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探析

时间:2022-05-11 08:05:02  浏览次数:

摘要:旅游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贵州旅游业只有与文化产业联姻。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在论述什么是旅游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分析了贵州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资源和市场条件,提出了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六大系列产品的构想,并就创立贵州旅游文化产品品牌相关问题阐述了看法。

关键词:贵州;旅游文化产业;探析

中图分类号:F59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09)01-0125-07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

(一)文化与文化产业

广义的文化即“人化”,是与“自然”相对的一个概念,凡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活动及成果都是文化。文化可分为三个大的方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方式文化(包括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生存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等)。

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生产要素,以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工业化的方式生产文化产品以满足精神消费需要的产业,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后转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无限追求的基础上产生的。

精神文化需求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的,但要形成产业则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资本条件和市场条件,因此文化产业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人们对有形的物质消费是有限的,而对无形的文化需求是无限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生产、销售文化产品的文化产业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外延,从而形成一个文化产业群,这个产业群分为3个层次:核心产业层,指负载文化意义的产品的制作与传播,即生产和销售以独立形态呈现的文化产品的产业(如新闻出版业、影视业、网络业等等);基础产业层,主要指文化资源整理和内容创作,即文化意义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的产业(如艺术品创作、博物馆、演出等等,含义相当于我国以前的“文化艺术事业”);延伸产业层,包括所有向其他行业提供文化符号,从而使之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产业(如服装设计业、建筑装饰装潢业、旅游业等等)。从延伸产业层可知,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和带动作用,极易与其他产业结合,从而给这个产业带来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旅游业与旅游文化产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依托,旅游设施为凭借,通过提供旅游服务以满足旅游消费者各种需要的综合性行业。凡是便利旅游活动,能为旅游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都属于旅游业的范畴,如住宿业、餐饮业、客运业、导游服务业、娱乐业、旅游商品销售业等。

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是一种文化消费,通过旅游活动获得精神需求上的满足,因此旅游业是具有文化性质的行业,与文化产业存在很大的交叉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成熟,旅游者对旅游产品越来越注重文化意义上的消费,同样是吃,同样是玩,但要吃出文化,玩出文化。换言之,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这两个交叉极大的行业呈现出越来越紧密的结合。由此,我们把作用于旅游的文化产业称为旅游文化产业。

二、贵州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条件

(一)丰富的资源基础

资源是产品的基本生产要素,文化产品的生产要素是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外延具有开放性,凡是能够为文化产业所利用的文化要素都属于文化资源的范畴。有四种表现形态:一是符号化意义的文化资源,如绘画、音乐、文学等;二是经验型的技能文化资源,是由人掌握的活的技能,如工艺品的制作、乐器演奏、剪纸、歌唱等艺术方面的技艺;三是实物状态的文化资源,如文物古迹、主题公园、工业产品、农副产品等;四是方式形态意义的文化资源,如节庆活动、祭祀活动、风俗礼仪等。

作为西部多民族地区,贵州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贵州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供了物质前提。以下对文化资源分类作介绍。从方便旅游开发,便于产品组织的的角度,我们把民族村寨单独列为一类,但民族村寨是综合型的,这是一个文化空间,包括各种形态的文化。

1 村寨类

这里所说的村寨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在一个至多个文化要素,或一项至多项民俗事象上具有显著特色,能够成为某个特定民族在某一地域的典型代表的村寨。

贵州保存了较多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村寨,这些村寨或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典型、突出,或历史悠久,或保留了某种传统工艺,或村寨的选址、民居有特点,或生态环境与村寨结合完美等。如:花溪的镇山村、惠水的辉岩村、黎平的堂安寨、三都的怎雷村等。

2 民俗节庆类

欠开发、欠发达的历史与现实,使贵州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婚丧嫁娶等人生礼俗,都保持着浓重的传统行为方式与习惯。在广大的乡村,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氛围浓郁,春节熏制腊制品、贴春联、放鞭炮,端午节包粽子、划龙舟等是重要的节日传统活动。少数民族地区更是保存了众多地方性、民族性突出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如苗族的芦笙会、花炮节、姊妹节、龙舟节,布依族的“六月六”、查白歌节,侗族的祭萨、“三月三”,水族的端节、卯节等。

3 民间文艺类

贵州,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喜欢用歌舞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民族民间歌舞。民歌从演唱内容分主要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彝族、土家族等民族的各种山歌、情歌、生活歌、劳动歌、仪式歌、历史传说歌等,而苗族飞歌、侗族大歌的音乐特点和演唱方式已成为民歌中的经典和贵州地域文化的标志。舞蹈主要有:苗族侗族各种形式的芦笙舞、侗族的“龙喘”、土家族的摆手舞等,苗族的反排木鼓舞、锦鸡舞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4 工艺美术类

