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依托学生专业协会提高学生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时间:2022-03-20 10:13:30  浏览次数:

摘要:编程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是竞争就业市场的生命线。针对当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基础编程能力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差等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哈尔滨师范大学通过设立学生专业社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文章介绍了学生专业协会的运作模式、会员管理、工作方案等成功经验,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编程能力;团队学习;创新素质

近年来,社会对软件人才需求大量增加。据信息产业部最新报告显示,我国目前软件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也是逐年增加,然而,他们的就业情况却变得越来越困难[1],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每年都有大量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困难,找不到工作,不得不选择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大量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出现IT产业用工荒。原因在于IT企业需要大量的有一定编程能力的人才,而我们毕业生通常在这方面达不到企业的基本要求。例如,谷歌和百度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都要进行程序设计方面的笔试和面试,而许多毕业生被企业拒之门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测试过不了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没有把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要的地位。

笔者介绍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如何利用学生社团组织加强学生程序设计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成功经验。

1程序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成才的基石

计算机专业从教学、科研到应用都离不开程序,程序设计能力应该成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程序设计能力应该是检验毕业生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是衡量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学生今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技能[2],同时也是检验学院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哈尔滨师范大学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近年来不断顺应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在近年来在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计划中,把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学生只有在低年级打下坚实的程序设计基础,才能在高年级的学习中做到深刻理解、应用自如。否则,高年级所学的知识必定是“理论的巨人,程序的矮子”,最终成为空中楼阁,因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2组建学生专业协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国内许多高校以往传统的办学经验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作业、考试等几个环节完成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有限的教学时数和定量的教学任务,难以掌握课程要求的所有内容。而课下缺乏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监督形式,往往造成学生课堂学会、考试高分、考完全忘的现象。

为了提高学生编程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有效地利用学生课余的海量时间,在多年的办学经验中,我们总结出一条通过学生社团组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学、带领学生创新的道路,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1根据专业需要和学生兴趣成立多样化的协会

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团队的建设,国家、省和高校都设有大学生创新基金[3]资助的项目,目的就是鼓励高校组建学习型、研究型的学生团队,培养他们程序设计和创新的能力。为了把学生团队建设常态化,根据学院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学院成立了ACM竞赛协会、机器人足球协会、游戏动画设计协会、嵌入式设计协会、应用软件设计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组织,为每一个协会组织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并采取教师指导和学生自建自管的原则。

2.2会员管理

我们成立的所有协会组织不分年级、不分专业面向全体同学开放,协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提高全体同学的编程能力和设计能力,为他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从而提高学院整体学生实力、为高年级学习和创新做准备。学生协会组织的运作模式如图1所示。

会员一般分为预备会员、初级会员和高级会员三个级别。所有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自动成为所有协会的预备会员,也就是协会潜在的发展对象。预备会员通过本人申请,随时被吸收为协会的正式初级会员。初级会员在协会中要完成一系列的学习任务、设计任务以及考试测评达到高级会员要求时,经指导教师同意转为高级会员。如果不能完成初级会员的任务,可选择申请退会或继续完成初级会员任务。

为了加强学生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潜力,高级会员在协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高级会员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本协会领域内高水平的研究和学习。另一方面,所有初级会员都必须加入某一研究小组,由高级会员担任组长,组长负责向初级会员布置学习或设计任务,并负责任务的检查、验收和辅导工作。高级会员在指导教师的安排下,成立若干个由2~6人组成的项目小组或团队,负责开发软件、设计作品或参加竞赛。

3学生协会工作方案

为了让参加协会的同学切实得到锻炼,让每个会员都动作起来,也为了实现以协会带动全体同学学习风气转变、以学会促进全体同学编程能力提高的总体目标,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高效的协会工作方案。

