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鱼鸭共作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18 08:45:03  浏览次数:

[摘 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项新技术、新知识被不断应用到传统行业中,农业也不例外。我国传统的养殖业正在不断转型发展,随着生态学知识的普及,当前养殖业已经逐渐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而是与种植业相结合。其中,稻鱼鸭共作便是最好的例子,鱼类鸭类的养殖与水稻的种植相互促进,提高了产量,而且与自然更加协调。因此,本文就鱼鸭共作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稻;鱼鸭共作;生态种植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19-56-2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断涌现。尤其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可用土地面积的减少,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内进行更加有效的农业生产成为了研究重点。稻鱼鸭共作,便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的最佳范例。这种模式能够对有限的水体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既能够提升产量,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受到破坏,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

1 鱼鸭共作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

1.1 环境条件

在选择稻鱼鸭的共作地区时,需要满足一定的环境条件。例如,保水性好的土地是首要的选择,以便于稻田后期的排灌操作。然后,需要对养鱼稻田进行规划设计,需要确保稻田的长宽高符合规范要求,以防蓄水时丢失鱼类。另外,需要牢固池埂。不坚固的池埂会导致鱼池稻田内的水源流失,出现漏水的状况。在养鱼稻田周边还需要挖出一定规模的沟,在进行田间管理时,可以将养鱼池内的鱼暂时安置在沟内,既能够防止跑鱼,又便于管理。为了更有效地防止跑鱼,可以在养鱼稻田的进水口和排水口放置网罩。此外,养鱼稻田的上方也需要放置网罩,以防稻田内养殖的鸭子丢失。

1.2 共作过程

稻鱼鸭共作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十分重视。例如,在鱼种选择方面,必须选择健康无病的鱼苗,只有鱼类能够茁壮生长,才能保证稻鱼鸭共作能够正常运行。在当前的大多数稻鱼鸭共作生产中,主要采用的鱼种是鲤鱼,或者选择鲤鱼与其他鱼种混合养殖。选择完鱼种后,需要考虑养殖鸭的种类。鸭種选择较为方便,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条件的一些鸭种。但是,需要着重考虑鸭种的放养密度。与此同时,需要考虑鱼种的养殖密度。鱼种的养殖密度需要依据稻田的种植情况而定,还要考虑鱼种生长的体质量与体积等指标。然后,依据鱼种养殖密度确定鸭种养殖密度。两者养殖密度均不宜过大,否则排泄物积累易导致水质受影响,反过来抑制鱼类的生长,进而导致稻鱼鸭共作出现问题。在养殖的初期,由于稻苗较为脆弱,因此需要注意不要被鱼、鸭所破坏,可以在前期投放一定的饲料喂养鱼类与鸭子。稻田管理可能需要喷洒农药,这时撤离鱼苗及鸭苗后再进行喷药操作,完毕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够将鸭子赶回稻田。当鱼类长到一定体积时便可收获,鸭类同样也是如此。合适的季节可以卖出较高的价钱。

1.3 稻鱼鸭共生的利他价值

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荒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是由于我国在前期发展过程中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导致江流出现问题。如果现今没有充分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必然会进一步导致自然灾害的恶化,破坏人地关系的和谐。这样做只能一味依赖水利工程的调节,但是,水利工程难以解决所有问题。在当前的一些江河流域,上游基本都分布有水利工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但是,过多的工程在维持其自身运行时也出现了问题,而问题的恶化导致水利工程难以与自然相结合,难以发挥作用。而微型化水库的概念随之出现,研究发现,可以将稻鱼鸭共作系统视为一个微型水库,这一水库内部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循环,不仅能够提高水稻、鱼类、鸭类的产量,而且能够保护生态,与自然和谐相处。

2 鱼鸭共作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试验

2.1 试验方法

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庆丰农场禾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供试水稻品种为龙梗31,养鱼的稻田池埂高度和宽度均为50 cm,池埂要打牢固。稻田内以鲤鱼为主,选取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鱼种进行撒养。鸭种一般选择适合寒地地区条件的麻鸭等品种。1 hm2稻田内放养鲤鱼450~500尾,鱼苗质量为150~250 g/尾,放养雏鸭约150只[1]。放养鱼、鸭的时间在稻田插秧结束后进行,一般5月中下旬插秧完毕,6月初二次封闭清除完杂草,即可放养鱼、鸭。在稻田管理期间不投放饲料,鲤鱼可以吃栖底的食物、虫类及鸭的排泄物。白天将鸭子赶入稻田,晚上收回来,每天喂养一次饲料,主要为碎米、野菜、玉米等混合拌成饲料[2]。

