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融媒体新闻视域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机制研究

时间:2022-05-05 18:25:03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新闻报道作为特殊的媒介消费产品,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新闻报道的社会功能具有维护社会行为规范、传递主流价值体系、传播文化科学知识以及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新闻报道社会功能的发挥以新闻报道的编码与解码为基础。新闻报道的编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还原新闻现场,即新闻事件再叙述;二是解释新闻事件,即传递主流价值。由于受众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不尽相同,新闻报道须以“共同规范”“社会共识”的方式进行编码,以减少解码过程中受众的误解。融媒体新闻作为最新的新闻产品形态,以沉浸式新闻叙事和数据式新闻话语,改进新闻报道的编码模式,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新的解释框架,塑造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共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度。

关键词  融媒体;主流意识形态;解释框架;编码;解码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056-03

新闻报道作为大众理解他人、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一种“解释图式”,具有影響和塑造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新闻报道通过新闻事件脉络、人物逻辑关系、信源话语秩序、新闻叙事方式等要素,构建新闻人物的正面或负面形象,表达对新闻事件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以传递出一定阶级社会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社会准则。融媒体新闻作为一种崭新的新闻产品形态,同样具有维护社会规范、传承道德文化、引领价值导向的社会化功能。它通过变革新闻报道的编码模式和解码模式,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新的解释框架,提升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1  融媒体与融媒体新闻

在媒体形态演进史上,学术界和业界先后出现了“新媒体”“全媒体”和“融媒体”的概念。概念的嬗变意味着媒体技术更新、生产流程革新以及传播方式更迭。要厘清“融媒体新闻”的定义,首先要理清“融媒体”与“新媒体”及“全媒体”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媒体技术视角看,“融媒体”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技术融合,是全媒体的生产流程融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对出现于传统媒体之后的各类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的统称,主要指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实时地、交互地承载和传递各种个性化、多媒化复合信息的中介”[1]。而“全媒体”是“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2]。

由此可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电子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统称,全媒体只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后产生的一种新传播形态,并非某种全新的媒介技术。从范畴上看,全媒体的概念已经涵盖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而融媒体的概念又涵盖了全媒体的题中应有之义:“融媒体是全媒体功能、传播手段乃至组织结构等核心要素的结合、汇聚和融合,是信息传输渠道多元化下的新型运作模式。”[3]即融媒体是在全媒体的基础上汇聚、融合了多种新闻生产要素,重新再造新闻生产流程,是一种全新的媒体运作模式。因此,“融媒体新闻”是指在融媒体中心(即“中央厨房”)新闻生产与经营融合模式下诞生的新闻产品。

2  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认同

新闻报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载体,影响、引导、塑造着受众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及行为。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解与认同,离不开新闻报道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所谓“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和法律思想、道德哲学等社会意识形式。它表现为一定社会中所有成员共同具有的认识、思想、信仰、价值等。”[4]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主流意识形态应然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

因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具体指向囊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就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艺术以及绝大部分的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的认可、接纳与赞同。

3  融媒体新闻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梵·迪克在其著作《作为话语的新闻》中,提出“新闻话语也是意识形态话语”的观点。新闻话语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新闻报道的生产和新闻话语的使用不完全取决于新闻从业者的个人思想、喜好和利益,而是受制于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新闻事业管理体制、新闻法律法规、主流意识形态等。新闻从业者在写作过程中,“无意识”地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到新闻宣传业务工作中,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话语增进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融媒体新闻较之新媒体新闻、全媒体新闻,更具有聚合效应、共振效应、集群效应的传播优势,形成强大的融媒体矩阵宣传合力。“意识形态要想为社会大众接受、认可和赞同,必须负载于具体的事物之上,形象生动地展示给社会大众,这就是意识形态的象征形式”[5]。

融媒体新闻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具体载体,通过对新闻事件进行编码,将新闻事件与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意义勾连,引导大众对新闻事件的意义进行解码,塑造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增进大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4  基于编码解码理论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

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在1973年发表的《电视话语的编码与解码》一文揭示了新闻生产的意识形态属性。霍尔认为,“一个未经加工的”历史事件不能以这种形式通过电视新闻来传播,事件必须在电视话语的视听形式范围之内符号化。在符号的内涵层次上,意识形态积极介入电视话语,以一种“主导的话语”解读历史事件,这些解读内镌刻着制度/政治/意识形态的秩序,并使解读自身制度化[6]。

然而,生产者对电视新闻的解读与消费者对电视新闻的理解不总是完全对应的,即记者对电视新闻的编码(encoding)与受众对电视新闻的解码(decoding)存在不对称关系。霍尔根据受众对电视新闻的理解,设想了三种解码立场:主导-霸权的地位(dominant hegemonic position)、协调的地位(negotiated position)和对抗的地位(oppositional position)。

