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资料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0篇

时间:2023-10-19 08:10:32  浏览次数: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优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0篇,供大家参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0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1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提高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因此,提升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尤为重要。

一、语文教师教学观的重建

要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就要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即向语文核心素养观念的转变。而在核心素养下提升语文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此外,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观,提倡“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所谓“先学后教”,即先让学生自学,教师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开展教学;所谓“少教多学”,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不懂的,还要权衡好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用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上。

二、设计教学目标

1、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部分,是其他素养的根基,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阶段,首先发展的是口语,再逐渐发展书面用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经验的积累,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定期举办朗诵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习惯。因此,教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看法。只教学生不懂的知识,是近年来课堂教学的一大趋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聚焦核心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少而精,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学科之美,从而引领、指导生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格式音律之美,体会散文优美的意境。光体会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创造,这样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突出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值得学生去欣赏和传承。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课程组的专家精挑细选的,不同的课文蕴含不同的文化和情感。例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介绍了客家和傣家的风土人情;《月球之谜》描写了月球独特的地貌,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草船借箭》表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突出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三、设计教学内容

1、阅读环节——鼓励自主学习

阅读环节是学习课文的起始环节,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篇章结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思维受到束缚,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提倡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让学生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做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营造阅读氛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发散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2、思考环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做到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还可以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打破“一言堂”的教学局面,实现多种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阵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學则殆。”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要把探究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没有思考的探究将流于形式,没有探究的思考将成为空中楼阁。

3、表达环节——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在阅读课文和进行深度思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能弥补自己的不足,积累阅读经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达,以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设计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个体性的、微观性的、具体化的教学活动,是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鼓励多元化评价,这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成长记录袋评价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以考试为目的,以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档案袋评价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符合发展性评价的要求,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学生作为“学习建构者”记录自己的学习轨迹,教师利用学生大量的真实性学习材料来评价学生,可克服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改善教与学的过程。一系列研究表明,档案袋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一个“图书角”,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在阅读后将文中优美的句子和自己的阅读感悟做成一张阅读卡片,将这些卡片放进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2、非正式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非正式评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评价方式更加侧重于感性,能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兴趣、认知等充分调动起来。它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将核心素养培养与语文教学设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突出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2

业余期间,我读了郑钰全教授的《教师怎样提升课堂教学技能》一书,颇有体会。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教学技能,也缺乏教学经验。该书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详细解读教师的教学技能,并结合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指导教师了解并掌握新课程下的新技能,为新课程下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在课堂教学方面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和指导。

上课,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教师通过具体的操作,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活动。而如何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就要考验教师的素质了,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首先,情趣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内在的需求,明确学习目的;激励主动参与,开发学习潜能‘增强学习信心,促进人格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保证学习质量。学习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源泉。导入新课程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和建立知识练习的一类教学行为方式。导入的要素包含:语言、信息、活动。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唤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呈现教材的技能,是使教师在教学情境中,将课程内容展示在学生面前,组织学生有效的掌握教材内容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呈现教材的方式不能死板,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一些问题,事先准备相关的材料,充实自己的课堂容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交互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等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课堂教学结尾应当从教材实际和教学目的出发,不但对改课有加深主旨的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具有发微烛远的好处。其主要功能是:

1、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预作准备。

3、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

每一堂课都是一个新的舞台,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堂课教师都应精心准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搜集相关的材料。这也需要教师平时注意搜集,注意留意,教师想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

所以我们不能停止学习的脚步,学习是永无止境。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自己。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历经三年多的修订终于问世。在当前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教育发展背景下,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也逐渐的由之前单纯的语文知识传授过渡到学生语文 核心素养的培养上来,能否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一、注重语言建构与应用,构建核心素养发展根基

