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分布现状与分析

时间:2022-05-11 16:15:04  浏览次数:

近年来,东营市坚持以构建覆盖全市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准确把握“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主线,积极稳妥地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医疗机构作为推进医改制度的重要载体,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完善政策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零差率,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基层定点医疗机构建设,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待遇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实惠。但是,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滞后,“看病难”的问题还未得到根本改善。下面,就我市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情况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对社会保险工作决策、业务经办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就医分布现状

(一)全市定点医疗机构情况。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定点医疗机构979家。其中三级医疗机构3家,二级医疗机构33家,一级医疗86家,未定点医疗机构858家。

(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各级医疗机构就医分布现状。

1、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次

2009年至2013年,未定级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次比重逐年上升。说明随着私营医疗机构的不断纳入医保定点后,未定级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次增速较快。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次比重出现缓慢下降。

2009年至2013年,城镇职工社区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就诊人次总量增长缓慢,但由于私营医疗机构的纳入医保定点,在未定级医疗机构占就诊总人次的比重逐年下降。

2、住院人次

2009年至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参保人员住院人次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和二级医疗机构,占总住院人次80%以上。城镇居民与新农村合作医疗合并后,2013年城乡居民住院人次主要集中在二级医疗机构。一级医疗机构住院人次呈下降或只能维持较低水平。

在普通门急诊方面,城镇参保人员主要集中在未定级的医疗机构,主要为社区医疗机构和私营诊所。但社区医疗机构普通门急诊的就诊人次总量增长缓慢。在住院就医方面,城镇职工主要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城乡居民主要集中在二级医疗机构。同时,随着异地就医的即时结算,参保患者对医护人员服务水平、诊疗技术及医院检查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追求优质的医疗资源,先进的诊疗技术,转外就医增长较快。

二、情况分析

(一)私营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对引导合理就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这说明,私营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增加了参保人员就医选择,增强了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对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就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医疗待遇的不断提高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参保人员的就医需求。近年来,随着财政投入的不断增加,参保人员的医疗待遇水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三)异地即时结算为参保人员高端医疗资源的人群提供了条件。2011年我省出台《山东省关于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我市认真落实《通知》精神,在全省各地增加较多的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为患者异地就医提供了便利。

(四)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不到位是造成其就医比重较低的主要原因。目前,东营市共有三级医院3家,全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与全市979家定点医疗机构来说,占有较小比例。这就造成二、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相对不均衡,具体体现在:一是软件设施不配套。目前二、三级医院临床专业最低是本科毕业,近几年新进的都是研究生,优秀的医疗资源越来越集中在本来就发展较好的医院和地域,而在乡镇或农村,老百姓一旦生病,要么是有病不就医、应住院而不住院,要么选择到大医院看病。二是硬件设施更新换代速度跟不上。大型医院设备优良但常年人满为患,社区医疗机构就医方便,却因缺乏检查检验手段而门可罗雀。

三、对策和建议

(一)医生“多点执业”合法化。医生“多点执业”俗称“走穴”。新医改方案中,医生“走穴”这一限制将被探索放开,《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已注册执业地点为第一执业地点,增加注册的执业地点依次为第二、第三执业地点,最多可以登记3个执业点,医师多地点执业仅限于本省辖区内,医师必须具有副高级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在该技术职务上连续任职工作3年以上,同时经第一执业地点的医疗机构同意才可以申请多地点执业。医生“走穴”逐渐合法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专业人员各地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的问题,也为创伤较大、行动不便、急需异地就医的人群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医疗服务水平的发展。2012年东营市政府与省立医院集团合作共建东营市人民医院,每周抽取省立医院专家到人民医院坐诊。笔者认为这也是“走穴”活动的一种体现,既充分利用了高等医院的医疗资源,方便了患者,同时也提升了本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二)推行分级诊疗,引导患者在基层医院初诊。目前优质医疗资源存在结构性短缺,大医院名科室一床难求,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窘境。“看病难,准确说应该是看好医生难,看好医院难。”据统计,三甲医院每年的门诊量约有半数的是常见病,严重占用了优质医疗资源。无论多小的病大家都习惯到三级医院,这就造成优质医疗资源“过度使用”与“严重浪费”并存。有学者提出,要倡导新的就医观,政府应出台鼓励病人首诊到社区的制度,医院要简化转来病人的就医、入院手续,治疗结束后将病人在医院的治疗情况、下一步的治疗和康复计划转向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推进家庭医生服务。

(三)政府部门寻求可靠的医疗机构,主动签约“定点医疗机构”。本着方便就医的原则,对社区医疗机构和一级医疗机构进行政策上的倾斜,签订定点医疗机构服务协议,定期结算,减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就医压力,完善区域就医条件。

(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一是引进优秀毕业生。在国家“三支一扶”(大学生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政策引导下,不少医学院毕业生选择服务基层,基层医院可借此选拔优秀的卫生管理专业毕业生充实管理队伍。基层医疗机构要有计划地定期选送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深造,提高临床医疗业务技术水平。二是加快医疗检查设备更新。目前,我市基层医院设备老化且不齐全的问题比较严重,对此,笔者认为在医院自身加大投入的同时,各级政府应该给予资金扶持,更新软硬件设施,以适应患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缓解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压力。

推荐访问: 医疗机构 定点 就医 分布 现状
[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分布现状与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