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价值融合

时间:2022-03-14 08:29:40  浏览次数:

摘 要:真善关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科学技术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同样蕴涵着真善美。遵循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科学技术活动既是一个求真的过程,也是一个求善的过程,求真和求善的过程又始终渗透着对美的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融合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崇高理想和最高境界。

关键词:科学技术;真善美;价值融合

中图分类号:B82-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0)07-0038-03

一、科学技术活动蕴涵的真善美及其要义

真善美内在地统一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真善美也是人类天生的追求和美好的理想。科学技术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特殊形式,必然也蕴涵着真善美的因子,并遵循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追求着真善美的价值融合。

真是人脑对客观世界本质属性与自然规律的理性反映,人类求真的实践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实践合规律性的理论保证”,而人类科学技术活动的根本是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和客观真理,简言之,科学技术活动的本质就在于求真。一般地说,科技工作者获得真理这一科学知识,必经三个阶段,一是科学事实,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收集感性材料,进行整理筛选;二是科学定律,通过抽象逻辑思维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得出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三是科学假设,当新发现的事实不能用原有的理论来说明时,就需要提出假说,提出的假说通过实践检验,被证实或证伪,被修正或被新的假说所取代。假说只有经受实践的检验,具备解释性和预见性,才可能转化为科学理论。自然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不是僵化、抽象、静止的,也不是没有矛盾的,而是处于运动的永恒过程中、处于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永恒过程中的。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科技工作者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科学探索中常会犯错误,也常有失败,但总要力求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科技工作者的个人得失必须服从对真理的追求,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任何科学研究都需要逻辑自洽,提供经验证据,而不是怀疑一切,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科技工作者必须勇于提出新问题,对新问题作出分析,探索解决的路子。口]

与真不同。善反映的是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则表现为主体对科学技术及其成果的评价。科学技术活动主体探索世界、揭示规律的种种求真行为,归根结底是将科技成果应用于造福人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善是求真的最终目的,是科技工作者应有的科学良心。科技工作者也是社会的人,在社会群体中生活,必然要受到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科技成果的应用究竟对社会产生怎样的作用,科技工作者的价值取向从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科技工作者除了具有专业的知识素养以外,比其他社会成员更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应该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出发,始终遵循至善的原则,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善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发挥科学技术的积极作用,避免其负效应的产生,为人类社会谋取更大的福祉。这是科学技术活动的根本目的。也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真正价值所在。

科学技术活动中蕴涵着真,蕴涵着善,也蕴涵着美,科学技术活动中的美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理性的美。这种理性的美。既要符合客观世界本身的自然规律,又要符合人设定的标准和尺度。当代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美与理论物理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科学中存在美,所有的科学家都有这种感受。”美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灵感源泉。是真与善的桥梁,科技活动主体有一颗美的心才能感觉到美的存在。利用美的自然规律,创造美的氛围。这样。真的美才能发挥普的作用,这也是善的意义、美的表现。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其著作《科学研究中的美学与动机》中阐明了他研究科学的一大主题—“美与科学对美的探求”。他认为,“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在科学中美是快乐的源泉。科学文献中到处都有这种快乐的表现。”科技工作者需要培养审美的情操。广泛地接触自然百科,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感受,通过艺术文学的熏陶培养美感。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科技工作者应运用审美的趋向,在观察与实验过程中,培养出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启发丰富的想象力,从中获得灵感的启发,提高创新能力。当然,最后研发出来的科技成果也同样需要美作为衡量标准。美,是在真与善的基础上更高的要求。是人类理性与情感的契合。

二、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的辩证统一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是辩证统一的,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这样说,科技工作者正是根据真的知识和主体自身的目的,遵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原则来建构主客体的应然关系的,并通过实践这一感性活动,使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发生合目的性的变化,从而达于善的人生境界。而作为活动主体的科技工作者在对于自己的活动成果的认识中,就会体验到自己的本质性力量的存在和意义,从而在内心生发出一种审美愉悦,达于美的人生境界。可以这样说,科学是人再生产自然界的活动,是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的结果,也都是人化自然的组成部分。