所谓的“语言建构与应用”具体所指的就是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地积累与整合,从而逐步窥探并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及运用规律,形成自身的语言经验,并能够在实际的语言场景中恰当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对于高中生而言,其语言运用能力、思想品质、审美素养、文化认同等一系列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均是在语言建构和应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纯内容分析式”的讲读教学要逐步摒弃,在课堂上也不要在课文的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而是要从具体的语言运用着手,通过对文章语文的仔细品味来深入探索文本背后的深层意蕴。也可以从整体的阅读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去寻求认知的依据,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实现对学生良好语文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对于李清照《醉花阴》一文,文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瘦”本为一种病态,并不是“美”的,但李清照却将其描述的很美,为什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细细品味,去感悟文中以黄花设喻的精妙,体会“黄花”随瘦而随风摇曳的优美,从而深刻理解比黄花还瘦的人所体现出的那种协调美感,而后再从“帘卷西风”的氛围中,感悟出憔悴的女词人与黄花相互映照的诗意之美。

二、侧重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体现“以生为本”教学理念

坚持“以生为本”,就是要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过程中,将学习文本更多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按照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或习惯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教学《热爱生命》这篇课文时,就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或探究这篇课文中,作者蒙田对“生命”这一事物的形象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对“生命”进行的抽象思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这就是要借助语文教材,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教给学生如何进行思维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些学生在研读课文内容时,就会结合对教材内容的思维分析,说出作者蒙田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理解下的“生命”,又各是什么样子:如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命”,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生命”,这就是作者形象思维理解下的“命”;要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并迅速抓紧时间,留住短暂的“生命”,过得丰盈充实,这就是作者抽象思维理解下的“命”。通过这样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对同一事物,进行相应的形象或抽象思维了。

三、强调审美教育,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第一,结合语文赏析,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在语文学科中,美学素材俯拾即是。在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体验美,例如在《荷塘月色》中理解荷花的清新与柔和,感受自然之美,在《离骚》中感受诗人爱国情怀,体会人性之美,在《过秦论》中欣赏凝练、严谨的语言之美等。这些充满美学意境的阅读素材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对美的理解与认识,进而培养其审美意识。第二,结合情感体验,提升學生的审美评价能力。我们在体验美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评价的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理解文学之中包含的美,并结合情感抒发完成评价。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充当审美中介的角色,组织敞开式的再现活动,结合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对这部经典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身上所呈现的艺术美进行评价,拉近学生和欣赏对象的距离,与作者形成情感交汇,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以形成审美评价。第三,鼓励学生自我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这里的创造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对自我审美体验的呈现,进而形成新的美学形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学生对自我表达的胆怯心理,创造自由而宽松的美学表达环境,引导学生抒发对美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赞扬;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寻找生活中的艺术,体会人性之美,并将这些美的体验融入语言、文字表达中,形成感情饱满的审美创造。

结束语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是实现语文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我们应抓住这一推进语文教学变革的关键力量,站在课程育人的视角,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本,坚定立场、聚焦关键,努力推进语文课堂的变革,充分实现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4

  一、20xx年全国卷物理试题的大变动

20xx年的全国理综物理试题选择题没有延续之前的模式,没有考物理学史、交流电、变压器和万有引力,以及运动学图像,取而代之的是动量、原子物理部分。电磁感应作为很大的一个章节,以往的计算几乎是必考,今年只是体现在一个选择题上(很多高三老师直呼“电磁感应白复习了”)

  二、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如何考的问题

1、20xx版新课标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物理观念: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等。科学思维: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能正确使用物理思维方法,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科学推理、找出规律、形成结论,并能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使用科学证据的意识和评估科学证据的能力,能使用证据对研究的问题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实验探究: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猜测;具有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正确实施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实验结果和变化趋势。

科学态度与责任:好奇心、求知欲、合作意识、道德规范、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

2、如何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绝对难度下降,相对难度提高;对熟练程度的要求降低,对灵活程度的要求提高—能力要求更加全面均衡,抑制题海战术负面影响。

  三、专家给出的高三复习的备考建议总体要求:增加备课的智力投入,提高教学的.技术含量,凸显管理的文化底蕴——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积累和长时间的沉淀,不可能一蹴而就。

