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隧道工程课程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02 08:04:38  浏览次数:

总结隧道工程在规划选址、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应如何规避和处置塌方、涌水等地质灾害。

(四) 科学问题研讨化

大部分隧道工程课程教材在安排各章节内容时,往往分别依次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如果在实际教学中也按照教材的内容布局来讲授,就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很好地结合起来,不利于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此,在讲授工程问题时,宜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先根据教学内容中的某一实际工程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该工程问题中存在哪些科学问题(或理论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相关专业知识展开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

如针对高速铁路隧道中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先让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乘坐动车/高铁时,列车通过隧道时有哪些特别的感受,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耳膜不适这一最深刻的体验。于是提出工程问题:高速铁路列车进入隧道时乘客耳膜不适。当日常生活中的经历、体验、感受与所学专业产生联系时,学生的注意力会很自然地集中到课堂中来。此时可以从该工程问题中提炼出科学问题,即列车进入隧道时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向学生介绍“瞬变压力”“堵塞比”等概念,并提示学生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分析上述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高速铁路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的可能途径和方法。

(五) 辅助学习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师生交流途径越来越多,网络学习资源也日益丰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通过QQ群、微信群等平台,与学生交流学习问题,在课余时间为学生解答疑问。该方式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此外,还可以向学生推荐与课程相关的专业论坛、教学视频网站等网络资源。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开放性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个人兴趣进行网络学习,搜索相关信息和资源。通过上述网络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到互联网资源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能锻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自学的能力。

(六)考核形式多样化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

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期末试卷考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模式,无法客观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和水平,因为部分学生通过考前突击复习也可取得不错成绩。

为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为确保学生平时学习的主动高效,对传统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做法是:将原来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成绩评定方式,调整为平时成绩、期中考核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20%、40%、40%。平时和期末的考核方式不变,增加期中考核,方式为一次大作业。

期中考核的实施方案:一是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结合工程实例形成若干个大题目;二是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自主选择一个题目,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完成所选题目,并撰写答题文本、制作幻灯片;三是各组学生提交文本材料并在课堂作口头汇报,任课教师对学生文本材料和汇报进行点评,并评定成绩[19]。

二、六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针对隧道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与不足,借鉴目前工程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采用的主要思路和方法,将模块化教学(M)、可视化教学(V)、案例化教学(C)、研讨化教学(D)、网络化教学(N)、考核方式改革(R)等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MVCDNR”六位一体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六位一体教学体系有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生动性,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实施效果及推广

“MVCDNR”六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于2014-2017年在武汉工程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交通土建方向)的隧道工程课程教学中实施,之后逐渐推广到采矿工程等专业的部分专业课,包括“工程地质”“土质学与土力学”“岩体力学”和“弹性力学与有限单元法”等专业课程。从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学习表现来看,这种模式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学生由过去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六位一体教学体系能较好地改善大多数工科专业课程的共性问题,如实践性强、知识点多而实践教学又难以较好开展等,传统教学方式不仅不能解决这类问题,还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该课程教学体系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到土建类其他专业课程,乃至其他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中。

四、结语

笔者在隧道工程课程教学中,积极推行主体内容模块化、抽象理论可视化、工程病害案例化、科学问题研讨化、辅助学习网络化及考核方式多样化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将上述教学方式推广到同类课程或其他课程教学中,还需要结合课程的知识点结构、内容性质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合适的教学手段,必要时还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教学手段进行补充。

参考文献:

[1]季良玉. 技术创新路径与中国制造业产业集约化发展[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 39(6): 51-63.

[2]顾明远. 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 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0(23): 4.

[3]段华洽, 王朔柏.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中国大学教学, 2009(4): 35-37.

[4]王金旭, 朱正伟, 李茂国. 混合式教学模式:内涵、意义与实施要求[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4): 7-12.

[5]张如林, 程旭东, 杨文东, 等. 数值模拟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7, 26(3): 69-72.

[6]王丽娟, 郑松. 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方法[J]. 高等建筑教育, 2018, 27(3): 79-81.

[7]高长征.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建筑教学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5, 24(2): 73-77.

[8]赵超. 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探索[J]. 教育评论, 2014(12): 125-127.

[9]李芒, 蔡旻君, 蒋科蔚, 等. 可视化教学设计方法与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 2013, 34(3): 16-22.

[10]宋海珍, 张鸿军, 卢成. 基于Maple软件的理论力学可视化教学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2, 29(1): 93-95.

[11]郭先春, 李大军, 程朋根, 等. GIS二次开发课程案例化教学方法探索[J]. 测绘科学, 2011, 36(3): 244-246.

[12]王博, 刘志强, 梁恒昌. 地基与基础工程课程案例式教学改革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4): 86-89.

[13]毛新宇, 王志军. 实验课研讨式教学实际问题探讨——以北京大学电子线路实验课为例[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 32(2): 32-35.

[14]余璐,曾文婕,王文岚,等. 构建网络化整体学习方式促进卓越教学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6,23(2): 102-112.

[15]何淑勤, 郑子成, 宫渊波, 等.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考试方式改革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6, 14(4): 127-129.

[16]李静, 张玉, 张明, 等.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考试改革探索[J]. 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1): 114-116.

[17] 王章琼, 黄民水, 余浩延. 隧道工程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研究[J]. 高等建筑教育, 2016, 25(3): 72-75.

[18]王章瓊, 陈为, 余浩延, 等. “隧道工程”课程围岩力学问题可视化教学研究[J]. 中国地质教育, 2016, 25(3): 28-31.

[19]王章琼, 黄敏, 王亚军. “隧道工程”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J]. 中国地质教育, 2015, 24(2): 28-31.

推荐访问: 隧道 教学模式 六位 探索 实践
[隧道工程课程六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