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17 17:55:04  浏览次数:

[摘要]本文通过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一篇评论引出对欧洲音乐中心论,音乐的欣赏与尊重音乐的思考,艺术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艺术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和理念,其实只会使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所以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就要尊重各类艺术,重视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 民间艺术作品

人类已经跨入新的历史千年,新世纪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世界各国也都在积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制定新的改革策略,探索新的教育方法与途径。在大学艺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是学生审美理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

艺术欣赏涉及到学生对艺术作品形式的感受和对意义的领会等方面的内容,艺术作品背后必然涉及到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方方面面。对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的发展作一些梳理和总结,可以为艺术欣赏教育理清一条清晰的脉络。艺术欣赏能力的提高,也促使学生增强对艺术的审美理解力。审美理解力要经过培育才能逐渐形成和提高,这种培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它既要求受教育者对自然和艺术长期地感性接触、体验,又要求他们有广博的知识,包括对各种艺术语言的了解、对艺术风格的认识。

但是,无论何种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下面,仅从一篇音乐评论的片断,浅谈一下在高校艺术教育中,在培养大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时,首先要从尊重艺术的心态、从民间艺术作品着手。

《中国的音乐形态》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巴黎《政治与文学辩论报》所撰写的一篇评论。文中提到:“我们发现中国人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中国人歌唱时,就像狗于饥饿或受惊吓时的叫喊,或像猫被鱼骨头卡住时发出的嘶叫……但是,即便如此,至少中国人尊重自己的音乐,保护其天才所写的杰作,尽管我们厌恶中国音乐,并与此而产生恐惧。”这简短的几句话引起了我对欧洲音乐中心论、音乐的欣赏与尊重艺术的思考。

首先,柏辽兹的这一段话是典型的文化进化论在音乐界泛化而来的一种文化霸权思想,是欧洲音乐中心论,长期以来欧洲音乐一直被视为人类音乐文化进化的唯一标本。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这种文化霸权主义思想弥漫了整个世界。从单音体制到复音体制、从五声音阶到七声音阶、从调性体系到无调性体系进化的规律被当作普遍适用的、衡量一切音乐先进与落后的“国际”标准。在这欧洲音乐中心之内是从格里高利圣咏到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德彪西、勋伯格等等的一长串权威作曲家和作品,而没有非西方国家的音乐和音乐家了。对中国传统音乐、民间艺术作品的优秀之处视而不见,正是欧洲音乐中心主义泛滥的后果。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音乐从内容到形式、从乐器到乐种、从艺术风格到审美意识在不停的演变,只是它没有按照西方音乐文化发展的价值标准变化罢了。柏辽兹对音乐文化价值判断的标准来源于西方音乐价值体系,定位于欧洲音乐中心论的立场上,以惟我独尊、居高临下地姿态“俯视”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必然就会得出类似于“中国人的音乐是令人讨厌的”这种偏激的评论。

从人类学角度讲,文化是没有高低之分的,西方擅长宏大,我们擅长细腻。我们的《梁祝》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之一。大二度在西方曲子里是极其不谐和的,而在侗族大歌里却是审美归宿。西方音乐都是天国性的崇高,我们的美走的完全是另一条路径,是此岸性的,而不像有些人说的是他们的雏形,当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觉醒和崛起已成为不可抗拒的趋势,各民族文化正在彰显自己。对于任何不带偏见的人来说,这种彰显十分重要,因为没有差异就不会有发展。保存并发扬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文化之幸,人类之幸。就以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为例,无论是非洲音乐对当代通俗音乐的影响,日本绘画对凡高、莫奈的影响,中国古建筑对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都可以充分说明当代欧洲艺术的发展确实得益于我们这个世界仍然存在的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的差异乃至对立,经常诱发人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创新。

其次,谈谈艺术欣赏。以音乐欣赏为例,音乐欣赏是指欣赏者通过听觉对音乐进行聆听,并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的活动。音乐的欣赏与人们的听觉习惯、生活体验以及文化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经常接触某种音乐,就会对个人的听觉审美习惯造成影响。柏辽兹发表出“我们厌恶中国音乐,并与此而产生恐惧”的结论,是因为他从小生活在浪漫的法国乡村,在歌剧院中听格鲁克、斯蓬蒂尼的歌剧,听海顿、贝多芬的交响曲,记忆中充斥着和声、曲式、复调、配器,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生存环境格格不入。音乐源于生活,产生于生活,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体验的人群,他们所欣赏的音乐也定然有很大的差别。音乐创作中的不同风格和理念,其实只会使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所以我们在欣赏音乐时不能以孰好孰坏来评断。

再次,尊重艺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艺术创作是一种受审美经验支配的创造性劳动,是把内心的体验改造成艺术的形式。它是表现时代精神和思想的艺术实践,是表现自身和他人的内心的精神活动。例如,音乐以情感的方式影响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某种社会需要,这种情感是民族、时代以及富有个性的艺术家对于某个特定的事件反映出来的一种概括性的精神内容。柏辽兹的评论中提及的是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这种文化自身都不同程度的存留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的沉积,以及不同民间音乐家创造的痕迹。在它的风貌中,闪烁着过去时代的文化光彩,是一笔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我们至今能得到如此丰厚的民族文化遗产,是因为我们的先人尊重自己的音乐,保护其天才所写的杰作。

此外,重视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目前,在高校音乐艺术教育中,“艺术鉴赏”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类课程中的必修课。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艺术鉴赏的普及和教育,弥补目前大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之欠缺。对于教授公共艺术课程的高校教师来说,长期的艺术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对大学生开展民间艺术素质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形式、最有效工具之一。大学是培养高等人才的摇篮,肩负培养国家栋梁的重任。因此,在高校开展中国民间艺术素质教育,重视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意义更为重大、深远。中国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艺术中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特色最浓、价值最大的本原艺术体系,它的内涵涉及到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文艺学、哲学、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其造型强调主观想像、自由表现、感情抒发,更能形象、直接、全面地体现中国民俗文化和民族文化,更能激发起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更能增强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更能培养人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大学生开展民间艺术素质教育,能使学生产生关心人类的责任感,能使学生能从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两方面来思考和对待科技活动,从而纠正现有专业教育只重教学生“做事”忽视教学生“做人”的偏颇。

高校的民间艺术素质教育目标,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公共艺术教育,通过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不仅使学生对民间艺术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而且使学生学会鉴赏民间艺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掌握一些民间艺术的制作和应用方法,同时获得更多的民间艺术熏陶、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精神品质。学生通过接触博大精深的民间艺术,学习民间艺术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人文精神和品质。

总之,在文化日益多元、选择日趋多样、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艺术教育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各类艺术的尊重、高校中对民间艺术素质的教育更是艺术教育的重中之重。诚然,时下的环境对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民族性作为一种很玄妙的东西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中,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用心去接触民族艺术作品,只要我们尊重自己民族的艺术,不以顶礼膜拜西方艺术的姿态去看待传统艺术文化,开启学生保护传统艺术文化遗产的意识,通过民间艺术素质教育,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民间艺术作品,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是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闪烁着中国劳动人民的特有智慧。使学生从中国民间艺术大师身上,学到对民族的忠诚、对人类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以及甘于寂寞的献身精神。认识到中国民间艺术是世界艺术中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简单的艺术形式中包含着无穷无尽的涵义,蕴藏着一个民族悠久美丽的传统。

推荐访问: 艺术欣赏 培养 能力 高校 大学生
[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