3.1设置学生助教,指导全体同学学习

为了提高所有同学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每个协会根据自身的方向负责若干门专业课程,从学生的角度指导、干预全体同学的学习是协会一项重要的工作。例如ACM竞赛协会负责C语言程序设计、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分析等几门课程,应用软件设计协会负责ASP.NET、Java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几门课程,嵌入式设计协会负责计算机接口、嵌入式系统原理、ARM体系结构与编程等几门课程。为了开展工作,学院在协会的所有会员中选择若干名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的会员做学院的兼职学生助教。学生助教的工作职责是负责某一门课程的辅助学习,学院和协会规定学生助教的工作内容如下:1) 要制定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实施;2) 调查所负责课程一个学期的学习状况,期末写出调查报告;3) 辅助所负责课程的任课教师进行单元测试、月考等的出题、评分、讲评等工作;4) 整理、补充所负责课程的例题、试题库、实验报告等课程资源。

通过学生助教岗位的设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同时也为任课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课外支持,为后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料。

3.2面向大一新生,加强学习引导

大一新生从高中走进大学校园,对本专业课程往往比较陌生。尤其是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对学生今后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很多学生因为不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程序设计特殊的思维方式而没有学好甚至放弃了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专门为协会布置一项特殊而又艰巨的任务。

大一新生入学后,立即安排协会中的学生助教深入到新生当中。协会针对新生要设计详细的工作方案,指导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尤其是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安排学生助教在课堂教学之外每周定时对全体新生进行辅导、答疑,辅助任课教师进行作业批改、作业讲评等工作。

为了监测大一新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助教协助任课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测验或考试,随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进度和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大一新生迅速投入到本专业课程学习当中、迅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提高大一新生的编程能力和设计能力,激发大一新生学习热情,同时也为积极吸收正式会员做准备。

3.3开展专题训练,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对于协会的高级会员,指导教师都制定一整套专题训练方案,在坚实的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3.3.1通过项目驱动,逐步提高学生能力

首先,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设置若干难易程度递进的专题训练题目。例如,针对ACM竞赛协会的高级会员,专门设置了ACM竞赛集训专题,包括编程基础专题、基础算法专题、数据结构专题、图算法专题、搜索算法专题、组合数学与数论专题、计算几何专题、动态规划专题等;针对应用软件设计协会的高级会员,专门设置将近100个软件设计项目,覆盖桌面应用和网络应用,覆盖C++平台、Java平台和Linux平台,为学生学习软件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选择空间。

其次,根据项目内容的难易程序,将所有项目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特级四个级别。初级项目是入门级项目,主要检验会员对本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会员在完成一定数量的初级项目后,可以申请中级项目。中级项目是小型综合的设计类项目,需求一定数量的编程代码,考察会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完成一定数量中级项目的会员可以申请高级项目,高级项目指的是大型综合类设计项目,需要大量的程序代码和设计文档,考察会员创新能力。会员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践,编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会循序渐进地稳步提高。特级项目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企业或教师的科研项目实践,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规划、研发、测试等各个环节。企业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智力资源,学生也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科研环境,努力使学生的劳动直接转化为企业生产和科研成果。

3.3.2组建团队,协作学习

团队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4],协会所有高级会员根据需要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组由2~6人组成。项目小组的组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同伴教育、协作学习的潜力。为了使团队更具有生命活力,我们特别在团队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组长负责,动态管理。具体做法是任何一位高级会员都可以申请担任组长,明确专题任务。经过指导教师同意后,组长面向全体高级会员招聘组员。在小组学习、研究过程当中,根据实际情况组长可以随时解聘组员或者组员提出辞职。

一个小组在完成学习或研究任务达到指导教师的要求时,可以申请项目结题。然后,小组可以继续完成下一个专题任务,或者解散再重新建组。

3.3.3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老生带新生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5]。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协会内部设置了大量的学生助教,学生助教负责对大一新生和初级会员的辅导、答疑工作,同时也负责对高级会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某个小组在其研究的问题中遇到困难后,首先求助协会中的其他高级会员,在充分讨论与分析之后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指导教师设专题讲座引导大家共同解决。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掘学生之间同伴协作学习的潜能,真正完成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意义构建过程,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牢固的,打下的编程基础才是坚实的。

