具体概念表征间的差异,只有澄清了这些差异,我们才可以对概念加工机制有更加明晰、全面的认识。而对此关键性问题的解答则有赖于行为科学及认知神经科学的相互合作与发展。

第三,目前大多数验证LASS理论的研究都是测量了相对简单的概念加工過程。例如,词汇关联、特性生成或特性判断。在这些研究中,语言与仿真系统具有单一的交互作用。然而,这两种系统可能存在更复杂的交互作用。语言系统识别概念词汇后会激活概念仿真,而仿真系统对概念的情境仿真又会激活同一情境中其他相关概念的仿真器,进而关联对应的概念词汇。在复杂的概念加工任务中,这一過程可能循环多次。两个系统都处于相对激活与非激活状态的循环。当前尚未有实验对此进行验证。未来的研究应使用更为复杂的认知任务以探讨语言和仿真系统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澄清两种加工机制在不同的加工任务中发挥何种作用、以及在复杂的加工任务中两种加工机制如何进行转换等问题。

推荐访问: 情境 仿真 展望 概念 理论
[语言与情境仿真理论:概念与展望]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