主导-霸权的立场是指受众完全按照特定的演示规则(performative rules)解读编码,明晰地获得了主导意识形态的符码意义,编码和解码双方形成了意义交流的对等关系。

协调的立场是指受众的解码包含着相容和对抗的混合因素,对适合本团体地位的主导意识形态的符码表示认可,不完全服从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威,处于矛盾和协商状态。

对抗的立场是指受众识破了编码的意义,以全然相反的方式解读编码,反抗主导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基于编码解码模式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以沉浸式新闻叙事和数据式新闻话语,改進新闻报道的编码模式,构建主流意识形态新的解释框架,塑造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共识,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认同度。

所谓沉浸式新闻叙事,是指“中央厨房”运用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全景技术将新闻现场360°实景完整展现,打造沉浸式新闻(immersive journalism)场景,让受众以新闻“主角”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发现”“体验”新闻事件,使受众在虚拟现实的拟态环境中产生强烈的临场感。较之新媒体新闻叙事的蜂巢式、钻石式以及菱形式的横向拓展报道,在报道深度和广度上更具有优势。

以央视网“VR带你观两会”2019全国两会专题为例,专题共分为“VR全景"通民心道信心”“VR漫游|街里街坊看两会”“VR融媒体|奋斗路上”三个栏目,由近及远、由点及面打造出委员通道、市井乡野、各地发展三类沉浸式新闻场景,形成“既有庙堂之高,也有江湖之远”的立体报道格局。两会VR新闻的叙事逻辑是从受众的视角出发,以受众为地理中心,允许受众朝任意方向滑动观看,让受众通过手机屏幕就能全方位感受某个新闻场景、空间,这种全息的视觉体验使受众在拟态环境中产生第一人称的主观叙事视角错觉,误将客观“呈现”当作主动“发现”,从而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融媒体报道传递出的潜在观点和意见。

在形式合理性方面,融媒体新闻更擅长以数据式新闻话语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与接受度。“数据可视化”(Data Visualization)是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和可视化新闻(Visual Journalism)的融合传播新模式,它也被称为可视化数据新闻,通过可视化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加工与分析,运用简单抽象、直观生动的交互式图表(Interactive Charts)进行新闻解读、数据展示、情景再现,重在动态展现“数据与数据之间、数据与事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7]。可视化数据新闻的新闻话语具有简洁、高效、精准的特征。

以新华网2019全国两会大型融媒体专题为例,《这份政府工作报告PPT,请收好》《@所有人,这份政策礼包清单暖暖的!》《2019年政府将送出这些“大礼包”》等系列数据新闻,将逻辑严密、语言艰涩、题材重大、内涵厚重的官方文件转化为重点浓缩、语言简练、篇幅短小、形式轻快的漫画图表,尤其是一镜到底的视觉设计更符合受众在移动媒体“竖”读报告的阅读习惯和“竖”屏思维,有效提升了受众对政策文件的接受度和理解度。

融媒体新闻通过改进新闻叙事和新闻话语,为新闻事件提供了迎合受众媒介使用习惯的编码模式,沉浸于该种编码模式的受众,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新闻报道所传递的主流价值,正确解码的受众站在了完全认同的霸权立场。对于该种编码模式不完全认可的受众,对新闻报道所解读的主流价值便产生了质疑,站在了部分认同的协商立场。而完全抵触该种编码模式的受众,对新闻报道进行对抗性和曲解性解读,处于全盘否定的反抗立场。

对于摇摆不定的协商立场受众,官方融媒体机构的“收编方式”通常是积极采纳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新闻评论、跟踪报道、人物专访等形式发布,充分显示主流意识形态的包容力,扩大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群众基础。对于无法调和的协商立场受众和反抗立场受众,一旦出现歪曲性解释、诋毁性解读主流意识形态的公开情形,需要用法治手段来禁止其传播行为。

5  结论

新闻事件的编码模式,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决定了新闻事件的解读框架,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框架。新闻报道对客观事实的诠释、受众对新闻文本的理解,构成了新闻报道的编码与解码全过程。融媒体新闻通过在新闻编码过程中,改进新闻叙事提升内容合理性,改善新闻话语提升形式合理性,以影响新闻舆论的方向和强度,减少受众解码过程中的误解与曲解,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与认同。

参考文献

[1]邢长敏.论新媒体定义的重构[J].新闻爱好者,2009(10):8-9.

[2]罗鑫.什么是“全媒体”[J].中国记者,2010(3):82-83.

[3]温怀疆,何光威,史惠.融媒体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3.

[4]陆岩.论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及核心价值[J].学习与探索,2009(6):39.

[5]王一岚.新媒体情境下的意识形态构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80.

[6]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46-353.

[7]辛梓,杜志红.可视化“数据新闻”:电视新闻报道新形态[J].中国传媒科技,2015(2):75.

推荐访问: 视域 意识形态 认同 机制 主流