贵州地灵人杰,千百年来创造并保留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如:蜡染、枫香染、挑花和刺绣、剪纸、农民画、银饰制作、乐器制作、木雕、石雕、根雕、泥哨等工艺品的制作等。

5 饮食文化类

黔味属于川菜系列,但却有自己的风味特点,如各种凉拌菜、素菜的制作,苗族、水族不同酸汤的制作等都是川菜所没有的。各种风味小吃无论是原料的采用、制作方式还是吃法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由于经济不发达的现实,贵州各地农村在家禽、家畜的养殖,农产品的种植方面仍保留了传统的方式,加上工业污染少,使贵州的农副产品多为“绿色”,为贵州的餐饮业提供了很好的原料。

6 特产类

烟、酒、茶、药材、辣椒是贵州著名特产,尤其是茅台酒,是中国名酒之冠。由于茅台酒的酿造地茅台镇特有的地理、生物环境,茅台酒绝无异地生产的可能,因此具有垄断性。贵州茶叶种植、生产的历史悠久,气候条件、土壤环境都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加之工业不发达,污染少,因此茶的品质出类拔萃。2002年贵州抽送24个茶样本到农业部茶叶质量测试中心检测,17个样本的各项指标全部达到欧盟标准,全国少见。但由于各种原因,贵州至今没有产生与茶的品质相符的品牌。贵州的烟叶和中药材在全国也享有较高知名度。

(二)良好的市场环境

任何产业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市场支撑,尽管目前贵州旅游业在全国属于非先进省份,客源市场规模不大,但已具备了良好的市场基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广阔的市场基础

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步扩大,国内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部向西部转移,作为旅游目的地的贵州,公众认知度也逐步提高。近几年来,由于大力调整旅游产业结构,加大市场宣传促销,实施精品战略,成功打造了自然生态、文化遗产、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探险旅游等一批新型旅游产品,产品结构从过去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多种类型转变,使贵州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率,而且在增长方式上显示出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趋势。贵州旅游业良好的发展态势,使得贵州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一开始就处在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环境之中。

2 旺盛的市场需求

从大的消费趋势看,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实际上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全部是文化;人们的消费,都是在时尚和文化的引导下进行的一轮一轮的新行为。从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看,纯观光型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趋于减少,参与型、体验型等文化科技含量高的产品趋于增多,除非具有垄断性,否则传统的走一走,看一看之类的产品将被市场淘汰。旅游者通过旅游得到的是经历,经历越丰富越新奇旅游者获得的旅游价值越大。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旅游者除了追求“游”的产品丰富多彩外,对行、食、宿、购、娱也有了更多的要求。对行、食、宿、购希望得到更多的文化附加值,在旅游中希望得到富于地方性和民族性的娱乐产品以丰富旅游生活。旅游者对旅游产品高文化附加值的需求也正是形成旅游文化产业的市场基础。

3 作为多民族地区较高的公众认知度

长期以来由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低,其在国内的影响力一直不高,至今仍有很多人对贵州缺乏一个清晰、整体的了解。但是国人对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基本国情的认知,以及贵州是典型西部省份的认知,使贵州作为多民族地区具有较高的公众认知度。特别是随着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走出村寨,走向国内、国际舞台,以及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组织的大型文化宣传活动“多彩贵州风”的开展,更进一步强化和提高了这一公众认知度。

三、贵州旅游文化系列产品开发构想

从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需要开发。所谓开发就是通过创意激活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重新组合包装,从而形成巨大的文化财富,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意包括创造性的构思、各类信息的搜集运用、主题的提炼、方案的制定、经营过程等等,它决定着文化资源价值的高低及文化产品的独特性,而创意本身也成为一种永不枯竭的文化资源,并且是最有价值和稀缺性的文化资源。以下就贵州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提出构想。

根据现有资源条件和市场基础、市场前景,贵州可以开发以下几大产品系列:

(一)村寨系列

村寨(自然村寨)是中国乡村的基本社区,是相对完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自足的社会生活单位。一个村寨必然包括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文化的各个子系统。