1、处理好稳与变的关系:倡导“两条腿走路”,坚持强化“基础性、综合性”,重视研究“应用性、创新性”,把握不变的主线—基础性、综合性,利用好变化的力量—应用性、创新性——不能无视,不要夸大。

2、处理好“筋骨皮”与“一口气”的关系:重视对高考试题及20xx年学科考试说明的分析研究,让“能力附体”,促“素养均衡”—习题训练要有坚实的支撑、明确的指向、必要的指导和恰当的强度。

3、处理好细节落实与深度思考之间的关系:战略上缺乏深度思考将导致阶段性目标不明确,容易引起教学要求的混乱、教学资源的混乱和教学内容的混乱,是造成学生死记硬套,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最终不得不用战术上的忙乱弥补战略上的懒惰。离开细节落实,所有的计划和思考只是空中楼阁。深度思考+细节落实,让汗水滴落成金!

4、高三复习中,老师一定要明确以下问题:课堂上老师做什么?学生做什么?老师和学生一起做什么?学生和学生一起做什么?课堂上必须给学生“思考”“说”“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的权利和时间,给学生一充分的时间去反思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通过高考阅卷情况分析,建议高三老师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该写的必须写,该做的运算必须做,不要嫌麻烦。

  四、专家对20xx年高考的预测

1、试题的总体难度20xx年较20xx年稍有增加,20xx年高考仍会延续。

2、3-5的考察,第一年平稳落地,整体难度稳定。

3、20xx年没有考动量实验,18年有可能会考。

4、为了提高区分度,仍会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数学运算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

5、20xx年的实验有可能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为背景出新材料的实验题。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己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己。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6

在假期的第一天,选定了余文森老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作为寒假阅读的开端,余文森老师是教育学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课程改课领域,著有《有效教学十讲》等多部专著。

核心素养是近几年的非常热门的教育词汇,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几乎耳熟能详,多少能讲出一些关于核心素养的内容来,但也仅仅只是些碎片化的认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师的这本书则详尽地阐述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六大教学基本策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多方位、深层次地剖析核心素养,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我构建起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受益匪浅。

笔者刚入职教师时,就时常在一些美术类讲座上听到“美术课堂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展开教学”,后来通过查询资料得知,美术的核心素养主要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当时初为人师的我,知所云,却不知其所以云。美术课上,纪律管理就已经是一件让我头疼的事情,更不要说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开展教学活动了。现今,不知不觉工作6年多,已经不再担心曾经担心的课堂纪律的问题,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对美术课的喜爱仅仅是因为美术课没有做不完的练习、不像主科那样有压力时,我还是有点遗憾,在我心里,我希望他们爱上美术课,是因为美术本身的魅力。从这个侧面也反映出,我这个美术老师没有将富有美感的、极具吸引力的美术带给他们。因此,阅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正适时,让我重新反思美术课堂。

观念是行动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从观念开始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当我们真正理解了核心素养是什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离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师说,素养是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是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一经习得,便与个体生活、生命不可剥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有可能伴随一生。爱因斯坦说:“当知识遗忘的时候,留下来的就是素养。”而核心素养,则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的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结构化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内的动力系统,进行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的综合性品质。不同的学科,培养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两者是上位与下位,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是目的、方向与手段、途径的关系,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机转化、相互促进的关心,不是简单机械的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也不是单靠学科教育就能完成的,还要依托很多非学科的教育和活动来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动。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特性和教育内涵的有机融合。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内涵上的提升,是学科教育对人的真正的回归。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要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科活动为路径、以学科教师为条件、以学科考评为保障。

本书的第二篇章阐述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首先要确定人是教学的对象和目的,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学科教学要体现和重视学科知识的特点、遵循学科发展的规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从和服务于人的个性自由和全面健康发展。语文教师不是教语文,而是用语文教人,数学教师也不是教数学,而是用数学教人,美术教师不是教美术,而是用美术教人。对教师而言,至关重要的是学会尊重和宽容。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素质不一样,个性和兴趣不一样,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不一样,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样,教师在鼓励或要求每个学生都学好学科内容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和宽容那些学得慢的,甚至根本学不好的、没有兴趣学的学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知识、技能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质的内在性是养成学生强烈的价值感,让他们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要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要让学生变成快乐人,具备寻找快乐的能力,成为富有生活情趣的快乐人。其次,教师应树立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观,真正落实以学定教,实现少教多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相长、先学后教,“先学”立足解决学生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让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以数学学科为例,基于数学本质的课程观绝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达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学习目的。