1.真与善的辩证统一。科学技术是负载价值的,是有价值取向的。从本质上讲,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的力量,它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人类带来利益,增进人类的幸福,因而具有“善”的价值。不仅如此,科学技术也是实现“善”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活动中“真”的要求,同时也是“善”的要求。科学技术之真要求对善进行调整和升华。每一次科学技术进步都会使善的体系不断完善。另外,追求科学技术之真的过程中,也不断启迪和培养了科技活动主体对善的修炼和陶冶,使其成为道德的典范。科学技术就应该将其社会运用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把求善作为自己的重要因素,把价值作为自己的重要的理性成份。传统意义上的科学理性,包括逻辑理性、数学理性、实验理性三种成份,还应该加入价值理性。价值理性是为了避免科学技术社会运用的恶果而提出的一种规范,也就是所谓的科技工作者的“良心”。柏拉图说,真实的善是每个人的心灵都应该追求的。是每个人作为他一切行动的准则。

2.真与美的辩证统一。客观世界既是人类自然科学的对象,又是人类艺术的对象,真是美的前提,是美的源泉。任何美都离不开具体的客观事物,美也是自然界所固有的。这种固有的美在人脑中反映就成为被人们所认识到的美。如果说真仅仅是客观事物本身,那么,美却是事物的一种特有的价值。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真”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是对客观世界内在美的规律的揭示。夏夫兹博里在分析美的真理性实质时指出:“一切美都是真。”但是,美的真理性并不存在于对事物的理论描述或解释中,而存在于对事物的“共鸣的想象”之中,正如帕克所说的那样:“科学的真是对经验的外部对象之描述的逼真性,艺术的真则是共鸣的想象——由经验本身组成的明晰性。艺术和科学是在完全不同的平面上行进的,所以它们不可能彼此矛盾或对立。在科学技术活

动中,美与真是统一的,在追求真的同时,必然也追求着美。反之亦然。当然,这种对美的探求是建立在对真的探求基础之上的。一般地说。科技工作者“追求科学美包含了人类两种不同的活动:一是求真认识活动,即客观真实地反映自然界本身的自然规律;二是对科学的价值评价活动。它主要是科学家对科学的审美评价。科学美学的任务就是要在这两种不同的活动中寻求统一,使科学本身一方面成为科学家的认识对象,而另一方面又使科学本身具有审美价值,成为科学家的审美对象”。因此,科学真理的传播不应该以晦涩、沽名钓誉、玄而又玄的方式传播,而应该以美的方式传播,优美的语言、公式、图像、曲线、方程式等美的形式更能够为人们所接受,使被接受者在接受美的同时接受真。

3.善与美的辩证统一。美与善之间同样具有共同性,两者都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自然的存在,只是为美和善提供条件,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与^类社会生活发生联系。亚里士多德认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美的)快感,正因为善。”培根也曾呼吁:“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的确,美是善的一种表现方式,当我们借助审美感洞察善时就会发现:善显示出美,美蕴藏着善。赫斯凯勒认为,审美可以弥合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的鸿沟。感知美是使人们能够道德行动的东西。啪拉图把最高原则说成是好。这里的好不仅指道德上的善,而且指这样的含义:我们不只觉察某个事物像什么。同时知觉它应当像什么。凡是美的东西其本身就会洋溢完善的幸福。20世纪的西班牙哲学家桑塔亚说过:“由于我们的本性和我们的经验之间的和谐,我们理性的满足被部分地实现了。美感是它的实现。因此,美似乎是完善的最清楚表现和它的可能性的最佳证据。如果完善像它应该是的那样是存在的终极的辩护,那么我们可以理解美的道德尊严的基础”。这就是说,美是善的源泉和伦理的起点。菲舍尔则把事物的可感知的价值称之为美,他认为正是包括审美感在内的感知。成为科学中的伦理学发展的起点。人在他是伦理人之前首先是审美人。人的审美经验越丰富,他的品味越高;他的道德判断越精确,最终他的独立性也越大。科学技术活动的目的必须通过揭示自然的美来给人类带来幸福。一个科技工作者。必须在其科技活动中做到表里如一,在揭示自然规律之美时,必须将这种美服务于善的目的,而不危害人类的利益。没有善良的心灵,其科技成果不但不会造福人类,还可能会毁灭人类的幸福。正如荀子所云:“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脚美善相乐”应该成为科技工作者的一种不懈追求,努力培养和陶冶个人的情操和品质,在追求美中求善,在追求善中求美。美善相济,完善自我。