村寨的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整体性,即把村寨作为一个整体开发为产品,包括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要充分挖掘各种民俗事象,并以可感的方式展示出来,尤其要保留或培养淳朴、热情、自尊自爱的民风,因为这是一个村寨重要的民俗文化,使旅游者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与这个村寨有关的东西。第二是根据村寨特点,确立不同主题,防止产品雷同。村寨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整体性原则并不是有什么就做什么,或面面俱到,而是根据现有资源提炼主题,着力打造一个或几个亮点。第三是有选择性,要选取条件好的村寨优先开发,而不是遍地开花。条件好包括可进入性好、有一定规模、民俗事象丰富、特点突出、自然环境优美、便于产品化等方面。

村寨在贵州旅游文化产品系列中突出优势是能发挥空间载体作用。根据贵州现有村寨的特点,可以分不同的主题进行开发,具体如下。

1 苗族文化旅游村寨

贵州是苗族的聚居区,其分布遍及全省,尤其是黔东南州清水江流域的几个县,苗族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被认为是“苗疆腹地”、“苗族大本营”。贵州苗族标志性的舞蹈锦鸡舞,热情奔放的反排木鼓舞就来源于这里,苗族飞歌也以这里最为典型。尤为重要的是这里有众多保存完好、民俗事象丰富、民风古朴的苗族村落,如村寨旅游开发较早的郎德、西江,其他的如施洞、桃江等,这些村寨适宜作综合性的开发。实际上世界旅游组织已把清水江重要支流的巴拉河流域的苗族村落列入发展乡村旅游的示范点。

2 布依族文化旅游村寨

布依族是贵州的原著民族,全国97%以上的布依族人口居住在贵州。布依族寨子多选择在依山傍水之地,自然环境优美。贵州中、西部典型的布依族寨子就地取材,用石头筑墙,石板当瓦,形成石头村。贵阳的镇山村、关岭县的滑石哨、贵定县的音寨、惠水县的辉岩村都是保存较完好的布依族村落。

3 侗族文化旅游村寨

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桂、湘交界一带,而又以贵州居多。铜仁地区玉屏县及黔东南州是贵州侗族的主要聚居地,这一带形成了浓郁的侗族文化氛围。因保存完好的鼓楼群和地坪风雨桥而出名的李黎平县肇兴、三月三的聚集地镇远县报京等村寨可以进行侗族综合文化主题开发。

4 水族文化旅游村寨

水族也是极具贵州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三都县是全国唯一一个水族自治县。水族古老的文字“水书”、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卯节、传统技艺马尾绣是水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事象。可以依托水扒、水各、怎雷等著名的水寨对水族文化作全面的展示。

5 汉族地方文化旅游村寨

贵州有一个全国独有的文化现象,即贵州存在被汉族当作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当作“非汉族”的各式各样的汉族。比如,威宁的“老汉人”,毕节纳雍等地的“穿青人”,黔东南的“酸汤苗”,晴隆普安的“喇叭苗”,望谟册亨的“高山汉”,黔东南的“六甲人”,安顺一带的“大汉人”——屯堡人,其中最典型的是屯堡人。屯堡人的文化事象丰富多彩,妇女仍然穿着大袖长袍的明代服饰,仍然经常上演传统的戏剧——地戏,和花灯剧、龙灯舞等,仍然过着传统的节日,特别是清明节和“七月半”尤其隆重。难得的是,不少屯堡文化事象的空间载体——村寨保存完好,著名的有安顺市的“云峰八寨”、平坝县的天龙。

6 乡村生活体验村寨

在那些相对封闭而交通又相对方便,乡村氛围浓的村寨,确立乡村生活体验主题,作综合性开发,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如惠水县大坝乡披弓村至甲烈乡政府一线四五公里的距离内,依次排列着批弓上寨、中寨、下寨、小寨,大小龙井村,新寨和松排寨等布依族山寨,这里青山相拥,绿水相伴,自然风光秀美,有穿洞、大小龙潭、龙井、天生桥群、溶洞等小型自然景观和多座造型精致的石桥;这里的民居古朴,民风纯朴,保留了较多布依族风俗,如迎宾仪式、布依山歌等;这里还有要素齐备的农耕文

化,乡村气息浓郁。在这一区域内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优美宁静的乡村生活场景,适宜开发为乡村生活体验类村寨。

7 专题性文化旅游村寨

对一些总体环境不错,同时有一项或几项民俗事象比较突出的村寨,可以确立不同主题,作专题性的开发。

主要是传统手工制作文主题

贵州有不少村寨仍保留了传统的手工制作技艺,如银饰制作、乐器制作、脸谱制作、根雕、挑花刺绣等。那些生态环境和交通条件好的村寨,可以将这些手工过程作动态展示,并出售产品。

