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最新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和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时间:2022-03-20 00:24:04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最新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和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最新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和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现状和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描述了网络信息化在教育上的发展,针对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合本县实际,从对信息化的认识、队伍建设、利用效率与学科整合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当前农村信息化现状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和设想,试图推动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水平,推动农村信息化教育的进程。希望农村中小学信息化的建设让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获得好转。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问题对策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必须在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社会的形势下肩负起传播现代文化和科技的职责。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界出现了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发展趋势,国内学者称之为教育信息化。近年来,这种趋势在我国发展之快、影响面之大,令许多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会对基础教育有什么影响?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统一计划组织推动下,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各种渠道重点建设,充分利用软硬件资源,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什么过程呢?是信息化应用于教育各个环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应用、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这就是教育信息化的大概念。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祝智庭教授认为,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加快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程度的步伐,信息化教育建设正在全国积极推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2012年9月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把教育风格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明确了近期的工作目标:在

十二五期间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而在去年县教育局规划中,县几十所农村中小学将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使另存中小学生也能享受与城市学生一样网络信息化的云教育资源。我作为基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管理人员,目睹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现在推进农村信息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很多难题制约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要找出推进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现状

1.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的不够明确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目前教育主管部门虽然投入大量资金为我县每一所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微机室和微机,但由于观念、技术人员等因素,学校购买的微机因没有计算机技术人员的管理和维护,许多学校的微机时间一长造成很多微机无法正常使用;更有个别的学校的把微机当成一种摆设,或者用来装装门面。由于领导在信息教育观念上的缺失,信息技术课在课程建设中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另外,教育主管部门在信息技术教育上没有刚性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加以保障,大部分学校领导不愿在信息技术课程上下功夫,受现在的考核制度影响,教师们人人都清楚孰重孰轻,自然而然的就把信息技术课忽视了,甚至利用信息技术课补自己所教学科。

当前,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教育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但观念的偏差和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加之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其实,我们必须让我们的所有校长明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计算机化或网络化的过程,它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手段变革的过程,是教育的一场革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传统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而不是有些人认为的光会使用计算机,或是用计算机和网络去装饰、粉饰我们课堂。

2.对信息化教育建设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位

信息化教育建设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位,制约信息化的发展。上

至政府、学校领导,下至学校教师都应彻底改变观念,加深认识。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信息化的要求不高。部分政府领导对信息化教育不关心,只顾搞经济建设;有些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因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化,认为信息技术是摆样子,可有可无,对当前教育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效率低;有的学校领导甚至公开说:“讲课用什么课件,不用就讲不好吗?把课讲好,来实际点,用不着搞什么花花样!”有的教师也公然说:“我制作水平低,运用能力差,跟不上当前的形式需要,慢慢适应吧!”如今应试教育仍在社会广泛延伸,造成广大农村学校“以考试成绩论学校教学质量”、“以升学率高低论学校教学水平”的现象还依然普遍存在。在思想上存在种种畏难情绪,他们大多数认为信息技术离农村还很遥远,师生学无所用。

3.各学校专业教师“缺乏”,课任教师水平参差不齐,观念落后

信息化教育及其应用最终要通过教师贯彻实施到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去。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的信息意识及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掌握、运用决定着信息技术教育的效果和水平。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首先要强调教师应具备信息技术素质。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现担任中小学信息技术管理或授课的大部分教师是由其他学科教师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而来,或由兼任其它课程的教师代课。因此,他们普遍存在基础差、底子薄的缺点。

另外,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原来应用信息技术还算合格的教师所具备的信息技术知识结构逐渐难以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近年来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各课任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4.受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和施教方式观念不转变的制约,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率不高

目前,广大农村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热衷于“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单一传统授课模式,宣传“汗水+时间”的学习榜样,平衡“没有功劳还有苦劳”的心态,对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意识淡薄。据了解,现在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室,但教师上课时几乎很少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也就

是在教研组听课时或进行优质课比赛时走走过场,摆摆形式而已。

再就是部分教师,特别是年老的教师已经适用、习惯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教学方式的教师,学习新的教学工具与新的教育模式及思维,本身就是很困难的事情,加上由于多数骨干教师年龄偏大,对新技术的接受与学习的能力相对偏低,更容易造成事实上的抵触,因此,在多媒体的应用上基本只有少数的年轻教师。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学校做好耐心、仔细的疏导工作,并创造条件,鼓励在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

5.信息化教育队伍薄弱,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化建设在农村刚刚兴起,还不完善,与之相匹配的信息化教育师资队伍也相对薄弱,信息化教育队伍严重影响着农村信息化教育建设进程,阻碍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县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水平普遍低。一是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还没有达到知识标准化、技能专业化,现在学校由师范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极少,绝大部分都是由其它学科教师转行经过培训或从社会上招聘而来的,他们的理论水平、管理水平、教学水平与专业教师相差较大,许多人还是兼职。所谓“管理”,大多只是局限于计算机的日常性的保管与软件的整理,很少有人会维修。其教学水平只不过是按照课本讲,一边讲一边操作;二是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水平较低,大约90%的教师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只是会简单的打字、排版,不能对计算机操作自如。有的即使是通过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二级水平考核,也不过是获得“一张纸”而已,更谈不上熟练应用计算机与网络设备等进行教学;能够制作教学软件的教师只有极少数,每个学校只有1或2人,且制作水平不高;三是学校缺乏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对其它教师起不到骨干带头作用,这就造成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时缺乏指导;四是大多数城镇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明显高于农村教师、重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水平高于非重点学校教师。

6.互联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缺失现象

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巨大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对教育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并上升到了国家“第五空间”主权的争夺。互联网给社会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挑战与变革,但影响最大的是教育,给教与学都带来了“学习的革命”,给学生与老师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具有现代化教学观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

推荐访问: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研究对策 农村中小学 信息化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