第三篇章阐述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在这些具体而生动的策略中,我们看到了许多熟悉的做法:搭建结构图、绘制思维导图、进行项目学习、情景化教学、问题导向教学、对分课堂等,每一种尝试或应用都是课程改革在一线教学中的有力推动,引领风向标的同时,也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借鉴。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生长和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包含多种层次的活动系统,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枯燥乏味的知识产生丰富的附着点和切实的生长点,让学生在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识、提升能力、养成核心素养。

假期的第一本书,是偏理论类的,平时这类书看得少,“缺什么,补什么”,因此特地将它作为寒假读书会的首本书目,希望在质朴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放平心态,始终保持初心,始终保持对课堂的敬畏,“任重而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7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赵建宇

2016年11月21日我能有幸跟着市教研员任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行四人代表包头市远赴云南昆明参加由北师大组织召开的“2016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指导暨培训研讨会”,在会上聆听了由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委马复教授作的“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解析”的报告,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与高中课标修订稿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的衔接关系,綦春霞教授 的“数学素养的微测试与学生发展的诊断”,江西省中学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的“从中考命题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考察”,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数学中考命题中考察数学核心素养,西安高新一中邵新虎老师题为“利用几何画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时间与思考”,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8

为了从理论层次研究如何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我认真研读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结合我市我校正在进行的学讲方式,我从中发现了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诸多理论支持与实践模型,进一步提高了我对于学讲计划的认识,对于小组合作有效性提高的可操作性的信心。

学讲方式在我校的进行之中,首先呈现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小组合作的低效、无效。曾几何时,我一直从教师的设计目标与小组组员的行为方面去考虑,拜读了《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之后,才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低效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解决的方式需要我们用综合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从教师与学生双角度运用系统优化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需要对学讲方式课堂深入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绝不是教师一时说说,而需要教心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充分准备。明确分组方法、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各个阶段的方法与细节,从各个环节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并不只是对于教材知识的掌握,恰当的社会技能是才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学生一生中需要用到很多社会技能,从而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小组合作中团队间的交流、合作、展示、质疑、倾听、学习等,都需要一定的社会技能。社会技能目标,学业目标的达成需要评价,社会技能目标实现程度也需要评价,对于教师需要确定孩子们需要学习的社会技能目标,并加以教授、培训、鼓励、观察、评价。

2、自我反思可以使我们发现以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经验及教训,教师需要积累事实材料,加强自我评估,并多与同仁们交流。俗话说当事者迷,我们在学讲方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一定会存在许多问题,很多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并不是教师一个人闭门造车就可以解决的。教师可以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和同行交流,从讨论与实践中深挖问题与解决问题。备课组内可以相互听课、评课,以便从一些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课堂,通过集备备课式的反思,去发现个人课堂上存在的一些小问题。

3、《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中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概念是由维果茨基提出的,即现在还够不到但是近期最有可能够的到的区域。即是让学生有希望完成任务,从而激发其信心与动力,而非是设定一个过高或过低的目标。目标过低则学生形不成合作,不需要合作,不需要思考,形不成学生能力的提高,而能力过高,则让部分学生妄自菲薄失去进取的信心。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的发解,目标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合适的目标,应该是让学生看得见、够不到,而稍加努力就可以够得到,这样的目标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又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认识的在深度与广度上的发展。孩子们在教师的帮助下跨越了最近发展区,将潜在发展水平变成了现实发展水平。

这要求我们在目标设定、任务选择、材料准备上要考虑到每组孩子们的最近发展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学习的规律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引发他们高昂的学习热情。

