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罗非鱼流通模式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时间:2022-05-18 13:05:03  浏览次数:

摘要:21世纪以来中国罗非鱼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分析了中国罗非鱼产业现有的流通模式和各主产区的流通模式,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中国罗非鱼生产多集中于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或地区,形成了以加工厂为核心的流通体系,虽然也有由加工厂主导的产运销一体化高集成的流通模式,但是更多的还是各主体之间是纯粹买卖关系的市场交易模式。中国罗非鱼流通模式同时也存在着流通渠道分布不均、信息沟通不畅和国际流通受限等问题,据此提出了加大物流配套技术发展、建立产业组织、开拓国内市场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罗非鱼;流通模式;加工

中图分类号: F326.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10-0401-04

收稿日期:2013-12-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273135);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2013JBFR04);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49)。

作者简介:代云云(1985—),女,河北沧州人,博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渔业经济与渔业信息技术研究。Tel:(0510)85550245;E-mail:daiyy@ffrc.cn。

通信作者:袁永明,研究员,主要从事渔业经济与渔业信息研究。E-mail:yuan@ffrc.cn。罗非鱼作为世界水产业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品种[1],被誉为“21世纪的鱼”。中国自1956年开始引入罗非鱼,之后经历了品种引选、技术创新等阶段。尤其从2000年开始迅速发展,到2012年中国的罗非鱼产业达到了巅峰期,产量从2000年的62.9万t增长至2012年的155.3万t,出口量从2002年的3.2万t增长至2012年的36.2万t,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和出口国。但2009年开始,产品价格一直徘徊在低位,且呈下降的趋势,同时产品成本不断增长,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罗非鱼的流通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

1中国罗非鱼流通模式现状

1.1中国罗非鱼的生产和消费情况

目前除西藏、青海和上海等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外,中国其余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罗非鱼养殖。鉴于罗非鱼自身不耐寒的热带鱼特征,其养殖产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这些地区得益于有利的气候和丰富的淡水资源,罗非鱼养殖发展迅速,2011年这5个省(区)的罗非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5.3%(图1)。此外在北方地区如京津冀地区、山东、辽宁等地利用发电厂的废热水、地热水,结合夏季6—9月份高温期间养殖罗非鱼,其产量约占3%。受饮食习惯的影响,中国的罗非鱼消费主要是以活鱼为主,消费市场包括南方各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新疆、四川和东北等地。其中南方各省主要消费鲜活罗非鱼,在四川和东北等地由于运输距离和消费习惯的影响,主要消费罗非鱼片和鲜活罗非鱼。

1.2中国罗非鱼的销售模式

中国大部分养殖的水产品是以鲜活形式销售的,但罗非鱼作为出口主导型产品,其加工比例占到了60%。水产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超市、连锁店和养殖户自营渠道等。中国约有340个批发市场用于水产品的经营批发和零售[2]。此外,超级市场和大型连锁店正渐渐成为鲜活和加工产品重要的销售渠道。按销售过程中各主体之间的联结方式(包括资本、协议、合同)[3],可将罗非鱼交易分为市场交易型、联盟合作型和产运销一体化型3种。

1.2.1市场交易型反映的是产品从生产到国内或国际市场的一个流通过程,主要涉及的环节包括生产者、产地贩运商、产地批发商、产地零售商、加工厂、销地批发市场、销地零售市场或国际经销商等环节。这类交易模式中,罗非鱼流通过程的各环节由不同主体承担,以纯粹的市场关系为主,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随机地选择买主进行交易,彼此之间没有协议或合同,这是我国目前罗非鱼流通模式中最为常见的类型。

1.2.2 联盟合作模式是指罗非鱼流通过程的各环节由不同主体承担,彼此之间建立了长期联盟合作关系,通过协议或合同的形式进行分工协作。这种模式也是我国目前罗非鱼流通的重要类型。根据流通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属性,联盟合作型模式可分为以下2种:(1)加工厂主导型。该模式以加工厂为核心,加工厂是罗非鱼供应链最具实力的环节,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系统化的销售渠道,配备强大的信息系统,与生产者和市场有紧密的联系。加工厂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链接是当前罗非鱼产业的命脉,国际市场连续稳定的需求使之可以与养殖户、贩运商、批发商等形成长期稳定的联盟合作关系,以获得连续稳定的罗非鱼产品供应。这种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加工厂罗非鱼产品的国际消费需求,国际市场对罗非鱼产品的需求越大,其主导的整条供应链的合作关系就越稳定。(2)合作社主导型。该模式一般以当地罗非鱼合作社为核心。这些生产合作社大部分是由养殖户自发组织成立的[4],主导者包括加工厂、饲料厂或饲料供应商等。这些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企业化经营,积极开拓市场,组织合作社成员生产销售,同时进行技术指导,与下游企业间形成稳定的契约合作关系。

1.2.3产运销一体化模式是指罗非鱼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的各环节均由一个主体来完成,无其他主体参与。这是流通模式中组织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模式,在罗非鱼产业中较为少见。此种模式一般由加工厂牵头,生产环节实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运输环节由加工厂自建物流配送中心,销售环节自建经销渠道与销售终端,如连锁专卖店或超市专卖区等,整个流通环节更具效率。