蜡染、枫香染、扎染是贵州仍保留于民间的传统技艺,一些村民在日常生活中仍穿着自己织染的服饰。在对保存有传统染织技艺的村寨作旅游开发时应突出染织主题,产品的表现形式围绕织染设计,如以动态方式展示织染的全过程(保密技术除外),让旅游者参与一些制作工作等,还可开办定做业务。如镇宁石头寨的蜡染。

传承数百年的古老造纸技艺,在贵州很多山村仍以鲜活的方式继承了下来,并且仍供奉着造纸先师蔡伦、纸钱先师邓通,举行造纸人信奉的各种仪式,如惠水县的鸣钟村,对这些村寨可确立传统造纸技艺主题进行开发。

(二)传统节庆系列

节庆产品的开发,首先应选取那些审美性、娱乐性强,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强,群众基础好,户外活动丰富,旅游者便于参与的集体性节庆活动。其次,要考虑活动与活动之间的时间间隔,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再次,作为一种产品,节庆活动不能仅靠群众自发组织,不能只是“原汁原味”的展示,而要精心策划,要根据节庆活动的特点,以增加参与性、文化体验性、自助性为原则设计新项目,充实、提升原有内容。同时要树立全省一盘棋,根据各地的资源条件和市场定位作系列开发,防止产品雷同。

基于以上考虑,黔东南州应着力打造芦笙节、姊妹节、祭萨等;贵阳及周边县如贵定、惠水等,着力打造四月八、六月六、元宵节、端午节;三都县着力打造卯节;毕节地区着力打造火把节。节庆系列产品的开发,能够发挥两种突出作用,一是提供文化旅游项目的时间载体,形成活动季;二是利用节庆“事件性”,起到文化旅游产品的传播、推广作用。

(三)演艺系列

依托贵州民间文艺资源,建立主题不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的演出节目体系,充实旅游活动的内容。

演出分舞台演出和实景演出。舞台演出主要集中在贵阳等旅游城市,策划演出一到两台大型节目。目前已上演的《多彩贵州风》已经有了良好基础,产生了较大市场效应,但影响力仍需继续提高,需花大力气充实、提升、更新节目内容,以赶超《印象刘三姐》、《云南映象》为目标。要深入挖掘贵州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和游艺资源,丰富节目形式,改善道具、灯光、音响等舞美设施,提高表演水平。除了在相对固定的剧场上演外,要创造条件在全国主要目标市场城市,甚至海外进行宣传性巡演,使这台节目逐步成为贵州旅游的文化品牌。

实景演出在特定的演出场所上演,包括大型节目和小型节目。小型演出与景区游览紧密结合,强化节目的民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实景演出应注重在时间上与节日结合,在空间上与村寨结合,三者形成良性互动。

通过改制或新建成立商业性演出团体,按市场化原则运作。并建立一支专业为主,专业和半专业相结合的文艺演出队伍。演艺系列产品要强调文化象征、标志作用,产生代表性文化产品。

(四)工艺美术系列

工艺美术品是一个地方最具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最重要的旅游商品。工艺美术类的旅游商品开发应注重传统与时尚、艺术与实用相融合;应小巧精致,便于携带;应地方特色突出,纪念性强。贵州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其工艺美术类的旅游商品还应具有一种古朴美,但古朴不是粗糙,而是图案、造型、风格的古朴,制作和工艺要力求精美。工艺美术品精良的制作工艺尤其重要,因为提供给旅游者的工艺美术品,不仅要能体现该地优秀的文化,而且也要能够代表该地最高的制作水平。

目前比较成熟的是两大类旅游商品:

织染类。可以把蜡染、枫香染与挑花刺绣、农民画等工艺美术融合起来,形成贵州独特的织染类旅游商品。即把农民画和剪纸的图案吸收到蜡染、挑花刺绣的图案设计上,用当地土布制成贵州少数民族特色服饰系列,如裙装、裤装、围巾、头巾等;床上用品系列;家庭布艺系列,如桌布、沙发套、窗帘等;壁挂系列等。

雕刻系列。制作造型小巧、做工精细的木雕、石雕、竹雕系列产品。

工艺美术文化旅游产品强调文化符号作用,可以借物扬名。

(五)特色饮食系列

打造贵州特色饮食,首先应确立“绿色、科学、舒适、文化”的宗旨。“绿色”是指原料出产于本地、无公害、时鲜;“科学”是指饮食搭配、烹饪方法符合营养要求,有利身体健康;“舒适” 是指就餐环境、食物味道、服务质量令人舒适; “文化”是指菜肴成系列、有主题、有内涵、有“说法”,餐厅环境、装饰、店名有地方特色,就餐方式风格别致等。

