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武术课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2-05-13 10:05:03  浏览次数:

【摘 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明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武术课是传承和发扬武术这一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较好方式,适当的武术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在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得到塑造。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讨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提出在武术课堂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武术这一民族精粹。

【关键词】武术 中国传统文化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1-0130-03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最具代表性的体育项目,却被拒之奥运会的大门之外,武术离奥运会越来越远。而日本的柔道和韩国的跆拳道,已经进入奥运会这个大家庭。跆拳道在韩国属于国技,国家不仅把跆拳道列为学校教育中的必修课,而且对于年满18岁必须服兵役的成年人来说,更是必修的内容。这种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重视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2004年武术课成为学校教学大纲课程的必修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跆拳道、国标舞、街舞等一些体育项目对传统的武术项目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武术是花拳绣腿、花架子,对武术课持着敬而远之甚至不耐烦的态度。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武术这一民族文化,须从学校武术教学课堂入手,逐步培养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知和兴趣,让青少年了解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对继承和弘扬武术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武术文化

当前东西方文化进行激烈的较量,我国民族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渗透,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青少年。中国武术不仅仅是身体力量和搏击技术的结合,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漫长的发展逐步形成,积淀了深厚的民族精神文化。继承和弘扬武术这一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在学校开展武术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接受武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20世纪一代功夫之王李小龙把中国的武术文化推到世界武坛的巅峰,中国武术风靡全球。李小龙是传承和弘扬武术文化的代表性人物,随着一代巨星的逝去,武术文化之光在世界上有所暗淡。不过近年来武术文化在国内甚至世界上都有所发扬,依托《武林风》电视节目的国际影响力,WLF世界自由搏击理事会成立,WLF与世界上最负盛名的WBC、WMC、UFC、WKA、K-1等搏击组织以及相关栏目紧密合作,为传承中国武术文化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武林风》多次成功举办国内国际大赛,让更多的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去了解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提高武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学校的武术教育,向学生展现武术独特的运动形式、优秀的文化内涵和独有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感知武术文化,对武术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弘扬武术文化、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构成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而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武术不仅具有体育功能,还具有其他体育运动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武术文化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精髓,凝聚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特别是武术文化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发展史与民族发展史息息相关,是民族精神的写照。宋代民族英雄岳飞,明代抗倭英雄俞大猷、戚继光,清朝末年的民族英雄霍元甲,以及近代抗日战争中让日寇闻风丧胆的二十九军大刀队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丰功伟迹的人物,也在中国武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魂。通过武术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武术技能的同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振奋民族精神。通过武术文化教育向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因此抓好武术教学工作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3.强身健体,提高国民素质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少年强,则中国强。当前的全国各类学校学生素质调查报告中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等居高不下。而他们将要担负富强祖国的重任,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国民素质的优劣。武术相对其他体育项目有自身的优点:武术注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强调精、气、神的完整协调。通过教学和训练,能够使学生达到壮内强外的健身效果。例如,五禽操就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长期坚持武术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调精神、通经脉、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达到健体强身的效果。

4.锻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怕苦怕累,依赖父母,性格软弱,心理素质差,受不了一点挫折。通过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武术文化,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意志品质。以武德教育增强青少年的自信心,使青少年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 武术课在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和发扬武术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早在1956年教育部就把武术列为体育教学内容之一。但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武术在体育课堂上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主要原因有:(1)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面临升学压力。升学率高就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武术课自然不被重视。(2)学校大部分体育教师并不是武术的专业教师。教师自身的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将武术技术内容和文化传授给学生。当学生发现武术并不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时,自然就失去兴趣。(3)教材陈旧、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不注重实用性,没有反映出武术的整体攻防技术,没有突出武术的本质特征。(4)学校领导对武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生练习武术后会出现打架斗殴的事件,练习别的体育项目相对武术运动来说更安全。

三 如何更好地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课

1.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的素质

只有提高武术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把武术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学校可以聘请一些国家队、省队退役的优秀武术运动员来校授课,以及一些民间的武术高手到校指导。加强武术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体育教师的武术素质和水平,这样才能推动武术在体育教学中持续健康地发展。

2.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贯穿武术教学的主线。青少年大多活泼好动、精力充沛,针对不同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武术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接受教育,而不是采取强制性的、命令式的教育方式。例如,对女生可以先从女子防身术教起,进一步引起其对武术的兴趣。中国武术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它体现了武学中完美的艺术性,让学生了解武术的内在文化,进一步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3.选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在武术教学中方法要多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武术教学要有游戏性,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武术基本功练习变成游戏的形式,学生练习的兴致就会被激发。武术教学要有科学性,青少年的武术教学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不能按照成人的教学手段来施教,要强度适中,要精心安排课程,要把动作难度过大的练习删除,保证学生的安全。

四 结论

在体育课开展武术教学时准确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兴趣激发学生习武的乐趣,是传承和弘扬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从青少年抓起,通过向学生展现武术独特的运动形式和独具的价值理念以及优秀的文化内涵,增强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同,进而产生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这对弘扬武术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让青少年真正体会到中华武术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他们将武术文化更好地传播。

参考文献

[1]徐才主编.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90

[2]张明信.中小学校武术发展的困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7(S2)

[3]李小芳、王明伟.在学校开展全面的武术教育迫在眉睫[J].搏击·武术科学,2008(1)

[4]杜俊儒.对中学武术教学现状的研究及发展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3(33)

[5]彭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时代教育,2013(12)

[6]郑强芬.浅析当代社会弘扬武术文化的意义[J].搏击·武术科学,2007(4)

[7]杨明、朱斌.论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J].体育科技,2006(4)

[8]蔡仲林、施鲜丽、葛耀.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6)

〔责任编辑:庞远燕、汪二款〕

推荐访问: 武术 重要性 体育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