1.3中国罗非鱼的基本流通模式

与青、草、鲢、鳙等传统的大宗鱼类相比,罗非鱼的国内消费认知度不高,而在国际市场上作为鳕鱼等白肉鱼的替代品,其认可度很高。中国超过一半的罗非鱼都用于出口,出口也是中国罗非鱼产业快速增长最重要的动力。国际市场对罗非鱼产品的需求主要包括冻罗非鱼片、鲜冷罗非鱼片、冷冻或制作贮藏的罗非鱼等,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拉动了罗非鱼加工出口。加工厂成了中国罗非鱼产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目前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

中国罗非鱼最基本的流通模式是以加工厂为中心,向前延伸为生产者、贩运商或批发商,向后延伸为国际收购商、国内批发商和零售商等。生产者可能是散户、大户、生产合作社、企业等,国内零售商包括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宾馆和饭店等(图2)。这一流通模式是当前中国罗非鱼产业最为普遍的流通模式。虽然加工厂在罗非鱼流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真正掌握罗非鱼产业命运的是国际收购商,加工厂更多的是按照国外订单进行收购加工,定价权也基本掌握在外商手中,这种流通模式对罗非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极为

不利的,也是流通环节的症结所在。

1.4主产区罗非鱼流通模式

中国罗非鱼养殖基数大,加工企业多,从业人数上百万,有育苗、饲料生产、流通运输、技术服务、渔药供应等系列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条从种苗、养殖、加工到出口贸易的产业链。主产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云南省、京津冀等省(市、区)。

1.4.1广东省广东省作为中国最大的罗非鱼主产区和出口省份,2012年出口量达12.8万t,占全国总出口量的354%。由于罗非鱼具有个体适中、肉质厚、骨刺少等特点,在广东省内市场的销售一直比较活跃。省内销售的罗非鱼,基本上是活鲜产品,另外有少量加工制品,包括罐头。用于出口的罗非鱼,大多由经销商到塘边进行收购,并销售到加工厂,或由加工企业直接对其进行收购。目前,在广东省的茂名、广州、湛江和肇庆等罗非鱼养殖主产区,由于一些有实力的公司加入,使这些地区连片大面积养殖基地不断涌现,“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罗非鱼产业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4.2海南省图3显示了海南省罗非鱼的流通体系,主要包括上游品种选育、苗种生产、成鱼养殖和下游的专业捕捞运输及加工销售环节,配有饲料供应、检测防疫、技术协会等相关支持产业。合作社带头发展的流通模式在海南省得到了广泛推广,这类合作社一般是由种苗厂、饲料经销商、饲料厂带头,由合作社统一为养殖户供应苗种、饲料,提供技术指导,最后统一收购,销往加工厂。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有利于产业良性运行,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1.4.3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罗非鱼产品主要是以加工出口为主,以鲜活内销为辅,总产量的3/4都用于加工出口[5]。产品的市场供应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稳定的流通体系,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在外销方面,形成以行业协会为主导,加工企业和养殖户为支撑的流通网络。以百洋集团牵头成立的广西罗非鱼协会,通过联合区内加工企业和养殖户,对罗非鱼产品进行分级、加工、出口销售。而小型的加工企业则直接到塘边收购,用于加工出口。二是在内销方面,国内消费者更偏好鲜活的鱼类产品,商贩在塘口直接收购鲜活罗非鱼,或由养殖户直接销售到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厂食堂、火锅店、消费者家庭。广西的罗非鱼内销主要以区内和周边市场为主。

1.4.4福建省进入21世纪以来,福建省各级政府加强了水产品市场建设,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拓展罗非鱼商品销售渠道,成立罗非鱼专业合作社,建立购销网点,开拓终端市场。同时通过攻克罗非鱼活鱼长途运输难关,开拓国内市场,将福建省罗非鱼销售到全国各地。目前,福建省近1/5的罗非鱼通过专业合作社销往北京、哈尔滨、沈阳、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区域性罗非鱼产品市场正逐步形成。内销之外超过4/5的福建产罗非鱼都销往国际市场。

1.4.5云南省2005年以前,云南省罗非鱼全部依靠国内市场消化,随着各级政府的日益重视,一批外向型加工企业的逐步建设投产,2011年全省罗非鱼加工量为1.06万t,同比增长6%。至2012年,云南省约占总产量10 %的罗非鱼用于加工出口。昆明等地相继建立诸多大型农产品市场,并日渐形成了一个连接城乡、覆盖产销两地的农产品大市场网络。水产品具有易腐性,无论是活体运输还是冷藏冷冻品运输,都对物流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云南省为了畅通水产流通的渠道,逐步建立了水产物流市场,水产仓储运输业有了较大发展。通过农产品市场的建立和水产品流通环节费用的降低,促进农民增收和罗非鱼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1.4.6京津冀地区京津冀罗非鱼产量远小于青草鲢鳙等大宗水产品,在产业发展初期,并无物流参与,只能满足极少数群体消费及科研需求。在20世纪90年代奥尼罗非鱼推广后,产量激增,罗非鱼开始进入批发市场,标志性的事件是红桥市场和天民市场的开业,特别是天民市场开业,确立了北京作为三北地区水产批发集散中心的地位,该区罗非鱼产量的60%以上在这里进行交易。罗非鱼的流通开始有了明确分工,有专业的运输和零售批发商,从而带动了京津冀罗非鱼产业的发展。目前,天民市场已经关闭,京深海鲜批发市场、大洋路海鲜批发市场、回龙观海鲜批发市场成为罗非鱼主要销售地,罗非鱼价格受这3个批发市场影响。同时,自2011年起,随着运输技术和设备的进步,福建产罗非鱼开始影响京津市场。