4、我们现在运用的学讲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基于STDA,综合TGT、拼图法、TAI、CIRC,大多采用小组讨论与三步采访法、内-外圈等方法相结合,为了保证STAD的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STAD的基本环节还是必不可少的,诸如作业单、答案单、测试题、观察纸、记分纸,对于这些基本环节可能存在的细节问题,要及时的想到、做到、解决到。

5、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任务的设计无疑是提高小组合作有效性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时,需要充分了解学情、教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研读教材,并分析学生实际生活中的兴趣点与教材知识的契合之处,要做到有的放矢。

(1)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之处,从而确认突破口,将学习内容中的重难点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任务;

(2)深入了解学生,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学生感兴趣的点,从而设计出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同时要使各个子任务之间要有一定内在联系,并能构成梯度难易度。使学习内容形成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

6、小组合作学习要本着“以个体化努力为基础,以合作学习为核心,以适度竞争促发展”,故而无论对于小组的学习目标,还是社会技能目标,其评测标准应该运用标准能照评价,偶尔佐以常模参照评价,要使小组内的成功机会人人均等,要更多的体现合作以致共同进步,减少竞争的因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优点,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进来最大可能的提高学生学习及合作的积极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9

备课是英语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英语教师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决定一堂课效果的主要标准,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今小学英语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认知现状以及对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认知现状,探讨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一、 当今小学英语教师对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认知现状

如今,有很多学校的小学英语教师没有意识到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性,更相信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这些小学英语教师的传统思想认知里,学生是多样性的、是自由的、是充满变化的,其认为提前设计的课时教学目标并不一定会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按照预设的步骤进行。这样使教师在教学目标设计时,照搬书本、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经常会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选择走“形式主义”,导致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这样的教学目标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不仅不利于课堂效果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英语成绩的进步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 当今小学英语教师对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认知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这一客观事实,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然而,在目前阶段,有很多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思维还停留在浅层的知识的掌握上,只注重对学生传授英语知识点,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解题技巧的训练,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性。这样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考试分数有没有进步,学校排名有没有提高,完全没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想法和行动。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单元课时整体教学目标设计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

1、根据教学实际设定课时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告别“哑巴英语”,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实际设定课时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做到通过教授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思维品质,更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能运用课堂中学到的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需求。

朗读是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想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就要注重朗读环节,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在讲解阅读之前,先让学生朗读,并开展多种朗读形式。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思考该篇英语阅读可以采取哪种朗读方式。比如,当该篇英语阅读当中有很多对于小学生来讲较难的英语词汇时,教师就可以采取范读的模式,或者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当该篇英语阅读较简单时,教师就可以选择集体朗读。当该篇英语阅读中遇到有对话的阅读文本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还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挑选读得最流利、发音最标准的学生给予奖励。这种通过朗读的方式学习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单词记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告别“哑巴英语”,能开口说英语,敢于说英语,能流利说英语。教师要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之前,将以上几种情况考虑清楚,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整体水平的前提下,提前在教案中设计好朗读的形式。

2、根据学生特点设定课时教学目标。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还要考虑该单元知识的难度,课程设计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既要考虑优等生的学习需求,又要照顾中下等生的吸收程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制订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目标,保证班级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都不会被落下,都能跟上英语教师思路。

由于学生之间具有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课时目标时,要在教案中体现出分层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法。教师要在设计教学目标之前,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性格品质、心理特征、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吸收能力、现有的知识水平等各方面条件,划分成不同的等级,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展开不同的教学指导、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分层教学法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目的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英语教学中树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在教学设计时提前设置好任务分层,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分配不同的任务,从而更好地促进英语后进生的转化。