三、科学技术活动中真善美价值融合的实现路径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实现真善美的价值融合。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维护科学技术活动的真实客观性;必须加强科技伦理建设,架起真与善沟通的桥梁;必须重塑科学的审美价值观,创设由真及美、以美达真的良好氛围。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科学技术活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维护科学技术活动的真实客观性。科学技术活动的目标是追求客观性的知识,强调精确地、客观地、理性地描述和解释世界。客观性是科学知识得以积累和增长的基石,丧失了客观性,科学知识的大厦就会坍塌。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活动的所有阶段,如研究项目的申请。数据材料的采集、记录、分析、解释,成果的公开、传播,成果的审核、评价等,都应实事求是;在科学技术活动的各个环节上,都要始终保持严谨的态度和作风,尽可能避免在研究中出差错,特别应避免在陈述研究结果时出差错。科学技术之所以能被普遍的理解,是因为它是合乎理性的。人是有理性的,这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不过,人并非时时处于理性状态,人的思想和行为常常会偏离理性的轨道。诚然。科技工作者有各种各样的政治观点、宗教信仰和偏好,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背景、学派师承和理论框架,这些东西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带入到科学的认识和研究的过程中。纵然科学发现过程存在着非理性的成分,也不会也不能损害科学诉诸理性的本质。因为任何科学发现,不论含有多少直觉或灵感的成分,它都必须经得起理性的分析,它在逻辑上必须是自洽的,而且最终要能够经得起实验的反复检验。

其次。加强科技伦理建设,架起真与善沟通的桥梁。深入研究真与善之间的关系,促进求真与求善的良性互动,从而在不断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不断推动人类道德的进步,就必须加强科技伦理建设,通过科技伦理建设架起真与善沟通的桥梁。为此,一要历史地考察和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真与善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中吸取各种历史经验和教训:二要为科学技术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提供蓬勃向上的精神动力。对于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阶段的中国来说,无疑应在自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为何落后于西方的历史中吸取深刻的教训,高度重视如何利用伦理道德的力量来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问题,包括大力培育有利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伦理道德氛围,为科学技术活动注入崇高的伦理道德精神,积极引导科学技术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从而在推动经济与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推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当然,我们也应当借鉴和吸取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历史经验和教训,包括研究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问题,不过也要高度警惕后现代主义对我们的文化和伦理道德氛围的冲击。

第三,重塑科学的审美价值观,创设由真及美、以美达真的良好氛围。科学审美赋予科学技术以某种文化品位和价值、人性因素和人情味,可以把作为科学的客观的东西与作为人性的主观的东西统一起来,从而把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裂以及我们自己的人格分裂弥合起来。实际上,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真与美、科学与美学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科学的美学没有用处,没有美学的科学投有价值。其一,科学审美在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的科学概念和原理涌现的瞬间,无意识的审美鉴赏和审美选择甚至是决定性的。柏拉图说过,灵魂一见到美的东西就感到敬畏而战栗。因为它感到有某种东西在其中被唤起,那不是感官从外部曾经给予它的,而是早已一直安放在深沉的无意识的境域之中。其二,科学审美不仅是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突破口,而且也是科学理论评价或科学理论辩护的试金石。实际上,这两个过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把二者截然分开。狄拉克针对广义相对论说过这样的话:“我相信,这一理论的基础比人们仅仅从实验证据支持中能够取得的要深厚。真正的基础来自于这个理论的伟大的美。……我认为,正是这一理论的本质上的美是人们相信这一理论的真正原因。”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认为,直觉和审美判断在决定接受或拒斥特定的理论模型时是决定性的因素。爱因斯坦使用双标尺评价科学理论——外部的确认和内部的完美。其中,后者就是一个美学标准,即理论的前提(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的“自然性”和“逻辑简单性”

柏拉图曾把人的心灵划分为三个部分,即理智、意志和情感,而真、善、美便是与这三个部分相对应的精神价值。其中,真是理智的对象,体现为科学活动,善是意志的对象,体现为道德活动,美是情感的对象,体现为艺术活动。理智上求真,意志上向善,情感上爱美,三者原本一体,属于同一颗高贵心灵的追求。总而言之,真善美的价值融合是科学技术活动的崇高理想和最高境界。

推荐访问: 真善美 科学技术 融合 价值 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