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发生差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03-09 08:31:06  浏览次数:

【摘   要】 目的  探讨住院病人静脉采血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方法  总结分析2013年1月—2013年6月份我科发生静脉采血差错及原因,针对发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  2013年7月—2013年12月发生静脉采血差错由2013年1月—2013年6月份1.28%下降至0.54%。结论  加强检验知识和操作培训,强化查对制度落实,加强质量控制,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可有效防止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血标本;差错;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B

静脉采血用于绝大多数临床化学、血清学和免疫学、全细胞计数和血细胞形态学、血液寄生虫学和病原微生物学检验等,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的护理操作技术,能及时、准确、安全地采集血标本是协助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方法。静脉采血的质量会引起检验结果的偏差,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导致诊断治疗的错误,故在进行静脉采血中出现的差错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静脉采血差错指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的试管错误、采血量不足或过多、采血错误、血标本不合格等的总称。通过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科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发生的差错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护理对策,并在2013年7月-2013年12月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3年1月—2013年6月份共采集静脉血液标本1014份,发生采血差错13 份,其中采血量不足2份,采血试管错误4份,采血错误1份,漏采血标本1份,血液凝固1份,血标本溶血2份,餐后血1份,血标本损坏1份。2013年7月-2013年12月共采集静脉血液标本740份,发生采血量不足1份,2份采血试管错误,1份血标本凝固。

1.2  静脉采血存在问题分析

1. 2.1  采血试管错误  在4份采血试管发生错误的血液标本中,主要是由于护士在做试管标记时未进行认真核对,将需要抗凝的检验条码贴在了含促凝剂试管上,也有将需要促凝的检验条码贴在了抗凝试管上,导致试管条码信息与实际不符,影响检验结果。护士在进行静脉采血时只查对了患者的信息,未再认真核对试管是否正确。

1.2.2  血标本凝固和溶血  1份凝固的血标本是由于护士静脉采血后未及时充分颠倒试管,抗凝剂与血液未充分混匀。2份溶血的血标本是由于护士在静脉采血后颠倒试管时动作过大,造成了标本溶血。

1.2.3  采血量不足  精确的标本采集量是保证检验质控的前提[1]。如采血量少,抗凝剂浓度相对升高;采血量过多,抗凝剂浓度相对降低,血浆中出现微凝血块的可能性增加,将影响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在保证采样量准确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4份采血量不足的标本中2份由于老年人由于正常生理的退行性变,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导致红细胞的沉降率增加,血液呈高粘滞状态,血液粘度增高会引起血液阻力增加,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2]。有些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血管细、弹性差、循环差,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难度大,进行多管抽血时,血量不足。2份真空采血管管帽松动或有裂痕无真空而护士操作前未能仔细检查。

1.2.4  采了餐后血  1份餐后血标本由于护士在进行静脉采血前未做好告知,沟通不到位,患者未禁食。采血前未再次仔细询问,导致采了餐后血,影响检验结果。

1.2.5  漏采、误采  1份误采的血标本是由于病人搬床后,检验单床号未及时修改,采血时未仔细核对,1份漏采的血标本是由于血液检验单混放于大小便检验单夹内。

1.2.6  血标本损坏  1份血标本损坏是在送血的路上摔坏的。

1.3  护理对策

1.3.1  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  查对制度作为护理的十大核心制度之一, 查对制度是多年来在医疗服务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护士除了掌握其内容,还需在工作中落实到实处。在对住院病人进行采集标本前应认真查对医嘱 ,核对检验申请单及申请项目。护士对申请单有疑问时,应及时核准,核实后方可执行。查对标记好的试管与检验申请单是否一致,标记好的试管是否正确,还需仔细核查病人的姓名、床号、床头卡、腕带、进食情况,已确认病人的信息准确无误后才可进行静脉采血。在操作中、操作后进行反复查对。另外建立病区采血登记簿,内容有床号、姓名、试管数、检验单数、采血者签名、病区核对签名、检验科核对签名,如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积极补救措施。

1.3.2  加强护士检验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  我院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操作前告知与沟通,采血试管选择,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熟悉静脉采血目的及注意事项;护士在进行血管条件差,穿刺较为困难的患者时,最好由经验丰富的护士来完成操作;护士在确定穿刺成功后排除针头阻塞应及时调整针头位置,防止针头紧贴血管壁而致引流不畅[4];对老年及血液循环不良的患者,尤其二次采血认为血粘度高者,可采用注射器采血法;对有些外周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护士还应掌握股静脉、颈静脉穿刺法。静脉采血前护士应严格检查采血管质量,如管帽松动或者管壁有裂痕不能使用,在采血过程中,护士应预见性备用采血管,如穿刺成功排除针头相关因素而无血液流出和流血量不足,应马上更换采血管采血。有学者认为,严格按程序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将血液按照先抗凝管后非抗凝管的顺序缓慢注入,可有效防止血液的溶血和凝固[4,5];对于新开展检验项目及时做好培训护士长加强与血液检验科的联系,把更新的项目、要求及时与护士沟通,向她们讲解各种静脉血标本的采集方法、注意事项、目的和意义,以及真空采血管的使用要求,并把这些知识打印成文字,贴在经常看到的地方如护士排班本上,使新护士能很快掌握,并在日常工作中得以巩固。

1.3.3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我科从7月份开始由一名护理人员前一天将需要采集的标本,选择适当试管,在试管外面注明病人的科别、姓名、床号、住院号、送检日期,防止发生错误,便于抽血时再次核对,夜班护士核对信息,早晨采血时再次核对所有信息。加强运送过程的管理,经常检查试管架的质量,保证试管架完好,血标本垂直放置,避免振荡并及时送检;白班护士向需禁食的病人说明禁食的目的、禁食的时间及相关注意事项,病人和家属听懂理解后在通知禁食登记本上“病人签名”一栏中签名,并将禁食温馨提醒牌挂在病人床头,以进一步起到提醒作用。

1.3.4  加强质量控制  我院定期由检验科将收集到的不合格的血液标本进行原因分析,及时反馈到科室,护士长和护理组长加强监督,及时整改。检验科还定期与护理部进行沟通,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2  结果

我科2013年1—2013年6月份共采集静脉血液标本1014份,发生采血差错13份,其中采血量不足2份,采血试管错误4份,采血错误1份,血标本凝固1份,血标本溶血2份,餐后血1份,血标本损坏1份。采取改进措施后,我科2013年7月-2013年12月共采集静脉血液标本740份,发生采血量不足1份,血标本溶血2份,1份血标本凝固。改进后差错率由改进前的1.28%降至0.54%,改进措施后静脉采血差错率明显下降。

3  结论

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检验知识和操作技术培训、工作流程的 合理安排、加强质量控制可有效地防止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确保静脉采血检验的准确性,提高血液标本检验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小萍,齐讯捷,曾良,等.标本采集量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0,08(20):73.

[2] 袁丹聘.血液流变学在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6):716-717.

[3] 凌力.在医保改革中防范护理纠纷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8):636-637.

[4] 蒙洁珍.静脉真空采血失败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9):1082.

[5] 刘正玲,陈俊.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18):192.

推荐访问: 差错 标本 住院 采集 对策
[住院病人血标本采集发生差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