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时间:2022-04-11 09:09:52  浏览次数: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教师应通过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加强学生实验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日常生活和生物学发展史,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学精神来提升学生的創新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培养兴趣;实验;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它直接断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是知识传播应用和创新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创新人才地摇篮。生物是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主要从在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探讨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问题。

一、用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创新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无限创造的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层次、多方式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教学目的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课堂上设计趣味性的问题:各种各样的化学元素与生物体是怎么样的关系?遗传是由谁决定的?教师借通过这样的提问来介绍生命科学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如基因工程技术、克隆技术这些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未来,特别要着重介绍遗传工程和仿生学的最新成果等。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研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以此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和学好生物学科的强烈兴趣。教师还可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大胆的猜想,并自己动手验证,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生物课实验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奠定学生创新的基础

新课标提出: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始终要围绕学生展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要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动手设计,通过实验进行发明创造。在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起辅助引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确定研究对象、制订实验计划、选择所需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做好实验记录到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都自己完成。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研究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发现学习的快乐,并在实验过程中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的基本素质

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个人可不可以创新和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新素质的核心要素。同时课堂是我们的教学主阵地。因此,在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如在我们学习高中教材《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这一节内容时,可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在人的体细胞里面有染色体是46条,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结果会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肯定会会答:“在后代个体中染色体数目将不再是一个定值,由此老师可以借机引出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我认为这样安排,比直接向学生出示减数分裂的概念容易理解,用这种方式,还培养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对研究思考对象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究,从不同方面进行分析的思维方式,教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可以产生大量独到的新思想。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要着重强调学生的“问题思维”,要经常结合知识点提出带有发散性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放久腐烂的水果会发出酒的气味?乳酸菌是怎样产生的呢?醋糟的制造过程是怎样的?”这些既是生活中我们经常碰到的生物知识,又是常常被我们视而不见的知识。教师通过提问学生,间接地引导告诉学生:生物知识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不只是呈现在生物课本上。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的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学生在发表各自想法时,有些还在大脑中展开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和解答能力,而且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知识上的探究,这样做使学生在发散思维中提升了创新能力。当然教师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因素。我们要主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的形式多样化,同时要自觉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在挖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自身也要不断充电,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从而才能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课堂上,我们还要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多看科学书籍,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学生,也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相应李克强总理倡导的“人人创新”“万众创新”。

四、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类生活生产是生物知识的源泉,而生物更是一门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科学。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都离不开生物,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某种程度上可看成是人们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生物学史。生命科学史本身还是一部创新的历史。生命科学史重演地过程中有着较多的科学精神教育结合点,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结合点教育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发现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研究过程是充满艰辛的探索过程,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次的尝试;每一次的科学发现都可以说是一次创新历程,是建立在科学精神上的创新。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产生活实际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生物学的浓厚兴趣,寓实验于娱乐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以知识为基础需要为动力,多种能力综合为前提的实践活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培养出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科技新人才。才能顺应时代的变革和发展的需求。

推荐访问: 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策略 高中生物 教学中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