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南平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建设创新思考

时间:2022-05-18 14:00:10  浏览次数:

南平地处福建北部,俗称“闽北”,是福建省辖区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全市面积2.63万平方公里,下辖一区四市五县,即延平区、邵武市、武夷山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全市现有117个乡镇,1 644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306万人,常住人口288万人。

一、农业的基本情况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1.76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68.32亿元;林业产值68.53亿元;牧业产值81.65亿元;渔业产值21.24亿元;其他服务业产值12.02亿元。

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374.36万亩,粮食总产量141.65万吨,增产2.52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46万亩,产量177.23万吨;烟叶种植面积30万亩,产量4.20万吨;水果种植面积79.6万亩,产量75.66万吨;全年食用菌(干品)产量7.44万吨。茶叶种植面积53万亩,产量5.11万吨,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1/5强。南平是多茶类茶区,主要有乌龙茶、绿茶、红茶、白茶四大类。武夷岩茶、正山小种、政和白茶3个产品已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武夷岩茶(属乌龙茶类)位列中国十大名茶,其代表“大红袍”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2010年,生猪出栏233.74万头;家禽出栏13 376.71万羽;兔出栏337.59万只;羊出栏17.59万只;奶牛存栏2.89万头,牛奶产量9.75万吨;禽蛋产量4.68万吨;肉类总产量33.87万吨。以肉鸡、牛奶、生猪为主的畜牧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7.82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7.28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36万亩;网箱养殖1.72万个、37.65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9.42万吨。

2010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3.86万千瓦。农用拖拉机保有量3.77万台;农用排灌机械12.09万千瓦;农用运输车0.73万台。

全市有8个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每年提供商品粮20多万吨,产量位居全省第一。是福建省最大的“产粮大市”、“产茶大市”、也是全省畜牧业生产大市和乳制品供应基地。素有“福建粮仓”和“茶都菇乡”之称。

二、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队伍情况

全市乡(镇)共有农技推广机构305个,其中:农业技术推广站135个、农业经营管理站115个、经济作物推广站20个、畜牧兽医站135个。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编制1 234人,在编人员938人,缺编296人。在编人员中其文化素质构成如下。

按学历划分:本科以上学历154人,占在编人员的16.4%;大专学历418人,占在编人员的44.6%;中专以下学历366人,占在编人员的39%。

按职称划分:高级职称人数45人,占在编人员的4.8%;中级职称人数509人,占在编人员的54.3%;初级以下职称人数384人,占在编人员的40.9%。

按年龄划分:50岁以上人员112人,占在编人员的12%;36~49岁人员729人,占在编人员的77.7%;35岁以下人员97人,占在编人员的10.3%。

按性别划分:男性732人,占在编人员的78%;女性206人,占在编人员的22%。

根据以上划分和统计分析:南平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队伍高学历、高职称、年轻人缺乏,与“农业大市”发展极不相称。

三、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严重

近20年来,专职从事农技推广的技术人员逐渐减少,各乡镇农技人员绝大部分被抽调去从事包村、招商、维稳等工作,农技推广人员难务正业,农技推广力量严重不足。乡镇现有在编农技人员938人,平均每个乡镇有8名专业技术人员,但实际在岗人员仅4~5人,只有50%~63%的人员在岗。即使在岗,也不能专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性质不明确,队伍不稳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乡镇机构改革首当其冲就是拿农技推广部门开刀,所谓行政事业脱钩,市场化改革,乡镇农技站兴办实体等等。一直以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因性质不明确,改来改去,反反复复瞎折腾。现在虽然明确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但是乡镇农技人员工作艰苦,事业单位又受到行政歧视,社会地位不高,农技干部队伍至今都不稳定。

3.乡镇农技推广经费不足,服务手段落后

可以说乡镇农技推广经费在乡级财政几乎为0预算,受经费所限,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大范围存在“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现象。乡镇农技站办公条件极其简陋,没有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投影仪等现代办公培训设备,培训手段落后,至今还停留在一块黑板、一根粉笔的落后水平。能够通过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办公、培训、信息采集和发布的能力非常弱。乡镇推广机构在改革后,房屋、设备等被大量变卖、转移,目前多数都在乡镇政府办公,没有化验、培训、农业示范基地等基本推广设备和场所,交通工具不足,乡镇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难度大。

