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崔勇:开创精神康复新阵地

时间:2022-03-13 08:32:45  浏览次数:

早上7:30,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康复科主任崔勇已经到了医院,此时,离正常上班时间还有30分钟,作为医生的他已经习惯提前到岗。

崔勇自大学毕业后便默默地坚守在医生这一岗位,一干就是20余年。工作中对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他都是全身心投入。在缓解患者病痛的同时,还为其长期的康复、回归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周三的上午,按照约定的时间,记者来到了崔勇的办公室,这时他刚刚忙完早上全科病房的早交班工作。而1个小时之后,他还要进行康复科主任年终的述职,留给记者的采访时间也就1个小时。

经验与责任是疑难重症的顽敌

尽管今天要在全科职工面前进行述职报告,但崔勇还是抽出时间做了“科主任要做好三级查房”的工作。查房可以及时掌握新人院、重症及疑难症病例的病情,以便及时给予恰当的医疗处理。

“除了每天的常规查房外,他还要组织全科医师进行2~3个小时的病例讨论,这是对重症、疑难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一个会诊。”崔勇说,目前精神类疾病的诊断不像其它疾病,有客观、直观的指标,它主要靠医生的临床经验,根据详细的病历资料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去判断。对于重症、疑难症的患者还要结合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反复搜集病史资料进行讨论,以便做出更加准确的医学判断。诊断中,尤其是对伴有躯体疾病患者的判断,相对来说更难一些。

不久前一个病例,给崔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不到20岁的女大学生,开始时总觉得头疼,稍微活动就觉得特别累,后来发展到连走路也感觉疲劳。家人怀疑其脑神经有问题,就带到一家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检查,结果发现脑电图有异常,就按照神经科医生的建议做相应的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女孩突然出现了异常的兴奋症状,家人又怀疑她患了精神疾病,于是直接把她送到回龙观医院就诊,并住院接受治疗。崔勇介绍,结合家属提供的病史资料和当时的神经系统检查及精神检查,他认为患者的精神症状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于是他建议家长,最好先转到综合医院的神经内科作更进一步的治疗。在之后的随访中得知,女孩经过多学科会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并且在转院不久后便出现了病毒性脑炎的高烧症状。

“如果当时没有考虑那么多,也不去鉴别,就单纯地作为精神疾病患者收进医院做治疗,该患者病情非但得不到及时的控制,还可能耽误了她一生的健康。”崔勇说,作为医生必须为患者及其家人负责;必须有较强的鉴别、诊断临床技能;才能对疑难病症作出恰当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多元与创新是患者康复的良方

“作为精神科医生,取得患者的信任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位患者症状都不尽相同,特别是重症精神疾病患者,一般都没有自制力和自知力。他们多数不想住院,甚至会对医生产生敌意,做出一些不合乎常人的举止,或者是带有冲动性的言行。”崔勇说,这时医生就必须有耐心进行安抚,确保正常的医患关系,让他们逐渐产生信任感。

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他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始动性训练、文娱性训练、家居操作性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一系列规范化的康复治疗措施,尤其是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治疗方法的引入更加丰富了精神疾病的康复领域。

此外,崔勇还借鉴了国内外的康复技术,通过与日本、韩国等国的美术治疗专家的学术交流,并把应用于其他领域较多的美术治疗理念,创新、引进于精神康复领域,开创了国内美术治疗精神疾病的先河。

如今,运用艺术疗法进行精神疾病的康复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也使回龙观医院一直走在精神康复治疗领域的前列,引来了很多医院同行们的参观、学习。

崔勇说,之前很多人认为做恢复期的辅助治疗,(也常叫做“娱疗”)被看作是“带病人玩”,没有多大的作用。现在通过各种艺术治疗的开展,能够帮助患者在疾病恢复过程中促进心理成长,有利于恢复社会功能,这种理念的引进,不仅丰富了精神康复医学的学科内容,还满足了不同患者的需求。

家庭配合与及时就医同重要

崔勇介绍,精神类疾病的康复,从病人人院就要求考虑,药物治疗的选择、各阶段康复措施的实施等,康复训练工作贯穿疾病治疗的全过程。

崔勇说,精神疾病多发病于青年时期。然而目前的这一群体中独生子女较多,家属对疾病治疗效果的期望和康复需求都比较高,但由于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很容易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此外,有些患者认为,通过门诊治疗和药物治疗三四个月之后,病情好转了,认为药对病人副作用大,就擅自停药,结果导致二次复发,加重其治疗难度。

面对这一情况,对每个来就诊的患者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评估。评估后,详细告诉他们基本病情、治疗措施,以及恢复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等就显得尤为必要。崔勇认为,家庭在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愈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患者因家属对其过度保护,社会交往技能等全部由家属代替了,重症患者大多数都有社会功能减退的情况,这样患者就无法做到自己独立生活,也不是严格意义的回归社会。

在此,崔勇特别强调:精神类疾病从发病到治疗应该是时间越短越好,康复训练越早开始效果越好。病人的家属需要多了解相关的精神疾病防治和康复知识,接受专业人员的系统培训,以便帮助自己的亲人更好地早日康复。

全方位拓展让患者顺利康复

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要让患者能够恢复其社会功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到社会,2004年在崔勇的努力下,成立了北京市首家精神病患者开办的小卖部,主要服务医院所有住院患者,建立起患者与他人之间的服务和职业交流。

通过该项职业技能训练,小卖部工作人员每周一至周五在医院接受治疗,周六、日出院回家,增加与外界的交流,减少由于住院对社会功能的影响,通过这样的训练,患者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增强了。

近年来,康复科通过开办小卖部、流动图书车、洗涤中心的职业康复工厂、农疗康复基地等,让病人和正常人一样,一起上、下班。这对于他们提高自我认识,消除疾病的病耻感,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职业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针对不同的精神疾病患者,开展不同的需求,以及通过多元化的康复治疗,最终让精神疾病患者真正回归社会,这是崔勇最大期望。

崔勇特别呼吁: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除了科学、规范的治疗以外,还应该加大对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科研的力度,让得到验证的、新的、有效的康复技术应用到社区去,鼓励全社会关注精神病患者;消除偏见和歧视,并积极寻找更多的途径(譬如建立过渡性康复机构、中途宿舍职业康复站等)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达到职业康复。

推荐访问: 阵地 康复 开创 精神 崔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