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新闻采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02 08:02:30  浏览次数:

摘要:《新闻采访》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知识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本课程主要通过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境和协作学习的设计,帮助和指导学生完成对知识和观念的建构。以学为中心和以培养学生三个核心意识、三个专业能力和三个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多元互动、协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新闻采访;建构主义;教学设计

《新闻采访》课程是新闻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和知识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新闻采访基本能力,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新闻采访的理论知识和运用方法;系统了解新闻采访的性质、特点;培养新闻敏感和熟悉记者角色、職责、修养及职业道德。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根据课程定位来开展教学,思考对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它一方面承担着实现传统意义上的专业教学目标,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兴趣,将新闻采访内化为个体的认知结构的任务。基于此,本课程设计实践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目标和意义建构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将知识“外化”以及实现自我反馈,使学生成为认知的主体,知识的建构者。

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内涵,对新闻采访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完成对记者角色和记者修养的认知。因此,在“教”的部分主要采用了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和多元互动三种方法有机结合来具体实施课堂教学。在“学”的部分,主要通过团队协作、任务导向和自评互评机制在课后展开实践、课上反馈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围绕学生的三个专业能力(新闻发现力、新闻策划能力、新闻采访能力)、三个意识(新闻意识、受众意识和角色意识)和三个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设计的探索和实践。

一、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行为主义 (Behaviorism)发展到认知主义(Cognitivism)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从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建构者。其学习观主要在于个体通过原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对新知识赋予意义并内化为认知结构。主要通过情境、协作、会话等设计来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一)“情境”的设计。通过案例教学、任务导向、自评和互评机制创设实际情境,帮助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案例分析”是新闻学专业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对理论知识的有效解析,反映了业界和记者的整体表现,具有很强的学习和分析意义。在《新闻采访》的课堂授课中以典型案例为切入口,解析相应知识点。案例的筛选主要是新闻奖作品、名记者、名栏目或热点事件,吸引学生关注,提高学生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力和对案例的判断力。再次是通过任务导向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予学生明确的任务,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反思总结,再布置下一个任务,逐步提升难度。同时每一个任务都包含上一个任务的巩固练习,到最后达到采访的综合练习,让学生像跳高一样节节提升。我们首先在课堂的采访环节起步,互相扮演记者和受访者的角色,对各自的提问技巧点评;然后走出课堂,在校园里寻找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接下来针对一个校园事件或新闻热点,采访学生或教职工;最后走出校园,在社会上开展采访事件。每一项任务都有一个自评和互评机制支撑创设实际的竞争情境,首先是个人或小组对作品进行讲解同时结合知识点进行自主评估,这个自评机制对加深所学知识点的巩固起到了一定作用。然后会进行小组互评优缺点,促进反思。最后进行最佳作品评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达到提高自我要求的目的。

(二)“协作学习”的设计。首先通过多元互动展开学生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恰当的师生互动,不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热情。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针对所学知识点展开讨论,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针对作业比如采访策划书等展开讨论,有助于锻炼深入思考的能力。也可以比较各种媒体的报道特色,使学生分析各媒体平台对同一新闻事件不同的报道角度,促进学生对新闻报道的理解。学生在第一节课就按照个人意愿组合成团队,并一直持续到学期末,共同完成各项实践作业。这个环节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实践作品的质量,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锻炼学生互相配合、共同解决问题、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字眼在建构主义研究中并不多见,而是被“意义建构”所取代,似乎教学目标的设定和分析是违背建构主义理论核心的。在《新闻采访》教学中发现,如果对当前所要学的知识含糊笼统,会影响意义建构。适当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完成意义建构,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二者不应该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在本课程设计实践过程中主要是尝试将教学目标和意义建构进行融和,充分发挥各自作用。

