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间歇性负压吸引治疗急慢性感染创面

时间:2022-05-17 08:55:05  浏览次数:

【摘 要】目的:探讨间歇性负压吸引在治疗外科急慢性感染创面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急慢性感染创面患者共4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伤口敷料进行常规换药,观察组患者采用自制简易负压吸引器+糜蛋白酶进行换药,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创面面积减少情况和两组治愈时间。结果: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性负压吸引是一种良好的促进急慢性感染创面愈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负压吸引;创伤修复

外科急慢性感染创面的治疗方法一般是加强抗感染,营养支持,冲洗引流,扩创,二期缝合,愈合时间长,从而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精神和经济双重负担.临床上有很多方法和技术促进创面愈合,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是其中之一。我科于20lo年4月至2012年11月采用自制负压吸引+糜蛋白酶治疗方法治疗急慢性创面感染患者45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1对象与方法

1.111研究对象 选择20lO年4月至2012年11月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1~79岁,所有人选患者均为溃疡,合并组织感染,但无骨髓炎或深部脓肿;病程6d至6.5个月,平均(2.5±1.2)月。其中下肢溃疡18例,臀部及背部溃疡16例,上肢溃疡11例。溃疡诱发因素:外伤29例,烫伤14例,术后感染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知悉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方法对照组患者清刨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相应敷料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患者使用3M透明贴膜、一次性吸痰管及负压引流瓶作为自制负压吸引材料。伤口清创后,将糜蛋白酶粉末撒与创面上,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后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4层覆盖其上(湿度以不滴水为宜)。依创面大小在一次性吸痰管侧方开孔引流,并置于无菌纱布上。在吸痰管上以干燥的无菌纱布覆盖,厚度视渗液量大小而定。再将3M透明贴膜完全覆盖于纱布外,尤其固定好吸痰管与贴膜交界处。将吸痰管与负压球相连接,每30分钟间隔5分钟。纱布塌陷无漏气且患者未主述伤口疼痛为吸引满意。两组均视渗液量情况更换敷料。每次换药前清除坏死组织,其余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疏通血管等)均相同。引流材料:一次性单向阀硅,吸引球,引流管。吸引球呈椭圆型,容积约250ml,1个负压吸引球将其内气体排空后可产生6-10Kpa的负压;其内开口处有一单向阀,可防止球体内气、液体逆流入引流管。1.3观察指标 (1)创面愈合率比较;创面愈合率=(开始创面面积—未愈创面面积)/开始创面面积×100%;换药7 d,14d,28d后两组患者创面缩小情况;(2) 两组患者创面的愈合时间。治愈标准:伤口完全愈合,分泌物、红肿、疼痛完全消失。

2 结果:

2.1经负压吸引治疗不同时间后,各时间段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如表1。

2.2观察组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01,P= 0.01),如表2。

3 讨论:

我科在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外科急慢性感染创面有以下几点体会: 1负压吸引治疗能增加局部血液流量,增加创面肉芽生长率,收缩创面,促进上皮生长[1]。封闭敷料使创面与外界隔绝,有效防止污染和感染。2负压吸引创面治疗不仅能促进血管增生,而且能促进新生毛细血管周围细胞的分化[2]。3避免持续吸引,持续吸引会导致局部血液灌流不良和慢性缺血。间歇性吸引引起反应性充血,降低缺血造成的组织损伤,增加进入创面的血流,当负压停止时后,灌注不良的组织反应性充血,增加创面的氧和营养成分,增废物的清除,大道治疗的目的[3]。4糜蛋白酶的使用,可减少坏死组织生成[4]。5湿性愈合理论是今年来伤口换药的新概念,它能提供一个较好的转归,并且较少发生疼痛,较少形成疤痕。负压吸引治疗能为创面提供一个较好的湿润环境,愈合质量提高。该技术设备虽然与专业的VAC吸引设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价格便宜,操作简单,既能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也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Gynthia A Fleck/翻译 田鹏 ,周业平。创面负压吸引治疗的益处。(1)[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2007,2(1):63-64。

[2] 李学拥,李望周,李跃军,等。封闭负压引流对猪爆炸伤创面毛细血管新生的影响[J]。中华烧伤杂志,2007,23(4):294.。

[3] 朱家源,薛春利,朱斌。封闭式负压引流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J]。中华普通外科血文献:2008,2(1):65-66。

[4] 李龙。糜蛋白酶治疗外科切口愈合不良[J]。中国社区医师:2010,4(10):40。

推荐访问: 创面 间歇性 负压 感染 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