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邻苯二甲酸酯(PAEs)胁迫栽培蕹菜的检测分析及其迁移规律

时间:2022-05-03 09:30:03  浏览次数:

材料助剂[1-2]。商品化的增塑剂品种繁多,原料以来源于石油化工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为最多。由于PAEs与塑料分子间以氢键或范德华力连接而容易迁移到环境中,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中常检出PAEs,PAEs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污染物[2-3]。目前,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乃至人体等自然、人类环境中普遍发现PAEs的存在,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环境中也已普遍检出PAEs,PAEs被称为第2个全球性“多氯联苯(PCB)污染物”[4-5]。有研究表明,工业废水排放及农用塑料薄膜、驱虫剂、塑料垃圾等经雨水淋洗、土壤浸润等是PAEs类化合物产生的直接途径,而PAEs类化合物进入大气,经沉降、雨水淋洗进入土壤、水体环境是间接途径[6-12]。农业基质中PAEs类化合物的分布、组分与其溶解度关系密切,溶于水的难易程度与其分子量大小呈正相关。由于土层的吸附和过滤作用,地下水中PAEs含量一般低于地表水,而作物叶片形状、根系类型、所含亲脂性物质种类及其含量等也会影响作物对PAEs的吸收、累积[13]。2011年,我国卫生部公布了17种PAEs类物质为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并对行业标准《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测定》进行审订。科研人员不断努力改进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并采用先进的仪器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以精准地检测出更微量的PAEs类物质,但质检部门仍无法判定PAEs类物质在食品中是否为故意违法添加,还是从各类媒介载体迁移、残留而来,我国的PAEs类物质检测标准有待不断完善,限量标准还存在很多空白。

有研究表明,通过数学模型可以预测PAEs向食品的迁移过程[14]。针对PAEs在农业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及植物吸收特点[15],探讨PAEs组分在农业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植物吸收途径、在可食部位的累积机理等,进一步修正风险评估模型,将为农业生产中PAEs的动态监测提供更多数据信息,为PAEs污染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设备

蕹菜种子、22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表1),市购。岛津LC-20ADXR型高效液相色谱仪、配有Analyst分析系统的Qtrap 3200质谱联用仪,均由美国AB SCIEX公司生产;scientz SB25-12DTD型超声振荡器,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设计

将22种PAEs成分按相同质量均匀混合获得混合物,设计5种使用浓度,即22种PAEs成分均为0.50 mg/L(T1)、1.00 mg/L(T2)、2.50 mg/L(T3)、5.00 mg/L(T4)和 10.00 mg/L(T5),以清水为对照(CK),3次重复。蕹菜进行土壤和水栽培2种方式,10株/盆;蕹菜幼苗移栽15 d,分别将PAEs混合物按设计浓度一次性添加到蕹菜的土壤和水栽培基质中,生长期间进行2次施肥,正常种植管理。

[HTK]1.3样品采集与制备[HT]

1.3.1样品采集分别于胁迫处理7、14 d共分2次采集样品。第1次采集土栽培、水栽培的茎叶,编号分别为AS、AW;第2次采集土栽培和水栽培的茎叶、土栽培和水栽培的根、土壤、水,编号分别为BS、BW、SR、WR、S、W。

1.3.2测试样品的制备植物样品取100.00 g,匀浆,称取25.00 g、土样称取25.00 g、水样量取10.00 mL,分别置于具塞量筒中;分别加入50.00 mL乙腈,超聲振荡30.0 min,静置过夜;取上清液到离心管,10.0 ℃ 5 000 r/min离心20.0 min;取上清液1.00 mL,加入1.00 mL甲醇 ∶[KG-*3]水为1 ∶[KG-*3]1的混合液,过0.22 μm膜,上机待测。

1.3.3标准样品的制备吸取22种PAEs标准样品混合物1.00 mL于25 mL容量瓶中,色谱甲醇定容,配成40.00 mg/L的混合储备液,密封,4.0 ℃冰箱中储存;取 5.00 mL 混合储备液于20.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配成10.00 mg/L的混合标准溶液,并稀释成梯度浓度的标准溶液。

1.4检测条件

1.4.1液相色谱仪Shim-pack XR-ODSⅡ色谱柱,2.0 mm×75 mm,柱温为40.0 ℃;流动相:A相为色谱级乙腈,B相为0.10%甲酸水溶液,流速为0.30 mL/min;进样量为5.00 μL。

1.4.2质谱联用仪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气帘气207 kPa;喷雾电压5 500 V,雾化温度550.0 ℃,雾化气379 kPa,辅助气379 kPa。

1.5数据分析

数据基于HPLC-MS/MS模块,采用SAS 9.0、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PAEs检测方法的优化