(一)新闻发现力+新闻意识+受众意识的综合培养。新闻发现是新闻采写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新闻采写者必须具备的一种专业思维。新闻发现是对事实信息的传播价值和最终表达方式的率先认知。在教学实践安排环节,首先会由每个人选择一条新闻线索并评估其潜在的新闻价值,然后在小组内进行推选最佳新闻线索用来与其它小组进行公开分享。所有小组进行公开分享之后,由班级同学进行选评,评出三条最有新意的新闻线索。一方面锻炼学生寻找线索、发现新闻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发现头条和重要新闻的意识。在评估学生新闻线索的时候会通过反复强调新闻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对潜在受众进行分析,逐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新闻意识和受众意识。

(二)新闻采访策划能力+角色意识的综合培养。采访策划书可对采访进行指导,促进采访者有效把握采访进程,对于采访任务有指导作用。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学生自选题目进行策划;然后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其它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最后由教师给出建议。这样能更进一步锻炼学生对新闻线索的理解和评估以及对新闻价值的判断,通过分析不同选题的优缺点,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视野,从新闻性和可行性出发,锻炼其全面思考问题,提高新闻采访策划的能力。同时通过新闻事件的选择,引导学生认识到新闻工作者是党和国家政策的传播者,是时代风云的记录者,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新闻并不只是个人兴趣的主观性选择,进而培养学生对记者角色特点的认知和意义建构。

(三)新闻采访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角色意识的综合培养。学生首先会通过简单的任务逐渐掌握采访技巧、建立自信;然后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对方拒绝采访、含糊其词等。会真正锻炼学生的采访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对记者角色产生直观、深刻的经历。同时因为采访作业由团队共同完成,一个学期下来很多小组会经历从最初的高凝聚力到意见分散再到重新凝聚的过程,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通过采访实践作品来看,学生对新闻价值、新闻线索、采访策划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并对自己的采访能力优劣方面都有了相对客观的认知,学生们每一次练习和实践都有了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的进步。通过学生的文字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认知到了记者工作的难度和重要性,同时认识到提高自身修养对于成为一名优秀新闻媒体人是至关重要的。在大学生涯中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反思等各方面的思维力;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及工作作风修养。这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需要日积月累,逐渐内化于行。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新闻采访、新闻记者、新闻价值等核心要素的意义建构,内化成为了个体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反映了通过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知识掌握、兴趣培养和意义建构都具有积极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通过《新闻采访》教学设计实践,体现了建构主义理念的指导作用,但是本阶段实践还停留在探索阶段,还不够系统和深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不断从宏观的教学设计理论上下功夫,也应该在方法体系上努力。加深案例分析法的应用,缩减理论讲授内容,加强学生思考和新闻判断的能力。在本阶段的教学中,还仅限于教师为主体选取案例,学生的参与性并未进行设计。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对具体新闻案例的选取分析和研究。要不断更新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之上可以尝试应用新的技术方式,比如视频连线新闻现场所在记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对信息资源的主动选取练习,利用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不仅是支持“教”。在此实践的基础之上,应该更系统的思考如何进行教学目标和意义建构的融合,比如加强培养学生新闻敏感和新闻发现力。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作为采写实施主体的学生,其新闻价值标准表现为主体性标准,受其自身兴趣、爱好影响严重。虽然新闻选择不可避免的受个体主体性的影响,但是作为新闻活动的其它两个主体,政府、媒体得价值标准也必须被学生意识到并引起重视。可以通过媒体刊发新闻的标准来加强培养学生对三类主体价值标准结合的新闻敏感和新闻发现力。此外,需要加强锻炼学生采访中的灵活反应能力,除了采访策划、提问、观察等方面的能力,更要加强培养学生对新闻现场、新闻人物、采访对象、新闻事件的直观认识和意义建构。最后,加强新闻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建构,让学生在案例面前,在采访实践中,强化新闻意识、受众意识、媒介素养意识,逐步建构出坚实正确的新闻观和价值观,能够以更加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和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李璇律,田莉.建构主义视域下的深度学习[J].教学与管理,2019(12).

[2]张成良,于海飞.融媒体语境下新闻采访教学的三重时空建构[J].现代传播,2019(05).

[3]陳连军.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引导—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

推荐访问: 教学设计 采访 探索 实践 新闻
[《新闻采访》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