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心血管疾的患者心率控制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04-13 09:57:05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患者心率控制的重要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心肌灌注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心率,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理想,心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超声心动检查指标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有效的心率控制措施对患者心率进行控制,有利于维持心率的稳定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心率控制;临床意义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12.0.02

心血管疾病属于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突然,威胁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心率作为人体一项重要的生命体征,对于心血管疾患者,心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心脏的功能状态及交感神经张力,有效地控制心率[1],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心血管疾患者心率控制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36~62岁,平均年龄45.8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心肌灌注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发病6~12 h静脉注射尿激酶1~1.5×106 U,皮下注射肝素0.125×106 U,2次/d,连用1周,同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次/d,前3天为300 mg/次,3天后减少药量,改为75~150 mg/d。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有效的措施控制患者心率,具体措施如下:(1)督促患者保持生活规律,帮助其科学合理的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以清淡为主,坚持三低原则:低盐、低糖、低脂肪,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豆制品,保证各类元素的需求。同时,保持适当的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根据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锻炼,坚持有度、有序、有恒的原则。控制好患者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不超过30 min/次,运动强度以中强度为主,有氧运动可以选择慢跑、快走、打羽毛球等,也可选择某些轻重量的无氧运动辅助锻炼。叮嘱患者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规律,定期进行检查,严重患者应每年检查血脂、血压等。(2)实施心率管理。医护人员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一旦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其心理负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同时对方案进行讲解,促进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出现负面心理情绪、无规律无节制的生活、生气引起心率的异常情况,保持心平气和。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评价为Ⅰ级;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无明显的变化;恶化:患者的病情明显恶化,心功能评价指标下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心功能评级Ⅰ级0例,Ⅱ级12例,Ⅲ级5例,Ⅳ级12例;治疗后,心功能评级Ⅰ级20例,Ⅱ级5例,Ⅲ级3例,Ⅳ级1例。

对照组治疗前,心功能评级Ⅰ级0例,Ⅱ级15例,Ⅲ级9例,Ⅳ级5例;治疗后,心功能评级Ⅰ级12例,Ⅱ级8例,Ⅲ级8例,Ⅳ级1例。

由此可见,观察组护理后血压低于对照组,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有效18例,无效6例,恶化5例,总有效率为83%;对照组有效9例,无效10例,恶化10例,总有效率为6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2%,左室短轴收缩末内径(LVESD)为50 mm,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LVEDD)为60 mm;治疗后,LVEF为42%,LVESD为30 mm,LVEDD为50 mm。

对照组:治疗前LVEF为32%,LVESD为53 mm,LVEDD为63 mm;治疗后,LVEF为35%,LVESD为

40 mm,LVEDD为5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发病与死亡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相关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预后和心率增快具有密切的关系,心率增快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2-3],会导致死亡率上升,对患者的心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心率增快和高血压疾病、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发生存在着极高的相关性。心率增快容易导致外周阻力增加,从而损害内皮功能,促使血管壁受到更加大的剪切力,加快粥样板块的形成与恶化。交感被激活,心率增快,增加了血管阻力,血流对斑块造成了更大的冲击力,使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发生。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及时控制心率[4-5],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生活规律及心理情绪进行合理的疏导,帮助维持心率稳定。

根据上述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患者对比,经过常规结合心率控制措施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理想,心功能明显改善,超声心动检查指标显著好转(P<0.05)。

由此可见,采用有效的心率控制措施对患者心率进行控制,有利于维持心率的稳定性,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孙海燕.心率减速力测定对恶性心律失常性心脏猝死的预测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2,(01).

[2]丁建芬,刘志红,王红宇.正常人心率减速力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相关性[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

[3]黄佐贵,杜国伟,殷 波.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预警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01).

[4]毕婧玮,梁燕仪,蔡文玮,马绍骏,朱 健.心血管疾患者抑郁焦虑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03).

[5]裴大军,陈 芳,石宏伟,梁锦军.心血管疾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10).

推荐访问: 心率 心血管 患者 控制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