选用4种不同型号的色谱柱检测PAEs成分,经比较发现,shim-pack XR-ODSⅡ色谱柱(2.0 mm×75 mm)能在17.0 min内将22种PAEs成分有效分开,峰形尖锐,对称性好,出峰附近没有干扰峰,各峰间隔适宜,是比较理想的色谱检测条件。在ESI+模式下,分别对毛细管电压、锥孔电压、碰撞能量、选择离子对进行优化,选取经碰撞后丰度响应较高的2个离子作为特征离子对,并获得检测参数,22种PAEs类化合物能很好地被分离检测。由于样品成分复杂,为避免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检测过程中使用空白基质配制标准液进行校正。与此同时,对仪器进行优化,将连接液相色谱与质谱仪之间的Peek管换为同样规格的金属管,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经检测,样品中22种PAEs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10~3.00 mg/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 r>0.990 0,浓度检出限值为0.000 1~0.050 0 mg/kg;土壤样品中添加3个浓度的PAEs标准液,其回收率为80.20%~13950%,符合预期检测结果,与杨博锋等的研究结果[16]相符。

2.2PAEs检测成分分析

2.2.1不同样品中的PAEs成分检测效果由图1可见,在蕹菜PAEs胁迫土壤栽培条件下,叶-茎、根、土壤样品中PAEs成分的检出率分别为59.10%、95.45%、68.18%,共同检出率为22.73%;在蕹菜PAEs胁迫水栽培条件下,叶-茎、根、水样品中PAEs成分的检出率分别为50.00%、81.81%、40.91%,共同检出率为4.55%;蕹菜土壤栽培中3类样品的PAEs成分检出率比水栽培分别高9.10、13.64、27.27百分点。由图2可见,蕹菜PAEs胁迫土壤栽培样品中检出的成分含量明显高于水栽培,土壤栽培样品中根、土壤样品的检出含量相对较高,DBP、DIBP、DIDP、DMP、DPHP是蕹菜栽培过程中PAEs迁移和残留的主要成分。

不同采样时间的叶-茎、根、土壤样品中PAEs成分含量也多显著高于对照(CK),但与土壤栽培有明显差异;随栽培时间的延长,叶-茎中DIBP的含量显著低于7 d时的采样,DBEP规律不是很明显;水栽培蕹菜14 d采样检测时显示,较高或较低濃度DEEP胁迫更有利于蕹菜根系对DEEP的吸附、迁移,高浓度DAP胁迫更有利于其水中吸附、残留,而DIBP反之。

2.2.3不同胁迫水平下样品中PAEs成分的含量对具有代表性的PAEs成分DIBP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由图5-A可见,蕹菜土壤栽培时,PAEs胁迫处理不同样品中DIBP含量均明显高于CK;随PAEs胁迫浓度的提高,叶-茎中DIBP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但在T2浓度(1.00 mg/L)时,叶-茎中DIBP含量相对较高;而随PAEs胁迫浓度的提高,根中DIBP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但在T2浓度时根中DIBP含量相对最低。由图5-B可见,蕹菜水栽培时,除根系外,PAEs胁迫处理其他样品中DIBP含量均明显高于CK;随PAEs胁迫浓度的提高,叶-茎、水样中DIBP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根中DIBP含量整体呈增加趋势;随采样时间的延长,叶-茎中DIBP含量明显降低。这说明蕹菜在低浓度PAEs胁迫栽培条件下,更有利于DIBP在茎叶中的迁移、残留;而高浓度PAEs胁迫,更有利于DIBP在土壤中的迁移、残留。另外,随采样时间的不同,DIBP含量在茎叶中有明显的差异,栽培时间是DIBP在茎叶中迁移、残留的关键影响因素。

2.3不同因子及其交互效应对DIBP检出含量的影响

可见,PAEs胁迫浓度对土壤栽培、2种栽培综合DIBP的检出有极显著影响,而对水栽培无显著性影响,这可能是水体中自身存在PAEs成分[17]所致;采集测试样品种类对土壤、水、2种栽培综合DIBP的检出均存在极显著影响;栽培方式对2种栽培综合DIBP的检出存在极显著影响;PAEs胁迫浓度与测试样品种类互作对土壤、2种栽培综合DIBP的检出存在极显著影响,对水栽培DIBP的检出存在显著影响;;PAEs胁迫浓度与栽培方式、测试样品种类与栽培方式及PAEs胁迫浓度、测试样品种类与栽培方式互作,均对DIBP的检出有极显著影响。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基于HPLC-MS/MS技术,优化、建立了22种PAEs类化合物检测分析体系,能简捷、快速分离被检测成分,具有准确可靠、残留量少的特点,适用于农业研究中PAEs类化合物的残留检测、分析。