例如,在学习“weather”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让C类的学生收集有关天气的所有单词,让B类的学生说一说最近一周的天气情况,让A类的学生之间进行“its sunny/cold”等对话练习。通过不同的任务分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同的群体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锻炼机会,实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3、单元课时整体教学目标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有很多的小学英语教师还没有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节奏,在授课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的教学形式落后、单一,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教师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中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按照教师的计划和步骤完成教学活动。虽然教师会引领学生做“lets listen”“lets read”“lets sing”等能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感的教学活动,但其本质上还是一些机械的、重复的练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提问的质量,经常发出无效提问。学生不需要动脑就能跟着回答“是”“对”“好”等简单的肯定或者否定词汇,看似课堂氛围良好,实际上学生对于问题并不一定理解,这种单调乏味的回答违背了课堂提问设置的初衷,更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教师要保证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中,不能偏向英语基礎好的学生,要从“个体”转变为“全体”,保证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英语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到这种情况,将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问题都要考虑进去。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不能只提问优等生,也要对中等生和差生进行适当的提问,以保证大部分同学都能参与课堂,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由此可见,高中英语教师要想使课堂提问更行之有效,就要做好教学计划,把控好课堂时间,掌握好提问的时机和频率。英语教师要知道在哪一步提问,既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又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时,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注意启发诱导,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以此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英语教师还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我国科技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已经被教育行业广泛应用,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课程导入,通过英语小游戏、英语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译林版一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hello”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拿出两个小动物样式的布娃娃,并运用小孩子们喜欢的语气,模仿小动物说话的语音语调说:“boys and girls, they are our good friends. Hello! Im Kuai kuai. Hello, Im Lele.”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说出“Hello, Kuaikuai and Lele.”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出这堂课的学习内容:“Lets talk with them. OK”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师将话题自然引入本单元教学内容:“When we meet someone, we should say ‘Hello!”然后,利用新型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不同人见面时互相打招呼的视频,以及作自我介绍“I am xx”,以此来巩固记忆,加深学生对该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印象。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变化各种声调朗读课文对话,并邀请学生上台表演对话。通过学生的表演实践,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再如,在学习“whats in the classroom”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设实际情境,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在电脑上放出图片,带领学生复习pen、pencil、bag、desk、chair、eraser、ruler等词语,之后引领学生用上述单词做英语问答练习,让学生用英语完成交流,帮助学生完整地说出“I can do many things in the classroom,Open the door、turn on the light、Clean the window.”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最后,教师还可以指着教师当中的黑板、粉笔、灯、课桌、椅子等,让学生说出英文单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挑选出几名同学进行抢答比赛,最先说出英文单词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积分,最后给予积分最高的同学小礼品,作为鼓励。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让晦涩难懂的英语变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

3、在单元课时整体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凸显三维目标。英语教师在课时教学目标的设计时,要凸显出新课改要求的三维目标。在充分考虑班级学生接受水平和课堂进度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三维目标。首先,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上,要体现学生在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内容,可以运用“背诵……”“理解……”等关键词。其次,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计中,要注意到学生在教学展开过程中学会的方法和锻炼的技能。可以运用“学生通过……过程,培养/锻炼……能力、掌握/学习/感受……的方法/知识/情感”等关键词。最后,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设计上,要重视学生分别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养成,尤其是情感上的提升和感悟。

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根据教学实际设定课时教学目标、学生特点设定课时教学目标、并且在单元课时整体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要凸显三维目标,以此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篇10

xx月xx日我在大庆路小学参加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培训,听了@@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和@老师的“数与形”,使我受益匪浅。@老师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先是要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合作交流怎样来求小房子的侧面积。同学们将图形化整为零,把图形进行分割,通过合作交流共有6种不同的分割方法。程老师在同学们都汇报了分割方法后,鼓励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小房子侧面和面积。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的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多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张老师的数与形,使我深受最深的是,在新课结束后的微课,带着音乐展示了小学阶段学习中遇到的数形结合,从一年级的小棒,到高年级的植树、相遇问题、勾股定理,最后由华罗庚的诗结束全节课,真是太精彩了。

通过本次培训我最深刻的感受是要转变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分成小组讨论教学。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再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也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以上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点收获和体会,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应是:课程价值的思考者、学科专业的播种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合作探究的协作者、资源保障的服务者、终身发展的示范者。我相信,在新的教学方法的培养下,孩子们的学业将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推荐访问: 素养 教学设计 学科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语文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心得体会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指导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英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方案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指导心得体会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美术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10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