目前贵州特色饮食大致分三大类:火锅、炒菜以及小吃。火锅要结合贵州气候优势,创出品牌。贵州炒菜类目前基本上属家常菜,味好但色、型欠佳,档次低,缺少名菜。为此应加强菜式创新和宴会设计,增加菜肴的文化内涵,如形成系列、给菜肴找说法、菜名有含义等,同时注意菜肴的色、型,做到色、香、味、型俱佳。

创名店、名师、名菜,建特色餐厅是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创名店、名师、名菜是一个长期过程,是否成“名”靠的是市场而不是行政任命。

小吃比正餐更富于情趣,贵阳、遵义、安顺、兴义等地的小吃种类多、味道美、特色足,加以整理、提高,更加系列化,可以增加旅游地的吸引力。作为旅游文化产品,饮食不仅是旅途中的基本生活需要,更能丰富旅游活动内容。

(六)特产系列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土特产品,一般而言旅游者更愿意购买的是作为旅游商品而不是普通商品的特产。旅游商品作为一种产业要素,能起到扩大消费,丰富旅游活动的作用。更重要的,具有地域标志性的旅游商品构成地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如香水之于法国,手表、军刀和巧克力之于瑞士,期待中的银饰之于黔东南,蜡染之于安顺,白酒之于遵义乃至整个贵州。

要把普通商品变成旅游商品,需要增加文化内涵,在原有商品的价值上增加、突出纪念性,创造增值价值。因此作为旅游商品销售的特产就要在产品设计上符合旅游商品的要求,包装有地方特色,便于携带,以满足旅游者馈赠性、纪念性的需要。如位于贵州中南部的惠水县是传统农业大县,金钱桔和黑糯米是其标志性的特产,应成为惠水主打特色旅游商品。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的金钱桔,不应大大小小混在一起,成堆论斤卖,而是可以考虑把外观大小相当的放在一起,小包装,论包卖,在包装上说明产自哪个地方,甚至哪几棵树,甚至其生长过程等,以增加金钱桔的文化含量。黑糯米有“药米”之称,应充分挖掘它的药用价值,形成黑糯米系列商品:黑糯米酒、黑糯米饮料、黑糯米糕点,还可以和惠水的雅水大米、红豆、绿豆、花生等调配,作成小包装的熬粥珍品。

特产要加强原产地保护,成为地理标志产品,强化它的纪念性。

四、创立文化产业品牌

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除了产品本身的设计开发外,还包括产品的经营销售。而创立品牌在旅游文化产品的经营销售中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文化产品属于服务产品范畴,因此消费者购买文化产品除了想得到产品的显性价值(即可以用感官觉察到的价值,如饭菜的味道、看到的演出、旅游商品实体本身等)外,更需要得到产品的隐性价值(即模糊感到的精神上、心理上的收获,是无形的,如进餐所带来的身份感或浪漫感、看演出后的长久回忆、旅游商品的纪念意义等)。也就是说旅游文化产品的价值由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组成。同时多数旅游文化产品具有不可分割性和易变性等特点,消费者不可能在购买前检验产品的质量和价值,而且当购买的产品质量和价值与自己的期待不一致的时候,消费者一般很难获得赔偿,因此消费者往往通过品牌或企业的信誉来识别产品的质量和价值。

上面所构想、设计的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六大产品系列应该形成一个大的体系,创立一个统一的大品牌,在大品牌的统帅下,各地在深入挖掘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品牌。品牌是否得到市场认可,除了产品质量作支撑外,还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对品牌进行宣传。贵州旅游文化产品如果不形成体系,没有一个统一品牌,各拉各的旗,各唱各的调,就会分散市场注意力,削弱产品的市场渗透力,不利于集中人力、财力对品牌进行打造和宣传,同时还会降低产品的文化含量。

地方特色突出,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多姿多彩是贵州的特点,因此“多彩贵州”理应成为贵州的文化标志;政府连续举办的“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推出的“多彩贵州风”文艺节目,为“多彩贵州”作了很好的市场推广工作,使“多彩贵州”有了一定的公众认知度。由此,贵州的旅游文化产业应创立“多彩贵州”品牌产品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彩贵州”的文化标志和公众认知度,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具体产品体现、增加“多彩贵州”的内涵,实现良性互动。

旅游业日益与文化产业结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贵州旅游业也只有与文化产业联姻,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责任编辑:廖 建)

推荐访问: 探析 贵州 产业发展 旅游文化
[贵州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探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