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得体会 >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体会

时间:2022-05-17 19:30:07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可更好的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手术室护理;应用体会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护理服务已从单纯的治疗性护理上升到融临床护理、人文护理和心理护理为一体的现代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本人就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我院行择期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所有患者均认知正常,意识状态良好,并排除恶性肿瘤以及严重心肝肾功损害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3.2岁,其中普外科手术10例,骨科手术6例,泌尿外科手术5例,胸外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4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45.1岁,其中普外科手术9例,骨科手术7例,泌尿外科手术6例,胸外科手术5例,妇科手术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数据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行遵医嘱治疗性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护理护理模式给予护理,主要包括:

1.2.1术前访视手术作为一应激源,无论"大小",都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应激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术前1d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的目的是更好的了解患者状态,且值得注意的是,术前访视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10~15min为宜,以不引起患者紧张感和疲劳为宜[1]。

1.2.2术中护理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陌生的环境会加大患者的紧张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将室温和湿度调整到最合适状态,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将麻醉机、监护仪、电刀、吸引器等操作仪器音量调整到最合适级别,以减少对患者不必要刺激;术中协助医生严格无菌操作,对于非全麻患者,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疼痛[2],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出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2.3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手术室护理的延伸,手术结束后用温水为患者擦拭身体身上的消毒液以及血迹,并将患者护送会病房,同时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

1.3观察指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或抑郁状况越严重;并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部分,以满意和基本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的SAS和SDS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AS和SDS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80.0%,两组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人性化的护理模式是由美国人华生首先提出的"人性照护"模式发展而来的,其本质是一种人文关怀[3]。在本组研究资料中,我们将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到手术室护理中,结果显示给予人性化护理的对照组在护理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降低,且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P<0.05,这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谐护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晓燕.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356-357.

[2]何少玉,彭友娇.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2):555-556.

[3]邱伟婷,祝妍华,张绿云,等.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4):246-247.编辑/申磊

推荐访问: 护理 手术室 人性化 临床 体会
[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临床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