4.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待遇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据建阳市对乡镇农业、教育、卫生岗位中级职称(八级、十级),初级职称(十一级)共3个级别的从业人员工资进行调查:相同岗位职称条件下,农技人员月平均工资为3 132.03元,教师为3 374元,医务人员为3 319.33元;农技人员月平均工资比教师减少241.97元;比医务人员减少187.3元。乡村中小学教师、护士享受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的政策,农技人员则没有这个政策待遇。现在许多乡镇绩效工资、社保、医保都由乡镇农技站自己解决,每月3 132元工资还拿不全,不少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只能通过经营求生存。这种状况,对搞好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极为不利,更难以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南平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队伍建设创新思考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改革落后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当前,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进步越来越重要。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针对我市现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政府对农技推广的支持,深化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形成社会化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适应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1.撤销多头建站,成立“三农”服务中心

多头建站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乡镇农技站、经管站、农机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水利工作站等事业单位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人事权又属于乡镇管理,现行的乡镇政府中心工作多,财力弱,只能使用专业技术干部从事繁杂的中心工作,对公益事业单位又无力保障他们所需的工作经费,因此,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在编不在岗,混岗现象极为严重。长期以来,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存在“线段、网破、人散”的局面,那么撤销多头建站,成立“三农”服务中心是新时期乡镇机构改革的方向。

县级政府要明确乡镇“三农”服务中心的性质和编制,它属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公益性事业机构。县级编办根据乡镇具体情况确定事业编制数,将原有乡镇涉农站(所)并入“三农”服务中心,其并入“三农”服务中心的人员地位、性质不变。根据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农”服务中心可内设农业生产服务中心,农村耕地管理中心、农村资产管理中心,农村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农村水利服务中心等等,统筹协调“三农”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全方位服务,建立服务型基层政府。

2.组建产业试验站,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主导产业整县制规模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改乡乡建站为区域建站。产业规模大、区划明显、产业优势突出的地方,要尽快向建立区域站方向努力。结合县级机构改革,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由县级政府和农业部门提出建设若干个农业主导产业试验站,主要工作职责是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开展农业“五新”技术的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培训等工作。不受行政事务干扰,全心投入农业田间试验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产业试验站”要建在农业产业集中度高、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的乡镇所在地,为县级公益性事业单位。根据工作需要,机构定岗定人,由县农业局主管。试验站技术人员可由县级农业局技术专家派出或由业务能力强的乡镇农技干部调入。解决当前农业干部忙于行政事务,无人专心从事农业试验示范推广工作的尴尬局面。产业试验站要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示范基地、实验室、培训室等基础设施,财政应重点加强试验站建设,集中有限的财力扶持县域农业产业发展。例如我市顺昌县,农业主导产业为柑桔、食用菌,即可在食用菌产业集中的大历镇建立食用菌试验站,在柑桔盛产的乡镇建立柑桔试验站,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强化公益性职能,加大农技推广经费投入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农民提供农业公共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农技推广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公益性职能,它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由政府建立一支履行公益职能的农技推广服务队伍,不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发展的共同经验。因此,在加强现有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体建设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供销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形成一个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增加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并能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改进乡镇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手机等媒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简明直观、双向互动的农业科技服务。五、提高农技人员待遇,稳定农技推广队伍加强对农技人员的使用管理,乡镇农技人员必须在其位、尽其职,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工作业绩与工资、职称评定直接挂钩。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人员给予更高的生活补贴,确保他们的工资达到在乡镇其他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水平。大力推行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每年对现有从事公益服务的农技人员进行分层次、多内容的继续再教育,定期送到农业院校学习,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其成为基层农技推广带头人。加强农技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推广条件,帮助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使农技人员办公有场地、工作有设备。在提拔重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强化内部管理来调动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稳定基层农技推广队伍。

推荐访问: 南平市 队伍建设 技术推广 乡镇 思考
[南平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建设创新思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