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观察

时间:2022-04-15 09:43:24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60例该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30例合并新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脑钠肽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Killip分级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比对照组患者差,P<0.05。结论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严重,心肌坏死面积大,所以心功能差,病死率较高。

关键词: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6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比较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和不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所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60例,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气促、胸闷、胸痛等症状,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正常峰值的2倍,排除有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炎、房室传导阻滞、扩张型心肌病等病史,排除患有高钾血症、脑心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患者,排除近期服用过普罗帕酮、盐酸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1]。

观察组30例患者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8.6±9.7)岁;12例吸烟,7例有糖尿病,19例高血压;标准12导联心电图表明完全性房室脱节,心室率低于心房率,心室氯缓慢匀齐,30~55次/min,其中,24例患者QRS波宽度超过0.12 s。对照组30例患者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5.4±8.7)岁;15例吸烟,8例有糖尿病,17例高血压。

1.2方法 测量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脑钠肽、左室射血分数和心功能。①心肌酶谱测定方法。使用Beckman DXC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Beckman原装试剂,患者入院后,连续测量3 d的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酶谱峰值;②脑钠肽测定方法。使用脑钠肽试剂盒、Triage BNP快速测试仪,检测范围为5~5000pg/ml。患者入院之后,每天抽取2 ml的静脉血,加入含有15%的EDTAK2抗凝剂试管中,混匀5次左右。将测试板放置在室温下,保持15 min,用特制的移液管,将血液标本滴到测试板上进行测试,等待15 min,连续测量7 d[2];③左室射血分数测量方法。使用HP5500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仪对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检测,探头频率为3.5兆赫兹,在呼气末取二维心尖四腔、两腔心切面,分别描绘心尖四腔观、两腔观的左室舒张末期以及收缩末期心内膜曲线。超声仪器自动以简化双平面Simpson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④心功能评价方法。使用Killip分级法,评估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Ⅰ级:没有第三心音和肺部啰音;Ⅱ级:肺部存在啰音,但是啰音范围低于1/2肺野;Ⅲ级:肺部啰音范围超过1/2肺野;Ⅳ级:心源性休克[3]。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资料都经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经过t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肌酶谱、脑钠肽以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以及脑钠肽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和心肌缺血、坏死部位以及面积的大小等因素都有效非常密切的联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说明患者的梗死范围在进一步扩大,预后效果不理想[4]。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挽救了部分心肌,降低了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左后分支近侧部分由左前降支和房室结动脉的间隔支负责供血,远侧部分则由前或者后间隔支动脉双重血供,所以第一间隔支对房室传导非常重要[5]。本次研究的5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入院时,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虽然在急诊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切除术,但平均开通时间延迟了大约2h30min左右,所以挽救缺血濒死心肌减少,效果较差。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严重且复杂,所以操作比较困难,手术时间也比较长,很容易发生穿孔、慢血流、夹层等情况,从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这一点也证明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泵衰竭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在观察组患者中,心电图QRS波越宽,说明逸搏节律点越低,频率稳定性差,离散度高,也是发生猝死、晕厥的危险因素。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由于梗死的面积大,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少,泵衰竭后没有及时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从而导致因心脏破裂而引发的病死率非常高[6]。

参考文献:

[1]储光,张国兵,张治,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04:319-320.

[2]储光,张国兵,张锋,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05:632-636.

[3]郭筱燕,黄学成,王琦武,等.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特点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3,05:733-735.

[4]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等.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临床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2006,04:247-249.

[5]王静,李智东,许祥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传导阻滞181例临床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03:324-325.

[6]谢伟,刘俊明,黄文军,等.急性心梗伴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J].中外医疗,2008,06:32.编辑/蔡睿琳

推荐访问: 完全性 房室 心肌梗死 阻滞 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