2中国罗非鱼流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流通环节的发展强调相关的行为主体要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目前中国罗非鱼流通环节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意识缺乏,物流断链的现象时有存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生产区域过于集中,部分省区流通渠道不畅

中国罗非鱼的生产区域过于集中[6],主要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区),这些省(区)罗非鱼产量远超过当地的需求。与此同时,西藏、四川、辽宁等内陆地区的消费者对罗非鱼的需求较大,由于受罗非鱼运输流通的附加费用导致的当地罗非鱼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以及购买渠道局限性的影响,这些地区消费者想吃而吃不到或者没有能力消费,购买量并不大。流通渠道掌握着销售市场的命脉,尽管中国交通运输条件日渐完善和高速公路网络日趋便利,使全国各级水产市场正在迅速地按照市场需求供给产品,但在国内市场仍没有建立畅通的罗非鱼流通渠道。目前在内陆市场,罗非鱼的销售有活鱼和加工产品2种形式。但由于水产品的易腐性,无论哪种形式都对物流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尤其是活鱼运输。目前采用最好的密封铁罐运输车充纯氧方式,最高能够达到1 m3水体运输鱼0.75 t(200 km以内)的水平,运输直接成本0.3~0.4元/kg,考虑到运输死亡和排泄消耗等损失,成本还会再增加0.1~0.2元/kg。如能改善货运配套技术,形成规模经济,压缩成本,罗非鱼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势必会大幅增加。

2.2加工企业占据流通体系主导地位,养殖户议价能力弱

中国罗非鱼流通体系是以加工厂为核心的,由加工厂带动罗非鱼产业的发展。在罗非鱼主产区,大部分养殖户销售罗非鱼的首选是加工厂,当加工厂收购能力不足的时候,才会选择自己销售到国内市场。罗非鱼产业中加工厂的主导地位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直接导致产品收购价格过分受制于加工厂,无法得到提高。除了国际经销环节外,罗非鱼产业的利润多分配在加工环节,养殖户议价能力弱,无力提高售价,只能随加工厂定价。不但使养殖户的利益受损,同时也造成生产积极性降低和社会福利的损失。

2.3缺乏国外自主经销渠道,产业发展受限

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使中国罗非鱼产业得以飞速发展,现阶段罗非鱼的销售仍然是以国际市场为主,超过产量50%的产品销往国际市场。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罗非鱼产业从2000年开始就一直沿用依靠国际市场的发展模式。而在这种发展模式中,中国罗非鱼产业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国外经销渠道,加工厂更多根据国外经销商的订单量收购罗非鱼,进行产品加工。国内加工厂互相之间压价现象屡屡发生,造成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命脉控制在国外经销商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罗非鱼产业的利润很大程度上被外商剥夺,国内生产者和加工厂所占的份额有限。建立独立自主的经销渠道成了罗非鱼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3结论与政策建议

中国罗非鱼产业发展迅速,生产多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区),已经形成了以加工厂为核心的流通体系,虽然也有由加工厂主导的产运销一体化高度集成的流通模式,但是更多的还是各主体之间是纯粹买卖关系的市场交易模式。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生产过于集中,导致部分地区流通渠道不畅;信息沟通不畅,加工厂占主导地位,生产者没有议价权;没有建立自有的销售渠道,仅仅是依靠外商销售产品。

基于本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拓展流通渠道,加大物流装备及配套贮运技术的发展。内陆地区市场的开拓,主要受活鱼运输成本高和流通渠道不畅的限制,只有建立畅通的流通渠道,加快贮运设备与技术的研发,才能实现鲜活罗非鱼“南鱼北运”工程,逐步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2)建立产业组织,加强信息沟通,提高养殖户的议价能力。在产业过分受限于加工厂的条件下,建立产业组织,将养殖户联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养殖户议价能力,增加养殖户在销售时的主动性,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3)开发国内市场,积极掌握主导权。国际市场的发展对罗非鱼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中国罗非鱼产业过分受制于国际市场,积极推广冻罗非鱼和深加工产品在国内的消费,才能有效促进国内国际市场平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从而掌握产业的主导权。

参考文献:

[1]邸刚. 关于我国罗非鱼产业化发展的探讨[J]. 中国渔业经济,2002(4):17-18.

[2]FAO. 国家水产养殖部门概况[EB/OL][2014-06-27]. http://.cn/qkpdf/jsxk/jsxk201410/jsxk201410130-2.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 罗非鱼 中国 存在问题 流通 现状


[中国罗非鱼流通模式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