2.2 结果与分析

稻田养鱼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上旬,如果稻田设置有边沟,可将鲤鱼放入边沟内,在国庆节前后上市价格高,卖得比较快,平均价格能够达到8元/kg;鸭子需要在8月上旬将其赶出稻田进行圈养,封冻后卖掉,市场价为8~10元/只。稻、鱼、鸭共作模式可以使水稻产量与常规相比减少80 kg/hm2,1 kg按2.7元计算,与常规相比降低收入216元/hm2;稻田养鱼不用喂养饲料,放养鱼苗按450尾计算,1 kg价格为10元,1 hm2鱼苗投入成本900元,可以产鱼427 kg/hm2,每条鱼增质量约750 g,增收鱼产量338 kg/hm2,市场价按8元/kg,累计增加净收入2704元/hm2;养鸭按150只/hm2,雏鸭按2元/只计算,其成本为300元/hm2,投入饲料花费5元/只,1 hm2饲料为750元,投入成本为1 050元/hm2,养鸭获得的纯收入1 200元/hm2,三项累计增加收入约3 688元/hm2。鱼、鸭在稻田内游动寻食对水稻茎基部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还可以翻动底泥起到中耕效果,进而促进根系分蘖,加上鱼、鸭的排泄物还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因此,稻、鱼、鸭共作模式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农业新常态情况下的一项节本增效措施。

3 鱼鸭共作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的优点

3.1 稻鱼鸭相生而不相克

通常认为,养殖的鸭类会破坏稻田中的水稻,而水中养殖的鱼类可能会以水稻为食,同样会危害水稻的生长。但是,实际上,在稻鱼鸭共作中,他们能够做到相生而不相克。首先,在选择鸭种时,需要进行一定的驯化,普通的鸭种必然会对水稻的种植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选育出个体小、育成快、食性杂的鸭种能够更有效、更方便地将其纳入共作系统中。之所以选择个体小的鸭种,是因为这些鸭种在稻田间穿过时可以很方便地从水稻的间隙中穿过,通过饲料的铺撒为其提供生存的养料,在获取饵料时不会对稻田中的水稻产生危害。这便是选择个体小的鸭种的原因,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出现。此外,需要选择育成快的鸭种,这是由于在水稻的一定生长期中,很容易遭受到成年鸭的破坏,育成快的鸭种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多批次的成年鸭,减少对稻田的破坏。另外,选择食性杂的鸭种有利于减少稻田的损失。鱼類的投放也是如此。

3.2 稻鱼鸭共生促使“河网泽国”的实现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导致我国许多区域水资源极为贫乏。而水资源又是十分重要的资源之一,只有水资源充足才能够正常开展诸多的生产活动,自古便有水乡泽国的说法。而通过稻鱼鸭共作,使得水源的储蓄量逐渐增加,能够留住一部分可贵的水资源。采用稻鱼鸭共作模式,可以保证稻田的生态结构合理,稻鱼鸭三者之间相互协作,去除病虫害,提升各自的产量。最主要的是稻鱼鸭共作能够保留水资源,提升生物多样性,一定程度上实现所谓的水乡泽国。而且稻鱼鸭共作能够一定程度上脱离人工的监管,昼夜循环,源源不断地有活水补给,既具备生态性,又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

3.3 稻鱼鸭共生使琳琅满目的水稻品种得以保存

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一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水稻品种的多样化是我国发达农业的体现之一。通过鱼鸭共作能够进行多种水稻品种的种植,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多种水稻品种得到了保存。

4 结语

本文对鱼鸭共作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鱼鸭共作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的优点展开了讨论,以期能够促进稻鱼鸭共作模式及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亚红,冯燕敏,罗方妮.鱼鸭混养和单纯养鱼的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比较研究[J].养殖与饲料,2003(6):24-26.

[2]黄智敏,朱建强,黄玉铃.鱼鸭同境共生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水利渔业,2004(4):48-50.

推荐访问: 水稻 种植 模式 绿色生态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