PAEs成分在蕹菜根部的吸附、迁移明显高于叶-茎,说明其在植物组织中迁移具有一定的“专向性”;随蕹菜栽培方式的不同,PAEs成分的检测数量有明显不同,土壤栽培明显高于水栽培;整体而言,蕹菜高浓度PAEs胁迫栽培条件下,更有利于植物根的富集、吸附、遷移。由于PAEs为有机试剂,土壤栽培的蔬菜更有利于其对PAEs成分的吸附、迁移和残留,而水体则对会PAEs产生挥发、降解作用。有研究表明,土壤中可溶性腐殖酸类物质对PAEs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可使其从土壤吸附态进入到溶液中去,从而降低PAEs被土壤颗粒的吸附量;PAEs在土壤或沉积物上发生的吸附并不随PAEs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长,而是随土壤类型的变化而变化,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18-19]。曾巧云等认为,由于作物中PAEs含量高低与土壤污染程度之间未显示有正相关性,作物对PAEs的吸收以茎叶为主[20];而Chiou等认为,土壤中PAEs主要被作物根系吸收并运移到茎叶,并提出基于根系吸收有机污染物的限制分配模型[21]。

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分析样品种类是影响DIBP检出的主效应因子,PAEs胁迫浓度、测试样品种类、栽培方式这其中2个因子或3个因子互作均对DIBP的检出产生极显著影响,这说明PAEs在作物中的迁移、残留影响因子较为复杂。本试验通过建立PAEs胁迫蕹菜栽培模型进行PAEs吸附、残留检测及迁移研究,建立“DIBP-因子效应分析模型”,将化学分析与生物测试相结合以适用于PAEs类成分的分析、检测,但是,在农业PAEs类塑化剂迁移、残留研究中,仍须建立更优化的生物模拟试验与检验方法,深入研究其迁移及代谢规律,使研究更趋于系统化、深层化,为农业生产中的PAEs限量标准和监测、防控污染提供更科学的理论依据。

參考文献:

[1]增塑剂[EB/OL]. [2016-01-06]. http://baike.baidu.com/view/1651080.html.

[2]郑晓英,周玉文,王俊安. 城市污水处理厂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J]. 给水排水,2006,32(3):19-22.

[3]倪明. 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及去除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2010,36(4):9-13.

[4]刘敏,林玉君,曾锋,等. 城区湖泊表层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组成与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377-1383.

[5]Wang J L,Ye Y C,Wu W Z. Comparison of di-n-methyl phthalate biodegradation by free and immobilized microbial cells[J].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2003,16(2):126-132.

[6]林芳. 海洋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测定方法研究及应用[D]. 厦门:厦门大学,2009.

[7]Meylan W M,Howard P H. Users guide for EPIWIN[Z]. New York:Syracuse Research Corporation,Syracuse,1995.

[8]张付海,张敏,朱余,等. 合肥市饮用水和水源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现状调查[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2):22-24.

[9]王程,刘慧,蔡鹤生,等. 武汉市地下水中酞酸酯污染物检测及来源分析[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32(10):118-123.[ZK)]

[10]张英,孙继朝,陈玺,等. 东莞地下水邻苯二甲酸酯分布特征及来源探讨[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8):57-61.

[11]吴平谷,韩关根,王惠华,等. 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1999,16(6):338-339.

[12]李玲,田晓梅,张霞,等. 宁夏地区饮用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现状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1):984-986.

[13]宋广宇,代静玉,胡锋. 邻苯二甲酸酯在不同类型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累积特征研究[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29(8):1502-1508.[HJ1.75mm]

[14]宋继霞,杨正慧,陈乐群.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测定及迁移研究进展[J]. 化学分析计量,2013,22(1):100-102.

[15]刘庆,杨红军,史衍玺,等. 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物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20(8):968-975.

[16]楊博锋,汤志旭,高昕,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纸制食品接触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量[J].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0):1272-1276.

[17]李海涛,黄岁樑. 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转化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1):853-858.

[18]Carlberg G E,Marfinsen K. Adsorption/complexation of organic micropolutants to aquatic humus influence of aquatic humus with time on organic pollutants and comparison of two analytical methods for analysing organic pollutants in humus water[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1982,25(3):245-254.

[19]Schmitzer J L,Scheunert I,Korte F. Fate of bis(2-ethylhexyl)[14C]phthalate in laboratory and outdoor soil-plant system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1988,36(1):210-215.

[20]曾巧云,莫测辉,蔡全英,等. 萝卜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吸收累积特征及途径的初步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0-16.

[21]Chiou C T,Kile D E,Rutherford D W,et al. Sorption of selected organic compounds from water to a peat soil and its humic-acid and humin fractions:Potential sources of the sorption nonlinearity[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0,34(7):1254-1258.

推荐访问: 蕹菜 胁迫 迁移 栽培 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