3.4建立完善的比赛和奖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为了彻底转变学风,学院建立了完善的比赛和奖励机制。协会在每学年的第一学期举行协会内部的学科竞赛,学院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举行学院级各种竞赛。同时,在协会和学院竞赛的基础上积极组建团队参加省级、国家级或者国际级比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为了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哈尔滨师范大学每年拨专款用于学生参加比赛的各项费用支出,学院也对获奖同学进行物质和精神的奖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 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2]。我们的学生通过参加协会活动和参加各项比赛,在团队中协作学习、沟通交流,通过学习和比赛成绩赢得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尊重,毕业后在企业中得到社会认可,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实践证明,我院自从实行学生协会机制以来,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大大加强,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去校外网吧玩游戏以及吃喝娱乐的现象明显减少,学习风气明显好转。

3.5校企合作,在项目实践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完全彻底的校企合作办学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的必经之路[6],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我院在学生协会促进教学的同时,也引入了校企合作培养的模式。

首先,各个协会每个学期都请相关企业精英到学校讲座、组织协会会员到企业参观学习。通过这个举措增强学生对行业的了解,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通过对企业人员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了解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协会指导教师也会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企业,与企业人员共同设计协会项目的题目,使学生在协会内完成的项目贴近前沿、贴近企业需求。

另外,协会还会组织优秀会员参加企业实际项目的设计。学生在企业实习的一年时间里,由采用校企双师制,指导学生参加企业项目的研发设计,参与企业运营管理,直到最终把学生交给企业。

至此,我们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依托学生协会的从课内到课外再到企业的立体教学模式,如图2所示。学生从入学到就业的全过程都可以参与协会的活动,都可以在协会的指导下学习和成长。

4实施效果

通过对学院近几年学生协会数量、会员数量及获奖人数的统计,明显看到随着我院学生协会数量的增加和协会动作的不断成熟,学生的编程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都取得巨大的进步,学生获奖的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如表2所示。

2000年以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升高,落后的传统培养模式很难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产业脚步,计算机专业学生也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不得不选择其他行业。我院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是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编程能力是从事IT领域职业人员的基本能力。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结合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打好专业基础,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近五年来毕业生在IT企业或相关岗位直接就业率来看,如表3所示,我们的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这也说明了我们学生的编程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企业的认可。

5结语

编程能力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竞争就业市场的生命线,只有具备坚实的程序设计基础,才能具备后续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才能在企业内的所有岗位得心应手。也只有这样的人才,才具备发展后劲,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哈尔滨师范大学通过设立各种学生专业协会,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夯实了协会成员的编程能力和设计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周荣辉,郝晓枫,赵宏宇. 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的思考[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8):122-126.

[2] 袁国武,赵杨,赵征鹏,等. 依托程序设计竞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质量[J]. 计算机教育,2009(15):104-106.

[3] 周晓梅,刘跃华,罗志勇. 浅析“创新基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2):120-122.

[4] 周立军,廖红,乐为. 团队学习模式在管理类专业教学中的实践[J]. 理工高教研究,2008(12):126-128.

[5] 刘万伦.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及其在我国的本土化问题[J]. 比较教育研究,2005(7):9-13.

[6] 于延,王建华.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9(8):47-49.

Improve Programming and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via Student Association

YU Yan, WANG Jianhua, ZHANG Long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 Programming capability is foundation for computer-majored students and the lifeblood of competitive job market. Targeting the issues of poor programming capability and low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s addressed the mentioned issues through establishing student association and already achieved sound result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the student association in operational mode, member management, and work solution etc, to provid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helpful references in educating application-oriented professionals.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personnel; programming ability; team learning; innovative quality

(编辑;彭远红)

推荐访问: 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 依托 能力 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