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心源性脑栓塞溶栓的2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5-08 12:35:04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观察尿激酶静脉静点治疗心源性脑栓塞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例栓子来源于心源性,并为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0)和对照组(n=10),2组均给予常规改善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100-150万U尿激酶溶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30分钟滴入,对比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每日2次抗凝,共5日。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观察2组患者病情变化。结果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效果可定。结论 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心源性脑栓塞有效。

【关键词】 心源性脑栓塞;尿激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04-01

脑栓塞是指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功能障碍,约占脑梗死15%--20%,栓子来源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和来源不明三种。心源性占脑栓塞60%--75%,主要见于①心房纤颤;②心脏瓣膜病;③心肌梗死;④其他。二尖瓣脱垂、心房粘液病、先心病或瓣膜手术均可形成附壁血栓。脑栓塞多骤然起病,数秒至数分钟达到高峰,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或致残率,通常伴有心房纤颤的脑栓塞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溶栓应严格掌握适应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3——2013-1我院神经内科伴有房颤的脑栓塞病人20例。入选标准[1]:①风险年龄18-80岁;③症状开始出现至静脉干预时间<3小时;③临床明确诊断缺血性卒中,且造成明确神经功能障碍(NIHSS评分);④卒中症状持续至少30分钟,且治疗前无明显改善;⑤患者或其家属对静脉溶栓的收益/知情同意。排查出标准禁忌症:①CT证实颅内出血;②神经功能障碍非常轻微或迅速改善;③发病超过3小时或无法确定;④伴有明确癫痫发作;⑤既往有颅内出血、动静脉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病史;⑥最近3个月内有颅内手术、头外伤或卒中史;最近21天内有消化道、泌尿系等内脏器官活动性出血史;最近14天内有外科手术史;最近7天内有腰穿或动脉穿刺史;⑦有明显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100×109/L;48小时内接受肝素治疗并且APTT高于正常值上限;近期接受抗凝治疗(华法林)并且INR>1.5;⑧血糖<2.7mmol/L,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或需要积极的降压来达到要求范围;⑨CT显示低密度>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去脑梗死患者)。

1.2 方法 将2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病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2岁);对照组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发病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64岁)。2组年龄、病程、病情轻重、伴发疾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为给予常规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改善循环、清除氧自由基、营养神经,监测凝血功能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将100-150U尿激酶溶于100-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30分钟滴入;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u抗凝,每日2次。

1.3 效果评定 根据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2]进行疗效评定。治愈: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主要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病残程度1-3级;好转: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效:指用药前后无明显好转,功能评分减少不足8分或增加者;死亡。

2 结 果

两种方法治疗前后患者NIHSS评分的变化,见表1。

3 讨 论

目前脑栓塞治疗同脑血栓形成,针对原发病治疗。房颤等心源性栓塞多以肝素抗凝治疗。但临床中栓塞多为急性突发起病,数分钟可达高峰导致偏瘫、失语、意识障碍等神经功能受损,多死于并发症,此时严格掌握溶栓适应症,静脉溶栓对病人预后有显著疗效。且与抗凝对比出血的风险性相仿。综上心源性栓塞预后与栓塞血管大小、数目、部位有关,但急性期严格把握静脉溶栓适应症,对比抗凝疗效更显著,改善病人残疾率,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贾建平.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学,第6版.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推荐访问: 临床 观察 溶栓 心源性 脑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